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和债券的关系是来源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也就是所谓的interest rate and bonds。西方国家有专门的债券市场,买卖债券算是投资的一种形式。既然是投资就必有风险,利率与债券的关系就来源于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attitude towards risk)。不过,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假设投资者的态度是中立的以简化问题。利率跟银行储蓄,存款有关,这些是作为购买债券的另一种选择,而且没有风险。一个理性的 并且态度中立的投资者购买债券的动机在于更大的收益,也就是说大到让他觉得值得承担风险。因此,当利率上升时,银行存款的稳定收益增大,会有部分投资者放弃购买债券而选择存款,债券需求小了,价格也就跌了,这是其中一种说法。
对于第二个问题,利率虽然取决于中央银行,但问题不能孤立地来看,因为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与外界隔离的。这个问题就应该从国际经济与货币经济的角度来看。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是汇率,这就涉及到政府的资金流动情况以及使用何种汇率体制。利率在其中是根据这些既定的条规进行调整的,而并非全凭个人意志。在经济学历史上,利率的调整还取决于当时世界范围内以及不同中央银行间所达成的汇率机制,比如很早前的gold standard等等。
当然,谈到利率的个人行为,就不能不提到政府与中央银行间的关系。一般来讲,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越密切,也就是中央银行受政府的控制越多,这种人为因素就会越大。美国曾经有议员在选举总统前刻意通过中央银行人为制造GDP上升,通货膨胀降低同时失业率降低的假象,而在选举过后,人们才发现这种情况只能持续很短,很快又回到了选举前的模样。因此,西方经济学在这方面的主张便是使中央银行脱离政府的控制权,以更好地让市场来决定利率的走向。更多的细节可参考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