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6-4-16 22:42:00

本人一直强调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并批评林顡夫不重视农民素质的观念。以下官员的观点印证了我的主张:

农业部称农民素质偏低成解决“三农”问题瓶颈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姚润丰)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16日说,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危朝安是在此间举行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

  危朝安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他认为,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不提高农民素质,“三农”问题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危朝安表示,培养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就缺乏根本的支撑。

  危朝安表示,农民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今年农业部已经把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列入要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按照该计划,从现在起用10年时间,中国将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实用性人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6 22:43: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7 13:29:00

楼上的观点有点片面.

公平和效率在中国一直是个矛盾的问题.归跟结底还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生产力落后,物质资料的发展还不够丰富.物质资料不够就没办法分呀,再加上中国人特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由此产生了种种对财富拥有者的成见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上述矛盾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姑且不论财富拥有者的来源是否损坏了穷人的利益,至少社会的整体财富是增加的,生产力实在发展的.分配领域的问题在经济法律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的现状下当然需要国家的干预和疏导,使矛盾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激化引起动荡.

再一个,不能用长远的事情来强加于现在,而是要长远计划与现实实惠相结合.试想,农民的生活水平上不来,饭都吃不饱,病都没法治,花十年几十年的时间培养他们的技术又有什么用?凡事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最高级的经济结构方式就是最好的,而是要最适合国情的最适合国计民生的.走路是先走才会跑会跳的.先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产业需要合理搭配,美国都有那么多农民,中国怎么不需要农民呢,当然需要而且是逐步进步转变新型的农民.当然经济发展一定要有计划有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的前瞻性的长远规划,并按部就班.我国在这方面其实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最要命的还是那个问题,国家没钱,人口太多,发展和分配无法完全兼顾.

看一个问题 不能一叶樟目不见泰山,更不能断章取义舍本逐末,话要放到全局的战略角度来看,不要光看字面的解释.比如我说"你是猪",这可能是骂人的, 不礼貌的话.但是这句话如果是对"小犬蠢一狼"这个小日本说的,那绝对是百分之两百正确无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7 18:27:00
以下是引用我在天山脚下在2005-10-15 13:24:00的发言:

我认为可能是有些曲解林教授的观点吧。

公平也许可以分为前提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结果的公平,也就是共同富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应该注重效率,也就是要尽量保持过程的公平,所以我们除了市场的力量以外,政府和法律也要为这个公平的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前提的公平,这也是农民目前最不利的方面。没有资本,没有足够的知识,农民也许只能选择贫困了。前提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嘛。所以我认为林教授的穷人经济学还是有道理的。他们的优势在于劳动力,确切的说是体力劳动。我们不能一味的只发展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这样的话我们的农民(以及其他穷人,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资本和知识)不就饿死了嘛。我们应该多借鉴一下韩国和日本的发展模式,他们也是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的,因为他们原来也有那么多的穷人。我们不能盲目的进行产业升级,结果会是社会的不稳定,影响我们的长远发展。我们的改变需要时间。到最后使结果更加公平了,也就有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前提。以至良性循环,达到我们的目标。

一点拙见

[em01][em01][em01][em01]

我支持这位仁兄的观点,就是现在农民面对的社会发展前提和城里人或者富人明显的不公平啊,农民没什么一点优势啊??他们能怎么办呢,出卖劳动力,可是劳动力不值钱,自己受的教育水平又低,现在的农民在城里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都不具备竞争力, 怎么能在残酷的现实中挣到比城市人以及那些优势群体相比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9 12:31:00

就此我谈两点:

林毅夫说:"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穷人大多数在农村,于是城乡差距扩大;因为城里也出现了穷人,才有了收入分配不公。"

一、这里林老师并没有说富人的收入就是合法所得啊,责难者是不是过于敏感;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因此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也只能理解为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而不能相反地理解。

