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945 0
2016-12-28

文/桐阳妈,文章有删减

上次我的文章分享过,一位妈妈让4岁的孩子记手机号,孩子记不住,爸爸一巴掌打下去,孩子记住了。

看过文章之后,几位父母分享了她们的感受。


A分享:看了文章之后,心理特别难受,但是不知道为何如此这样难受,后来去探索内在的创伤,终于想到一句话,欠打。我也是小时候被打大的。童年太多的事情,都淡化了,有时候一个小事情无意就会激发记忆,才能记得被隐藏的过去。所以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对欠打这个词很敏感。


B分享:我才是最惨的,我被打的时候,哭了,就会叫我别哭,越哭打的越重。不哭呢,我爸又会说是不是打的轻了,居然不哭,老子打到你哭为止。唉,做人真的难。


C分享:小时候看我爸爸拿鞭子了就跑,被抓到了打的要死。还说下次再跑,打的更惨,后来打不跑了,打的更惨。事后爸爸说蠢的要死,打都不知道跑,现在想想,我也是醉了。


D分享:哈哈,太像了,我妈边打还边问“知道错了没有?”如果不回答,她就说“还不知道错,打到你知错为止”,如果回答知错了,她又会说,你以为你承认错了我就不打你了?然后就继续打……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期待构成,父母对孩子打骂留下的记忆不会抹去,当下忘记了,成年后,某一件事都会触发童年的记忆。


打骂会给孩子造成那些影响?
01

给孩子传递恐惧。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不管你有没有情绪,你的巴掌落到我屁股上,这就是事实,你打了我,你惩罚了我。虽然事后,爸爸和孩子解释了打孩子内心的难过。如果爸爸是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能给孩子做心理建设,我相信这个孩子也不会留下什么创伤。


但是,我们很多普通人,没有这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抚平孩子的伤口。就像我上边分享的几位父母一样,童年的记忆不会消失,只是被隐藏起来了,不代表不存在。


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变得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并不是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02

给孩子传递恨。


当父母打骂孩子的时候,表达父母内在的无能和脆弱。但是不能表现出这种无能,必须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所以找一个借口,打你是为了你好。对于孩子来说,你爱我就不会打我。你一定不爱我,才打我。所以孩子在那一刻不会理解你的爱意,只有恨意。


打孩子以后,很多父母内心非常内疚后悔。心理也很挫败,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教育孩子。抽在孩子脸上的每一记耳光,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鞭打。


父母心中对自己的恨意,深深的传递给孩子身上。


03

给孩子传递暴力。


很多父母打骂孩子,最后越来越不管用,也就是土话说的,越来越皮。因为打骂的过程,情绪对抗严重,孩子已经把事情转移到情绪对抗上,忽略了树立正确的观念。只会使孩子懂得,暴力可以让周边的人变得更顺从自己。


大人有什么样的行为,孩子就会学什么样的行为,孩子对于大人来说属于弱小着,不敢逆反权威。


在校园里,有更弱小的孩子,孩子就会对更弱小者下手,这也是校园霸凌的一种产生原因。


对于强大者,在家已经习惯挨打了,打打也是链接方式,挨打也会变成习惯。所以,想要孩子在外边不被打骂,父母在家先住手。


孩子的暴力的思想从家长开始下手打孩子的那次开始,就在孩子的心里萌芽,所以真正的尊重他人,一定从父母的手下留情开始。


不管父母给自己找多少个理由,孩子必须打骂才听话,恰恰给孩子人际关系奠定了糟糕的基础。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学会怎样对待别人。


养育孩子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听听孩子行为背后要表达什么需求,然后想更加好的办法解决。心甘情愿的满足,温和坚定的拒绝,这就是教育。


转载自神州师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