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083 15
2009-07-23
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失衡的贸易发生在中国的明朝。欧洲人为了习惯性地消费中国的瓷器、丝绸、漆器、茶以及精美的掐丝法郎制品,不断扩张美洲殖民地的白银产量,并将其获得的一半白银辗转贩运到中国。与此同时,为了医治前朝遗留下来的纸币泛滥之患,明朝政府默许了以进口白银货币为主要目的的不平衡贸易。高于海外的国内金银兑换汇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白银流入,由此进一步增加了明朝的流动性供给。

明朝在流动性持续扩张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但由于类似于货币发行权的白银供给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使得白银看上去更像是“别人的钱”。在海外白银终于出现供给不足,并相应减少对华贸易之后,明朝以及世界陷入了著名的“17世纪危机”。1626年的北京大地震似乎是危机的前兆,随后的陕西大旱是引爆危机的导火索,而在打着“皇帝不差饿兵”口号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囤积在皇权手中的流动性一扫而光。


宋朝为什么发明纸币:白银帝国的前朝往事
关于流动性,如果没有宋朝屈辱的战争赔款,没有纸币的出现,以及蒙古人对元代中国财富的持续掠夺,就没有后来的明朝故事。

论中国古代数千年货币史,大部分时期以实物货币为主,包括珠、玉、贝、金、银、布、帛、钱(铜钱)等,惟独宋朝以及随后历时较短的元朝,较为完整地选择了纸币。

宋朝之所以会选择纸币,真实的原因与印刷术的普及无关,而是与屈辱的战争赔款所导致的实物货币大量流失有关。

据史料记载,公元1004年,即宋朝咸平元年,契丹帝耶律隆绪与母萧太后,亲率大军进犯中原,至澶(chan)州(今河南濮阳),宋真宗皇帝赵恒惧敌求和,与契丹帝订立“兄弟之盟”,宋允诺每年送契丹白银10万两,绢帛20万匹。此后历时114年,岁岁纳贡。

公元1044年,时至宋庆历四年,宋与西夏交战屡败,随与西夏立约,宋每年送西夏白银5万两,绢帛13万匹,茶2万斤,另逢年过节再送白银22000两,银器2000两,绢帛12000匹,茶5000斤……

呜呼唉哉!此大宋朝真乃“大送朝”也。

从交子到白银
与实物货币相比,纸币断然称不上是理想的货币。在很大程度上,明朝快速扩张的流动性源自于白银对纸币的置换。


元朝的灭亡与滥发纸币关系密切。所谓汉人四下起兵抗暴,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削平群雄,最终将蒙古人逐出中国,凭借的就是深受纸币贬值之害的国民反抗精神。不过,明朝并没有立即废黜纸币,而是部分接受了明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邱浚的建议,逐渐形成以白银为基础的上、中、下“三币”并用的格局。其中,上币为银,中币为钱、下币为钞(纸币)。白银的基础地位体现为钱、钞以及所有商品均采用银计价,只有大额交易才允许使用银,小额交易则使用钱、钞。

但是,白银毕竟不是纸币,很难像纸币那样任意扩大发行量,特别是在持续了数百年白银大量外流之后。那么,明朝的白银究竟来自何处呢?

畸形的白银贸易
理想的贸易当然是平衡的贸易。当贸易顺差一再打破这一平衡后,贸易就会变得格外畸形。

继中国宝船通航非洲并远渡美洲之后,葡萄牙人凭借来自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到1498年经由海上来到亚洲。水手出身的瓦斯科·达·伽马,初次的亚洲之行未能做成交易,但他发现,在威尼斯市场上花80个金币才能买到的100磅胡椒,在亚洲仅价值3个金币。很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以武力控制了亚洲航线,开始经营起利润丰厚的亚欧贸易以及亚洲内部的居间贸易或转口贸易。又过了不到一个世纪,荷兰人、英国人陆续加盟亚洲航线,只是最初采取了近乎海盗的方式。

保守估计,明朝透过显失平衡的贸易管道实现的白银流入,数量应当在20000吨左右。这其中已扣除了17世纪属于清朝的部分。

由汇率加速的白银流入
汇率的功能在于改变世界货币的流向,并在不平衡的贸易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明朝高高在上的金银兑换比价,令白银加速流入中国

回顾历史上的世界货币体系,黄金始终是一等一的货币,而白银总是二流的货币,即使在15世纪至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之前白银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那段漫长时期也是如此。

明朝恰好选择了世界货币体系当中的二流货币作为它的主币。但是,黄金在明朝的货币地位并没有丧失,白银依然可以与黄金进行兑换。


别人的钱
与如今中国自贸易顺差输入的流动性无论美元或欧元皆属“别人的钱”相类似,白银在明朝虽然是本国货币,但由于大部分来自外国,同样有着“别人的钱”这一烙印。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较多地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时候,可能出现的一种结果是:伴随主要来自外国的货币发行量激增而导致的本国通货膨胀。

17世纪危机
显失平衡的贸易是不可以持续的,流动性过剩也不会是一种常态。如果大意地认为外汇储备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明朝的历史真的不会重演吗?

“17世纪危机”,又称作“银货危机”,是指长期依赖白银供给增长的国际贸易,在17世纪40年代白银供给出现短缺之后突然减速,加上恶劣的气候导致粮食减产,令明朝经济萧条,最终宣告政权更迭,并透过贸易的管道将其影响扩散到全世界。

古往今来,看似巧合的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探索自古至今的流动性,不仅是在向前人学习如何管理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为了破解当今中国空前的流动性过剩难题。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的难题;是今天的难题,也是未来20年一贯到底的难题。必须承认,本文所有议论皆为彻头彻尾的浅陋,其目的,全在抛砖引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3 12:13:39
很有道理啊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3 12:33:06
很具有启示意义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3 14:59:36
不错,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3 15:16:16
不错,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3 16:07:34
不错,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