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7-30 03:07:51
61# wei8qi8

是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第六章。这个问题的确挺重要的。我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没有认真研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09:28:54
ruoyan 发表于 2009-7-29 23:33 你是说一个确定偏好确定点的MU之比是常量?
不懂你这里问的是什么意思。

前面说的事情很简单(应该已经说过几遍了):给定一个偏好(先不妨设它有效用函数表示),以及几个可以表达该偏好的不同的实函数,再给定约束(先不妨设该约束下有唯一最优解),那么,你用这几个实函数求出的最优解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09:30:13
实函数不同,求解过程中的L乘子可能不同,但x*是相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15:24:58
谁说了“规律”就一定得像公理一样供起来,“一日三餐”是规律,但我一天就是吃五顿(加上下午茶和夜宵)。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呗,看你的文章是什么目的。如果觉得边际报酬递减,就用凹的生产函数,如果觉得不递减,就用线性函数(当然,就得费很多工夫了,因为凹函数的许多良好的性质都不能用了)。经济增长的文章经常就用边际报酬不变的函数。
总之,看你文章的目的,只要能把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说得通,那就行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15:28:31
另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引用高鸿业的书呢……他自己都搞不懂经济学,还写书贻害后人,真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20:22:54
skal 发表于 2009-7-30 03:07
61# wei8qi8
是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第六章。这个问题的确挺重要的。我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没有认真研究一下。
十分感谢skal论友的指点,本人在“微观经济学上传下载区”找到了“经济学〈第3版上下册〉([美]斯蒂格利茨.等)”。您说的例子在这本书第七章中“利润、成本和生产要素”一节,p.135,相关内容是这样的:“设想一家收集垃圾的企业。如果5户中只有1户是这家企业的客户,它将有一定的生产成本。如果公司将范围扩大到收集每5户中2户的垃圾,虽然它需要更多的工人,但是工人们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更快地收集更多的垃圾。因此,2倍的产量需要的劳动少于2倍。像收集垃圾一样,许多收益递增的例子都涉及在给定范围内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电话公司和供电公司是另外两个熟悉的例子。”

也就是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是一个“规律”,但萨谬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却声称这是一条“实证性的经验规律”,不知这“实证”是不是真的子虚乌有?难道是一些人臆想出来的“公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20:24:52
47241604 发表于 2009-7-30 12:23
http://www.tt91.com/overseas/wenzhang_detail.asp?ID=112801&sPage=2.
十七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就已提出了“报酬递减”的粗略模型。后来的亚当·斯密也注意到农业中的报酬递减现象,同时还提出了通过规模收益和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早全面论述报酬递减规律的经济学家是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尔阁,他从投资和劳动等要素的增减变化分析和描述了报酬变化的规律,还讨论了要素最佳投入量的选择问题,他关于“土地报酬递减律”的论述实际上已经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并运用了生产函数的概念。
1、早期西方经济学家
①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人物杜尔阁
② 1777年英国农场主安德生《谷物法性质的研究》
③ 1815年英国为威斯特《资本用于土地》
④ 1817年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⑤ 1826年马尔萨斯《论人口原理》

2、近代西方经济学家
①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边际概念
② 1900年克拉克《财富的分配》:边际生产力概念,生产递减规律,劳动生产递减规律。
③ 1922年布林克曼《农业经营经济学》:强调土地收益递减法则。
④ 1979年萨缪尔森《经济学》:递减的收益最终势必出现。
多谢指点!是目前的最佳回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20:29:27
brett918 发表于 2009-7-30 15:24
谁说了“规律”就一定得像公理一样供起来,“一日三餐”是规律,但我一天就是吃五顿(加上下午茶和夜宵)。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呗,看你的文章是什么目的。如果觉得边际报酬递减,就用凹的生产函数,如果觉得不递减,就用线性函数(当然,就得费很多工夫了,因为凹函数的许多良好的性质都不能用了)。经济增长的文章经常就用边际报酬不变的函数。
总之,看你文章的目的,只要能把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说得通,那就行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
这样看来,主要是“看你文章的目的”,关键手法在于“能把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说得通”,“那就行了”,而且“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

受教了……,原来序数效用论是这样研究现实经济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0 21:05:45

a

wei8qi8 发表于 2009-7-30 20:29
brett918 发表于 2009-7-30 15:24
谁说了“规律”就一定得像公理一样供起来,“一日三餐”是规律,但我一天就是吃五顿(加上下午茶和夜宵)。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呗,看你的文章是什么目的。如果觉得边际报酬递减,就用凹的生产函数,如果觉得不递减,就用线性函数(当然,就得费很多工夫了,因为凹函数的许多良好的性质都不能用了)。经济增长的文章经常就用边际报酬不变的函数。
总之,看你文章的目的,只要能把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说得通,那就行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
这样看来,主要是“看你文章的目的”,关键手法在于“能把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说得通”,“那就行了”,而且“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

受教了……,原来序数效用论是这样研究现实经济学的!
呵呵,好吧,我承认我没怎么看过那些经典著作,不清楚那些关于假设的讨论。但是,似乎现在的文章(特指实证的)基本都不拘泥于那些“规律”和“假设”,该改的改,该添的添,只要模型能解决问题……看来老美们也懂得与时俱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1 07:52:52
wei8qi8 发表于 2009-7-30 20:29 这样看来,主要是“看你文章的目的”,关键手法在于“能把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说得通”,“那就行了”,而且“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受教了……,原来序数效用论是这样研究现实经济学的!
请搞清楚:“生产函数”可不是“偏好论”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1 07:58:12
wei8qi8 发表于 2009-7-30 20:22 也就是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是一个“规律”,但萨谬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却声称这是一条“实证性的经验规律”,不知这“实证”是不是真的子虚乌有?难道是一些人臆想出来的“公理”吗?
前面说过了,正如“需求定律”(还有所谓Giffen good)一样,如果没有清晰的表述,我们连“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什么都不清楚,何谈“验证”呢?

经济学走到今天,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不断澄清表述的过程。

楼主如果想把“生产函数的边际产量递减”视作“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那么楼主又澄清了“生产函数”的定义了吗?

经济学的普及本的确误导了许多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1 08:01:58
经济学早期的论述,事实上存在许多不严密、不确切之处(当然,我们仍可以称它们“有思想”)。后来的学者们就是要对这些论述进行精确化。

你可以很哲学思辨式地轻轻地说一句“凡世上之事物均有‘波粒二象性’”,然而,真地要确切地表述这种性质,你又要说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1 08:08:43
楼主真地若看过许多关于“生产函数”的经验研究,就可以思考为什么许多人愿意把生产函数先验地设计成C-D型生产函数,再考察(或估计)其中的参数对于该函数意味着什么。

再请楼主参见CES生产函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