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互搏
体现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的主流宏观经济学,对于金融危机的源头来说,是极为糟糕的引导者,使其拥趸对各种表现毫无准备。它是否对复苏的最好方式有什么真知灼见?
在危机的第一个月,宏观经济学家对美联储和其他央行重新树立了极大信心。2007年夏,8月流动性危机开始前几周,著名学术经济学家暨当时美联储主席Frederic Mishkin,在怀俄明州杰克逊洞堪萨斯城美联储的年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给人们吃了颗定心丸。他宣布了美联储FRB/US模型的模拟结论,根据这一基准模型,即使房价在其后两年下跌五分之一,经济下滑也只会使GDP减少0.25%,失业率也仅会上升0.1个百分点。原因在于美联储将会做出激进的反应,但他所谓的激进反应只不过是联邦基金利率会下调1个百分点。他总结道,央行有各种工具可将损失减少到可承受的程度。
在Frederic Mishkin的讲话后,美联储已将关键利率从5%减少到仅仅0-0.25%。其惯用的武器此次效用不足,动摇了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的信心。遗憾的是,他们对下一步措施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
Krugman先生及其他人支持大胆的财政扩张,他们的逻辑源于凯恩斯及与其同时的Richard Kahn。Kahn指出,如果支出在经济中反复循环,从而刺激本有可能闲置的资源,那么花在公共事业上的一美元可能产生多于一美元的产出。
目前经济学家的分歧在于这一倍数将会有多大。Barro先生认为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估计大得荒谬。Lucas先生称他们“蹩脚的经济学家”,只是设法证明奥巴马先生的赤字预算有正当理由。但经济学家并非真的沉溺于研究这个问题。Krugman推算出,1985到2000年间,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了7000份左右论文,只有5份在题目或梗概中提到了财政政策。
这些公开的口水战是否会损害宏观经济?哈佛的Greg Mankiw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的Robert Solow 和Mr Lucas间怒气冲冲的论战,两人都是知名经济学家,却都不重视对方的观点。他写道,这次尖刻的互相指责和酒吧拳击赛颇有相似之处,极为引人注目。但他认为这也使更年轻的学者困惑担忧,因而远离这些宏观经济争论。
Greg Mankiw在文中提到,20实际90年代后的知识界和平时代本应是宏观经济的黄金年代。但半咸共识似乎也把学生们排除在外。David Colander曾经二度对参与美国一流博士项目的经济学家进行调查,他们的观点显示,宏观经济学通常是最不受欢迎的阶层。“你能从宏观经济中学到什么?” Colander问一群芝加哥学生。“你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试验吗?”“我们学了很多那样的垃圾,”一学生这样回答。
一个模型打败另一个模型
尽管宏观经济基准模式并非垃圾,但受制于某些明显的缺陷,如完全市场假设或无缺陷金融等。实际上,因为这些缺陷非常明显,经济学家都清醒意识到它们。象Buiter这样的批评家并没告诉他们什么新鲜事。经济学家能够做到也确实做到了远离这一基准。这事实上也是他们的论文得以发表的原因。因而越来越多的先进模型加入了一二个金融缺陷。象Brunnermeier先生这样的经济学家试图将危机的小黑板模型应用到更大的宏观经济框架下。
但基准仍至关重要。它使经济学家分析最佳削减在何处时产生的直觉得以形式化,也是理论学家在思维远足后转向的新开始。几乎没有经济学家真的相信所有这些假设,但也没人从其他地方开始研究。
可惜的是,正是这种原始模型,而非它们的尖端衍生品,通常对世界政策和实践有最大的影响。部分是由于这些首要原则已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已经从学术界进入了决策圈。正如凯恩斯指出的,对实际操作者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是那些逝者,时间使他们的原始构想穿越研讨会的会议室,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
这些基本模型也因其单一性而意义重大。面临现实世界喧嚣繁芜的困惑,决策者通常求助于最高原则和最广泛的假设。更特定、琐碎的理论往往不够通用。它们在各自所欲解释的问题上颇有见地,但却无法超出这一范畴。
经济学家是否应从其他地方重新开始?有些人这么认为。他们从被忽略的先知那里获得灵感,比如先人Minsky,他承认“真正”的经济与金融不可分割。有些先知不是因为其表述内容被忽略,而是因为他们的表述方式。目前经济学家对内容更包容,但教条主义者却关心形式。他们更关心各自的技术而非理论;只有在他们能将某些理论转化成模型时,他们才会相信这些理论。
因此,Colander先生认为经济学家需要技术革命。他建议用计算机模拟各经济体,使用经济学家的演绎能力取代“手动”制造模型。在此类研究中,经济学家指定简单的经验法制,据此法则,中介交互作用,然后让计算机运作,进行反复模拟,揭示何种意料之外的模式可能会出现。如果他正确的话,宏观经济学家,就如起死回生的银行一样,必须一笔勾销他们的过去的智力投资,方能再度取得进展。
与他相反,Krugman先生认为改革更可能从内部产生。他承认,凯恩斯是“站在巅峰的内部人士”,他摧毁了他所懂得的理论,这恰恰是由于他一度对此相当信服。同时,他又说,宏观经济应对经验性的基础工作更为耐心,记录过去及现在的危机,希冀日后会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解释这一切。
宏观经济始于凯恩斯,但这个词直到1945年才出现在杂志上一篇由Jacob Marschak所写的文章上。他回顾了专业人士对商业周期逐渐加深的理解,与其他科学进行对比。例如地震学通过更好的工具、改进的各色理论以及更为频繁的地震取得进展。就经济学而言,Marschak总结说,“经济地震做的工作最多”。
经济学家已有四分之一世纪未经历巨震。大稳健,尽管这段时间有这样一个名字,对伟大的宏观经济却并无助益。多亏了过去两年的震撼性事件,现宏观经济学家的威望已在谷底,但他们这一学科潜力无穷。使他们产生分歧的一系列激烈争论对他们的信誉是一大打击,但也许能刺激他们的创造力。
http://www.economist.com/displaystory.cfm?story_id=14030288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仅同意ECO (
www.ecocn.org)翻译其杂志内容,并未对上述翻译内容进行任何审阅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