林毅夫说,丰富的劳动力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本来就是"比较优势"。

二、我认为也对,不过这种比较优势体现在人多活少,所以企业主可以变着花样降低或拖欠劳动力的血汗钱,劳动力成本低,我们的产品价格低廉,跨国公司愿意将中国变成自己的制造中心。不过这种比较优势是一种可悲的比较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9 14:14:00

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穷人,而在于精英阶层没有付出应当的责任,我们国家的外汇,大部分是服装机械,这都是穷人创造的,而我们化的外汇,购买大飞机,高科技产品,应该是由精英来完成的,可是他们没完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0 07:19:00
以下是引用zxg0931在2006-4-19 12:31:00的发言:

就此我谈两点:

林毅夫说:"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穷人大多数在农村,于是城乡差距扩大;因为城里也出现了穷人,才有了收入分配不公。"

一、这里林老师并没有说富人的收入就是合法所得啊,责难者是不是过于敏感;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因此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也只能理解为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而不能相反地理解。

林毅夫说,丰富的劳动力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本来就是"比较优势"。

二、我认为也对,不过这种比较优势体现在人多活少,所以企业主可以变着花样降低或拖欠劳动力的血汗钱,劳动力成本低,我们的产品价格低廉,跨国公司愿意将中国变成自己的制造中心。不过这种比较优势是一种可悲的比较优势。

林的观点,实际上只是一种对穷人的救济观点。这也从他主张的“新农村”中可以看出。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开发农村与农民的潜力,如果让他们具有更多一点技术,那么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就业谋生,获得更好的收入。但是一谈到技术,林就会以“赶超”来加以排斥。这是非常成问题的。林就对科技的自主创新抱有不满,一心一意想救济农民。

我并不反对救济农民,但我想强调的是: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技术与素质上得到提高,才是根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0 09:58:00

林先生的观点实质就是:肯定既有存量,在增量中保证分配的公平,给农民机会多一些。

多么理想化的想法。肯定存量会给改革减少许多的阻力,但是最终的结果会更加两极分化,毁掉改革的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6 16:35:00

那请问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的问题是:

要把穷人变富还是把富人变穷

我想答案就差不多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6 18:53:00

中国事实上现在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啊\

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是阻止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是增加企业数目的总量,使得技术升级的同时不至于减少就业机会

只是媒体对高科技和资本市场的报道多一点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1 14:08:00

是不是说找不到工作又不是农民的人就可以天天坐在家里等着国家分红了呢

残疾人士可以通过国家福利或者街道帮助,除外

要是这样,谁还工作

欢迎自由讨论(^_^),加分30

[此贴子已经被cymbidium于2006-9-17 20:32: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6 16:26:00

在谈到贫富分化的时候.由于传统心理,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一般是只取首尾,拿处于财富金子塔最顶层的个人收入与最地层的收入做比较.想起差距,国人首先想到的是为富不仁,这其实已经偏离了真正意义上的贫富差距.归根接地,这是由于改革不甚成功和社会观念变迁造成的.考察贫富差距应该从站人口大多数的阶层进行比较,比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社会浮躁造成差距夸大,进而社会更加浮躁.工农层面上的差距还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只所以这个差距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工人阶级太富有,而是农民阶级太贫穷.其实,下岗,失去工作的工人更应该归入农民阶级,甚至他们连最后的依靠土地都没有.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与发展高新产业并不矛盾,两着完全可以共存,必须用劳动密集形产业来提高农民阶级(包括下岗工人)收入.

欢迎自由讨论(^_^) , 加分30

[此贴子已经被cymbidium于2006-9-18 8:03: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21 13:46:00

可惜啊哈

如此教授,本來我對林教授的好感被洗的一幹二凈暸!!!

[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21 13:49:00

這說明我們的教授,對整個社會及其來龍去脈還沒有搞清楚啊。

關在象牙塔裏的學者而已!

對中國的實際情況還不清楚啊!!!!!

可悲啊,可悲啊!!!中國的所謂的教授們!!!!!!!

