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
? 两房:一线差异化发展,二线主力产品占比进一步上升,三、四线趋向小型化
2016年,80-90平方米面积段依旧是两房产品的成交主力,但分不同城市能级来看,两房产品成交占比变动还是出现了明显差异。一线城市方面,80-90平方米面积段依旧居于各面积段首位,但成交占比大幅下滑9个百分点至42.01%,其余各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则均有上升,70-80平方米产品成交占比更是增加了4.69个百分点至20.14%。究其原因还是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进一步上涨,购房者为减轻支付压力,更加倾向于选择面积段更小的产品所致。二线城市恰恰与一线城市相反,80-9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上升,其余各面积段则多呈占比下降态势,首置客群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仍是有增无减。三、四线两房产品整体呈现小型化态势,60-80平方米产品成交占比上升了1.29个百分点至23.72%,购房客群对于小户型产品的接受度有所提升。

? 三房:80-120㎡面积段成交占比持续上涨,一线城市尤为显著
2016年,三房户型中90-120平方米成交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57.06%,其余各面积段成交占比均有回落,140-180平方米面积段成交占比跌幅最大,同比减少0.9个百分点,成交占比降至7.9%。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120平方米以下产品成交占比增幅最大,较2015年上升4.34个百分点至61.66,稀缺的教育、医疗等优质配套催生出了更多的小户型三房产品;二线城市各面积段成交占比相对稳定,90-120平方米产品成交占比上升1.13个百分点至51.1%;三四线城市方面,90-120平方米主力面积段成交占比进一步上升2.15个百分点至52.79%,120-140平方米产品成交占比持平,其余各面积段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3、小户型别墅成交占比持续攀升,一线城市“微别墅”份额大幅上涨
2016年,伴随着房价的快速攀升,越来越多的中高端需求将目光转向了别墅,该类产品也在今年迎来了成交的快速上涨。监测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别墅类产品月均成交量较2015年上升48%。
分面积段来看,200平方米以下产品成交占比达到45%,较2015年上升6.7个百分点,而传统的200平方米以上各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则均有回落,其中300平方米以上产品回落幅度最大,降幅达到3.4个百分点,2016年成交占比仅为20.86%。
从各线城市来看,一线城市12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产品成交占比显著上扬,同比上升6.78个百分点至18.3%,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发展后,“微别墅”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线城市的别墅市场的一大主力产品;二线城市也是140平方米以下产品成交占比增幅更为显著,较2015年上升5.18个百分点至17.57%;三四线城市方面则是140-160平方米产品成交占比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占比较2015年增加2.89个白费弄点至6.76%,而300平方米以上产品则出现了5.78个百分比的大幅下跌,成交占比回落至26.2%。

2017年展望
成交规模方面,在热点城市调控持续升级、三四线去库存政策持续放宽的政策引导之下,2017年各能级城市成交走势倒挂的现象将进一步加剧,或将有更多的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出现同比回落,其中2016年投机性需求占比更高的南京、合肥、苏州成交波动风险较大,而三、四线城市成交规模则有望维持高位甚至继续攀高。
价格走势方面,房价、地价上涨速度仍是地方政府检验调控成效的首要指标,我们认为热点城市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于需求侧、尤其是中高端需求的控制,预售证监管收紧、差别化信贷等调控措施将进一步升级,2017年热点城市房价增速也会进一步放缓,但基于大部分热点城市供不应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价格出现大范围下跌仍只是小概率事件。
一、一线城市:短期房价涨幅受调控抑制,仍是投资首选区域
作为行业风向标,一线城市市场变化更受关注,行政调控落实力度也最大。2016年以来,为控制房价出现进一步的高位上行,北京、上海、深圳多次升级了限购、限贷力度,北京的商住房限购、上海的贷款记录认定等政策均是史上最严。受此影响,四季度一线城市成交规模大幅下滑,但房价指标却只是缓涨。由此来看,目前一线城市房价的涨幅放缓主要还是受到政策限制,在供应持续低位的市场背景之下,房价上涨动力依然强劲。北京、上海、深圳成交均价之所以能够在年末创下新高,其关键因素还是高端项目的热销,这也从侧面佐证了高收入群体在一线城市的置业需求依旧旺盛,资产配置的首选区域。
二、房价大涨的二线城市:投资需求热度退去,中期发展依旧看好
2016年,南京、合肥、苏州2016年房价同比涨幅均超过40%,远远高于其他二、三线城市,中高端市场也在持续扩容,俨然成为了“新一线”城市。从需求侧分析,这一方面是依靠城市发展带来的人口迁徙,一方面是源自于市内改善性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也与投机性需求的涌入和迭代不无关系。在城建快速推进的背景之下,2016年全国房地产的景气上升成为了这些“新一线”城市房价的助燃剂,也因此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投机性需求。
但在四季度调控政策收紧之后,“新一线”城市的投资、投机性需求明显减退,但代表城市需求主流的改善、中高端需求依然旺盛。随着调控成效在2017年的进一步显现,这些“新一线”城市成交量增速将明显下降,部分区域出现房价滞涨甚至回调也不无可能。但从中长期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商品住宅市场供不应求的基本面并未改变,自住的改善需求也依然旺盛,市场发展前景依旧值得企业和购房者关注。
三、成交量大的二线城市:调控力度有限,房价仍有上升空间
2016年,杭州、天津、郑州、武汉等城市房价涨幅均高于20%(按70城房价指数),仅次于一线和南京、苏州和合肥,成交规模却都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年内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均超过1500万平方米,远超京沪穗深等一线城市。
政策层面,杭州、天津、郑州、武汉等在10月份升级限购、限贷,但力度都相对温和,商品住宅市场所受影响也更小。并且需要指出的是,虑及杭州、天津、武汉等依旧存在一定隐性库存压力,只要不出现房价暴涨,地方政府进一步升级调控力度的可能性不大。鉴于政策调控的相对稳定,以及这些城市区域经济和基建发展利好的持续推进,我们认为杭州、天津、郑州等市2017年成交量、价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土地市场依旧火热。
四、去库存压力城市:格局进一步分化,部分城市成交或“昙花一现”
对于大多数二、三线城市而言,虽然“去库存”仍将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方针,但基于需求侧的巨大差异,未来市场分化格局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17年部分城市成交可能在出现短期激增,创出成交小高峰,但窘于高企的库存成交难以持久。典型如沈阳、长春、等高库存二线城市,省内的经济、行政中心地位保障了这些城市的需求基数,在持续放宽的政策刺激以及行业周期助推之下,2017年有望出现个别月份的成交激增,但前期城市边界的过快扩张积压了过多库存,使得这些城市供过于求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成交激增的现象也难以持久。
五、2017“黑马”城市: 佛山、南昌去化压力较低,有望晋升热点
在城市间商品住宅市场走势、调控力度加速分化的行业背景下,部分房地产基本面较佳,城市需求旺盛,但成交量价增速相对平缓城市有望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具体来看,佛山、南昌二市更有望在2017年晋升市场热点,其一是因为二市2016年商品住宅成交量、价均平缓上涨,留出了更多上升空间,其二是市场供求平衡,2016年末消化周期都处于9个月以内的相对低位;其三是调控力度较轻。最后也与良好的城市基本面有关,二市居民收入、GDP、城建等各项指标均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也具有较强的人口吸纳能力。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更改原文,违者必究!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