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8278 59
2009-07-25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从一个和尚到三个和尚,最后却没水喝了,为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一个组织扩大之后,对这个组织的控制就需要较高的成本,“水”这个东西现在就成了公共品了,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无法使收益内部化,必然会形成每个“和尚”都有搭便车的倾向,都想着其他人会去挑水或抬水,自己坐享其成,在这里,所有人都是理性的,结果是: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每个和尚都没有和对方沟通,只是一厢情愿的想别人会去挑水,或者抬水,最终形成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三人博弈的结果。
     2009.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5 17:41:37
此乃中大今年考博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5 17:42:59
变成经济学问题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5 17:52:24
考博题,不是吧,真的,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5 18:54:00
我个人认为,不是个人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结果。我们知道,一个人要喝水,他怎么办——自己挑。两个人喝水怎么办——抬水喝。在两个人的时候,也可能存在非对称信息的博弈的结果,即两个人都有搭便车的激励,因为水可以让对方去挑。两个人的时候,水不是公共物品吗?但是,现实是他们没有出现这种状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以抬。这意味着什么呢?两个人的时候制度供给 的成本非常低,人们很容易想到用两个人抬的制度来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但是,三个人的时候,制度供给的成本就提高了。比如,他们可以约定,一个人挑一天,轮着来。这样谁也不吃亏。想到这一点,我想得出的结论是,人多的时候,组织的运行的成本较高了,制度供给的成本太高。
  因此,两个人和三个人的时候,都会存在非对称信息,都会出现非合作博弈。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克服搭便车的难度。两个人的时候显然比三个人要容易,因此三个和尚没水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5 19:14:00
信息不对称的解释好像有点牵强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