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告合作电 发表于 2009-8-18 17:16 兄弟不使用效用这个概念,但是也不否定它。 另外兄弟觉得,如果老兄使用这个概念,那最好是直接使用“效用”,在有关的整体上总量上去探讨效用、物品,而不是去使用“边际效用”,不是在边际上去探讨效用、物品。 因为,“效用”这个概念,在这里的探讨当中,不但意味着“边际效用”,包含着“边际效用”,而且有更全面更重要的位置,脱离开整体、总量,有可能发生本可避免的失误。再一点,边际效用是在说,当有多大物品的时候,效用达到了多大、顶大。那么,就不如直截了当,去在整体上总量上来探讨效用、物品了。
告合作电 发表于 2009-8-18 16:38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8 15:55 3、价格由出卖者的比较优势和购买者的等边际共同决定。请老兄假设一个市场,假设出一些买方,一些卖方,等等,并阐述价格的形成过程好吗?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8 15:55 3、价格由出卖者的比较优势和购买者的等边际共同决定。
ruoyan 发表于 2009-8-18 17:06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8 15:55 1、根据效用论,必定得到价格决定价值的结论。 2、追问到底,最终将停留在个别劳动时间上。 3、价格由出卖者的比较优势和购买者的等边际共同决定。 4、钱,不过是时间通约的媒介而已。这是你的一贯观点。让我们追问一下。 先从效用开始,看是否效用由价格决定。再从价格开始,看是否价格由效用决定。 我的逻辑是: 最原始的状态是:仅有一个物品的一种用途,一个消费者。约束条件是消费者对这个用途上的餍足量大于物品的禀赋数量(即稀缺)。 这时可出现效用概念:效用是物品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 这里须请注意消费与劳动的区别,记得讨论过:消费活动不能由别人替代,而劳动可以由他人替代。不能混淆劳动活动与消费活动。 消费过程中同时出现边际效用概念:增加的满足感与增加的消费量之比。在约束条件下,边际效用为正,但边际效用增量随单位消费的增加递减。 将边际效用定义为价值。 这过程中,价格没有出现。所以不能说价值有价格决定。 请质疑。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8 15:55 1、根据效用论,必定得到价格决定价值的结论。 2、追问到底,最终将停留在个别劳动时间上。 3、价格由出卖者的比较优势和购买者的等边际共同决定。 4、钱,不过是时间通约的媒介而已。
告合作电 发表于 2009-8-18 20:04 ruoyan 发表于 2009-8-18 17:47 总效用量与边际效用量有区别。特别是在消费者对于一个外在物品对于自己意义的评估上,不是以总效用而是以边际效用为标准的。兄弟有2点疑问。难道任何具体的边际效用,不是由相应整体效用、整体物品数量所引起的吗? 另一点是,直观来看,市场交换是一方拿出物品,另一方拿出货币。老兄针对市场交换过程,拿什么来衡量效用、边际效用并与货币货物的交换来挂钩引出价格呢?
ruoyan 发表于 2009-8-18 17:47 总效用量与边际效用量有区别。特别是在消费者对于一个外在物品对于自己意义的评估上,不是以总效用而是以边际效用为标准的。
ruoyan 发表于 2009-8-18 22:36 估计在消费与劳动的区别上是个关键分歧。先就这个讨论吧。我的观点已经说了,你反驳并说你的观点吧。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8 22:45 ruoyan 发表于 2009-8-18 22:36 估计在消费与劳动的区别上是个关键分歧。先就这个讨论吧。我的观点已经说了,你反驳并说你的观点吧。在取得效用方面,消费和劳动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你认为有区别,不妨请指出来。
ruoyan 发表于 2009-8-19 01:15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8 22:45 ruoyan 发表于 2009-8-18 22:36 估计在消费与劳动的区别上是个关键分歧。先就这个讨论吧。我的观点已经说了,你反驳并说你的观点吧。在取得效用方面,消费和劳动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你认为有区别,不妨请指出来。消费是主体通过消耗某种对象取得效用,劳动则是主体在生产创造消费的对象。劳动的结果可能放在那里不消费,有劳动成果却没有效用。劳动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无间隙地连贯进行,但也可以分离。与效用直接连接的是消费不是劳动。比如理发,理发员是劳动者,接受理发服务的是消费者。这个消费者没有从事任何劳动,但他在消费并因此取得效用。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9 09:29 [url=http://www.pinggu.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34243&ptid=503647][img] 所以,要请你考虑,消费者为什么愿意花时间去理发?在耗费时间方面,被理发和劳动究竟有何区别?
