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经济学解释
楼主
smallcan2005
28278
59
收藏
2009-07-25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从一个和尚到三个和尚,最后却没水喝了,为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一个组织扩大之后,对这个组织的控制就需要较高的成本,“水”这个东西现在就成了公共品了,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无法使收益内部化,必然会形成每个“和尚”都有搭便车的倾向,都想着其他人会去挑水或抬水,自己坐享其成,在这里,所有人都是理性的,结果是: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每个和尚都没有和对方沟通,只是一厢情愿的想别人会去挑水,或者抬水,最终形成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三人博弈的结果。
2009.7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xiaojiangyanjun
2009-7-25 17:41:37
此乃中大今年考博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cqtzj
2009-7-25 17:42:59
变成经济学问题了。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smallcan2005
2009-7-25 17:52:24
考博题,不是吧,真的,呵呵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08jlhq
2009-7-25 18:54:00
我个人认为,不是个人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结果。我们知道,一个人要喝水,他怎么办——自己挑。两个人喝水怎么办——抬水喝。在两个人的时候,也可能存在非对称信息的博弈的结果,即两个人都有搭便车的激励,因为水可以让对方去挑。两个人的时候,水不是公共物品吗?但是,现实是他们没有出现这种状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以抬。这意味着什么呢?两个人的时候制度供给 的成本非常低,人们很容易想到用两个人抬的制度来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但是,三个人的时候,制度供给的成本就提高了。比如,他们可以约定,一个人挑一天,轮着来。这样谁也不吃亏。想到这一点,我想得出的结论是,人多的时候,组织的运行的成本较高了,制度供给的成本太高。
因此,两个人和三个人的时候,都会存在非对称信息,都会出现非合作博弈。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克服搭便车的难度。两个人的时候显然比三个人要容易,因此三个和尚没水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karl_hu
2009-7-25 19:14:00
信息不对称的解释好像有点牵强了,呵呵。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meilin8
2009-7-25 22:05:36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分工协作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8楼
hondahuns
2009-7-26 00:28:20
博弈论就能解释清楚啦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9楼
nodust
2009-7-26 09:40:51
典型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什么都拿经济学来解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楼
liyg2000
2009-7-26 10:15:43
如果那桶水是有明确的产权呢?
就是说只归挑水的那个人所有。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1楼
没事便便
2009-7-26 10:35:50
寓言而已......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2楼
dcjzolem
2009-7-26 11:27:10
我认为有点公有地悲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3楼
Leviathan_SZX
2009-7-26 11:42:36
5楼回答得很精辟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4楼
a8LA1LIANCI
2009-7-26 11:53:11
有点意思哈~嘿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5楼
zzxuyuan
2009-7-26 12:06:38
我好事觉得博弈论比较贴切~~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6楼
yusijia888
2009-7-26 12:10:52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从水是不是公共品的角度来解释,重点还是三个和尚之间的博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7楼
shellingford
2009-7-26 12:26:00
信息不对称,博弈论,公共物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楼
zenghuangjie
2009-7-26 12:31:45
内部消化的成本高于市场成本 企业盲目扩张的典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楼
豆豆916
2009-7-26 12:33:08
5楼回答的还有点道理,单从信息不对称是说不过去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楼
le2005
2009-7-26 13:12:54
同意17楼,觉得是很好的考题,至少比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的要好很多,呵呵~~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1楼
hushifu
2009-7-26 13:20:13
这不是组织的问题而恰恰是缺乏组织的问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2楼
yanyinc
2009-7-26 13:34:29
