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关于凯恩斯交叉图的论述
我觉得很奇怪。
曼昆宏观249页,关于这段的描写看着感觉甚好。
实际产出(45度线)与计划产出的交点。如果实际产出
与计划产出不一致,通过调整存货,进而调整生产数量
影响GDP。
高老什么大写Y,I,C;小写y,i,c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大二学宏观的时候就感到郁闷,现在也郁闷。
什么是实际,什么是计划,他的数据也不说明,写个Y也不知道是“假想y”还是真实y。四版第460页。
461页—462页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看得我一头雾水。
“若实际生产大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
看不明白。前文460页还有总支出6400,总供给6000,这样企业增加产量有利可图。总供给按他这里的是表示计划c+s还是实际的,从他给的数据看不出来。
真的不知道他干什么。
很容易给人错觉:
我曾这样理解过,投资大于储蓄时,投资需求旺盛,
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可以扩大规模,而储蓄时居民收入的一部分
通过吸引就业扩大生产资料产出,GDP增加了,同时储蓄增加了。
是不是很搞笑?
也就是感觉说不涉及消费品市场,在他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时,从c推到s,c到底指什么,实际的还是意愿的?总感觉消费品类似“出清”c+i=c+s,c可以不考虑了,而那个啥…….不知道怎么说,今天脑子转不过来。
包括IS-LM模型,大二学习的时候,总觉得逻辑有问题,
因果颠倒,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