ruoyan 发表于 2009-8-20 00:27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19 09:29 [url=http://www.pinggu.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34243&ptid=503647][img] 所以,要请你考虑,消费者为什么愿意花时间去理发?在耗费时间方面,被理发和劳动究竟有何区别?你的意思是因为两者都花费时间,所以两者没有区别?都花费时间是其共性,但并不是有共性的事物一定无区别。雨和云都是由水生成,但两者有区别。植物与动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但两者有区别。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20 01:21 [url=http://www.pinggu.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42430&ptid=503647][img] 我的意思是,在花费时间上,两者是没有区别的。我说的是两种活动的共性,而且,研究的也正是这种共性。 请问一下,你是否同意效用最大化原理?(估计你不会同意,我们的讨论可能要退到这个原理上来。)如果你同意这个原理,那么,你必然要同意,在取得效用方面,两者也是没有区别的。
告合作电 发表于 2009-8-20 13:16 效用最大化原理 ============================ 兄弟的一个思路,就是想弄清“边际”和“总量”之间的联系。 兄弟想请问:老兄所说的效用最大化,是否是这样: 假设,每一单位的物品能给人以若干效用,若干单位的物品给人以某种效用总量。 如果以上假设正确,那么,我们可以想见一个效用总量的数列,总量1,总量2。。。。。。 在上述数列当中,因为某种变动,会出现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叫做效用最大化。换言之,也叫物品集合所导致效用集合的最大。 上述说法,成立吗?请问。
ruoyan 发表于 2009-8-20 23:43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20 01:21 [url=http://www.pinggu.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42430&ptid=503647][img] 我的意思是,在花费时间上,两者是没有区别的。我说的是两种活动的共性,而且,研究的也正是这种共性。 请问一下,你是否同意效用最大化原理?(估计你不会同意,我们的讨论可能要退到这个原理上来。)如果你同意这个原理,那么,你必然要同意,在取得效用方面,两者也是没有区别的。在花费时间上没有区别,又能说明什么呢?花费时间理发是因为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花费时间劳动是为了创造另一种产品,这样的消费与劳动怎么是一回事?在某一个方面一样就是在所有方面一样?松树和柳树都有树叶,松树与柳树就是一种树? 你把效用最大化原理和边际效用、效用同时解释一遍。先把概念说清楚,再说同不同意。我认为你没有说清楚。
告合作电 发表于 2009-8-16 13:27 我们把原来的问题转化,成:现在有个一百万公里的一个马拉松赛程,有2个运动员,一个是太阳神,一个是乌龟。乌龟他是这样跑,从0点到1点,到2点。。。。,太阳神也是如此。
告合作电 发表于 2009-8-21 14:17 兄弟觉得,这里跟任何距离、任何距离数列无关---------这些顶多是次要的东西。 关键是在于: 1、乌龟确实是从0点跑到1点,2点,3点-------------太阳神也确实是同样的线路,换言之,太阳神他得追随、遵循。 现在的问题是,路程虽然如此,太阳神确实得追随、遵循,可是奔跑的速度与过程呢,是否得接受乌龟的命令?是否,乌龟跑到那,太阳神就得光速奔波接着马上停步,在那停滞不前?太阳神是否无权、无能越过界限? 再换一个说法:当乌龟从0点开始起步向2点、3点。。。开始爬去,随后,太阳神他是否有权、有能力按光速奔跑,奔跑1秒钟到无数亿万点的30万公里之外,在前头等待乌龟呢?等到乌龟用若干秒钟从1点到2点、到3点了,他再回过头来返回到1点、2点、3点,再去追赶乌龟? 附带说一句:原题是一种追逐,但是完全可以转化成赛跑。追逐是追随、遵循,前面怎么跑,我就怎么赶,前者往东,后者也往东,前者拐弯,后者也拐弯。但是这种追逐,完全可以转化成面对同一个目标在标准跑道上的赛跑了。 2、假若太阳神面对一个无限的未来之旅---------无论这是在微观来看,还是宏观来看------------那么,他当然完成不了的,永远赶不到尽头----------可是太阳神面对未来无限上的这种难题,跟他和乌龟之间的追逐或赛跑,又有什么关系呢?是没有的。 在这里,以上问题又转换成:原来的问题应当作出明确的语言上的表达。如果含含糊糊,人们就可能迷惑,出错。 问题是在于:出题者可以含含糊糊表达吗? 如果明确表达,做这种的明确表达,或者那种的明确表达,则我们完全可以作出相应的明确回答---------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他怎样出题,无论我们怎样回答,都不会出现悖论的。 当然,芝诺的本意,并不是想忽悠人,他是想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引出一些问题-------------但是这与本贴无关了。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8-21 12:53 你认为,某人采取活动a而不采取活动b的原因是什么?某人是否采取某项活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