哈 去年我们的期末考试题之一 呵呵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3楼
zy58164846
2009-7-26 13:49:18
这个还希望得到详细点的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4楼
游游儿
2009-7-26 13:49:30
越说越复杂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5楼
jndx_jndxdong
2009-7-26 14:26:34
太肤浅了,考博题出的也太没水平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6楼
聂辉华
2009-7-26 14:34:30
I provide a full stor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theory of the firm. You can look at this:
再论“三个和尚没水喝”——企业理论版
作者:聂辉华 阅读:743 次 时间:2006-5-18 来源:白鲨在线_聂辉华官方主页_契约与组织理论学习平台
一、经济学寓言的重要性
现代经济学借助复杂的数学工具构建了一个严谨的公理化体系,因此越来越像一门“科学”了,这令行内的经济学家沾沾自喜,但却受到行外的普通读者频频指摘。的确,从形式上看,经济学越来越像一门“玄学”了,它的术语和方程几乎将所有非专业人士拒之门外。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因为经济学家在写作专业论文时,通常都遵循一些“八股”式的结构,即先是“导论”,接着是“模型”,最后是“结论”。就我所研究的契约与组织理论而言,更有趣的是,作者通常都会在“导论”部分讲一个通俗的故事,或者虚构一个寓言,借以表达文章的主要逻辑和结论。欧美顶级经济学杂志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完全允许作者这样写作。这样,即便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人,也能通过了解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我相信,国内那些批评主流经济学过于“玄乎”的人,如果真正了解国际经济学文献,至少会稍微改变对主流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
在契约与组织理论领域,我相信最著名的经济学寓言一定是通用汽车公司(
GM
)收购费雪车身公司(
Fisher Body
)的案例。这个案例最早出现在
Klein
等人
1978
年发表在《法律经济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寓言的大意是,由于通用和费雪之间的合同是不完备的,因此双方都担心一旦作出了沉淀投资,就被锁定在交易关系中,对方会通过提价或压价来敲自己的竹杠。由于这一寓言形象地表达了“契约不完备会导致敲竹杠行为”这一经典命题,
[1]
因此它成为
1975
-
2000
年间被引用率最高的
20
篇论文之一!更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个寓言被广为引用,但是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科斯(
Coase
),却认为这个案例本身是错误的,它的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正反双方甚至在
2000
年《法律经济学杂志》专号上各自发表文章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然而,正如该案例的“始作俑者”
Klein
所言,重要的不是案例本身是否准确,而是它是否足以刻画一个经济学命题。如果没有这个故事,我相信不完全契约理论恐怕不会如此广为人知吧。夸张地说,一个好的寓言胜过一个好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中的其他故事,例如“蜜蜂的神话”、“灯塔的故事”,也都是耳熟能详的。遗憾的是,国外经济学家极少引用中国的寓言。按说中国文明久远,饱经沧桑,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怎么会没有适合表达经济学命题的寓言呢?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寓言,说的是“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经过改编后几乎可以表达所有的与组织有关的理论,其效果完全可以远超过通用和费雪的故事。如若不信,且看本文细解。
以上为第一部分,浏览全文请下载以下pdf格式文件
http://www.niehuihua.com/dispArticle.Asp?ID=325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7楼
楚韵荆风
2009-7-26 14:55:19
版主的回答有点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8楼
moyu_2008
2009-7-26 15:06:31
博弈论无处不在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9楼
阿毛小虾
2009-7-26 15:52:08
这桶水有竞争性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0楼
Alexis913
2009-7-26 16:10:01
我本科时考过此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至第
页
相关推荐
ZT:“自古红颜多命薄”的经济学解释
[转]男人花心的经济学解释
[推荐]看到的一篇关于“人为什么要结婚”的经济学解释
[讨论]经济学解释现象是提供其充分条件吗?
[原创]想知道汇率真相的进来
书价难涨的经济学解释
zz-100欧元-这个怎么用经济学解释?
美女命运经济学解释
分析关于“1+1=12;1+1=1;1+1=1+12;1+1>2"的经济学解释
请帮忙分析关于“1+1=12;1+1=1;1+1=1+12;1+1>2"的经济学解释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站务与外事
python论坛
悬赏大厅
爱问频道
热门文章
CDA 数据分析师:特征处理核心指南
投资人与创始人互坑套路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 ...
中国金融生成式AI多模态内容鉴伪与安全防御 ...
自己整理的私募股权投资实操手册。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
USPS账号又“暴雷”,合规浪潮来袭!
世界机器人2025年报告 World Robotics 2025
瓦尔拉斯框架与阿罗德布鲁 - SMD 框架的核心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