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结婚?”婚姻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自由恋爱的婚姻模式更能体现自由市场交易的效率原则。
“鲜花插在牛屎上”是爱情交易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这可以从人的消费偏好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中得到解释。
选择结婚和选择单身都是人们在成本与收益间权衡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
选择独身,尤其是女子单身现象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这些现象可以用成本分析模型加以解释。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女博士、高级白领及一些事业有成的人找不到对象,原因就在于他们进入爱情门坎的机会成本太大。单身女子事业心赿强,赿希望有美好的感情,以获得补偿,但是在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婚姻变得更加不易,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用最接近经济学意义的话说叫“路径依赖”。
婚姻中的另一个现象是“红颜多薄命”。从产权经济学和契约经济学的角度看,帝王们与美人签订的契约为“私人契约”,与臣民们签订的契约为“江山契约”,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总爱把原因归为“红颜祸水”,在江山与美人之间选择江山是最理性的选择。
普通美人的命运多舛,我们可以利用博弈论原理,从两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美女是男人们追逐的热点对象。随着追逐者的增多,男人们也对美女的道德人品产生了怀疑,好男人们逐渐失去信心,纷纷退出角逐。在众多男人的博弈中,“劣币驱逐良币”,有钱有权的花花公子成了最后的胜出者,女人的命运也就注定要悲惨了。
重男轻女现象至今难有改变,尤其是在农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育一个男孩和生育一个女孩的成本是相同的,但收益却悬殊较大。生育女子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彩礼、女孩的乖巧带来的便利和愉悦。但生养男孩的收益则是倍数效应,生了一个男孩,还会引进一个女孩,而且在多数家庭中还是男子说了算。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收益的大小是决定生男生女的关键因素。
婚姻的风险 经济学家们则用效用论来解释婚姻的衰变。边际效用递减,爱情的满意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婚姻变故的另一个原因,经济学往往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二手车市场这个经典模型。男女恋爱过程中,双方既是车主,又是买主,他们总是隐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公开或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如掩饰自己的缺点,张扬自己的优点。可一旦婚姻交易成功,进入了制度框架的约束内,双方的缺点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离婚的成本问题,离婚的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婚姻合约前的沉没成本,主要是双方在实现婚约中的交易成本,婚姻持续时间赿长,沉没成本赿大。二是道德成本,即因离婚导致的品头论足,社区和同事对你的舆论等。三是离婚对家庭、对自己心灵伤害的成本以及对下一次婚姻的负面影响。四是解除婚约的交易成本,如诉讼的费用、耽误的时间和精力等。如果离婚成本太大,人们就会继续维持下去,特别是在把离婚与道德问题联系起来的环境中,很多人会选择不离婚而维持“白开水”式的婚姻。倒过来看,如果婚姻的成本为零,就不会有人结婚。
“二奶”现象。我们只能用成本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就是将某种资源进行阶段性屯积,暂以租借或短期购入的方式,转化为内部可支配的生产资源,以备随时投入到使用程序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2 18:19: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