[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07:34:03
wzp0910 发表于 2006-9-16 16:26
在谈到贫富分化的时候.由于传统心理,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一般是只取首尾,拿处于财富金子塔最顶层的个人收入与最地层的收入做比较.想起差距,国人首先想到的是为富不仁,这其实已经偏离了真正意义上的贫富差距.归根接地,这是由于改革不甚成功和社会观念变迁造成的.考察贫富差距应该从站人口大多数的阶层进行比较,比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社会浮躁造成差距夸大,进而社会更加浮躁.工农层面上的差距还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只所以这个差距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工人阶级太富有,而是农民阶级太贫穷.其实,下岗,失去工作的工人更应该归入农民阶级,甚至他们连最后的依靠土地都没有.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与发展高新产业并不矛盾,两着完全可以共存,必须用劳动密集形产业来提高农民阶级(包括下岗工人)收入.
欢迎自由讨论(^_^) , 加分30

[此贴子已经被cymbidium于2006-9-18 8:03:51编辑过]

使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办法就是消灭农民!而不是用所谓“劳动密集型产业”去强化一个人作为“农民”的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07:42:48
seansherry 发表于 2006-4-17 13:29
楼上的观点有点片面.
公平和效率在中国一直是个矛盾的问题.归跟结底还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生产力落后,物质资料的发展还不够丰富.物质资料不够就没办法分呀,再加上中国人特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由此产生了种种对财富拥有者的成见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下,上述矛盾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姑且不论财富拥有者的来源是否损坏了穷人的利益,至少社会的整体财富是增加的,生产力实在发展的.分配领域的问题在经济法律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的现状下当然需要国家的干预和疏导,使矛盾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激化引起动荡.
所谓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来自于人口太多,恰恰相反,是来自于权利的扭曲,而权利的扭曲则来自于权力对权利的过度干涉。由于这种权力干涉,所以一方面使生产力落后,另一方面则使分配方式畸形化。
人口多既有其劣势,也有其优势,只要能够把人口看成一种资源,将其培养成一种资源,那么显然,多人口就是多资源,就是多“物质资料”。因此,不要把物质资源的发展看成是上帝施舍的东西,而不是人口资源创造出来的东西。
扭曲的权力使矛盾激化,然后再用另一种扭曲的权力去“控制”这种激化,你不觉得这种事情多么可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07:46:55
怡红公子 发表于 2006-4-17 18:27
以下是引用我在天山脚下在2005-10-15 13:24:00的发言:
我认为可能是有些曲解林教授的观点吧。
公平也许可以分为前提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结果的公平,也就是共同富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应该注重效率,也就是要尽量保持过程的公平,所以我们除了市场的力量以外,政府和法律也要为这个公平的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前提的公平,这也是农民目前最不利的方面。没有资本,没有足够的知识,农民也许只能选择贫困了。前提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嘛。所以我认为林教授的穷人经济学还是有道理的。他们的优势在于劳动力,确切的说是体力劳动。我们不能一味的只发展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这样的话我们的农民(以及其他穷人,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资本和知识)不就饿死了嘛。我们应该多借鉴一下韩国和日本的发展模式,他们也是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的,因为他们原来也有那么多的穷人。我们不能盲目的进行产业升级,结果会是社会的不稳定,影响我们的长远发展。我们的改变需要时间。到最后使结果更加公平了,也就有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前提。以至良性循环,达到我们的目标。
一点拙见[em01][em01][em01][em01]
   我支持这位仁兄的观点,就是现在农民面对的社会发展前提和城里人或者富人明显的不公平啊,农民没什么一点优势啊??他们能怎么办呢,出卖劳动力,可是劳动力不值钱,自己受的教育水平又低,现在的农民在城里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都不具备竞争力,  怎么能在残酷的现实中挣到比城市人以及那些优势群体相比较呢??
将农民定格在“农民”之中,这本身就是最大最根本的不公平。而林想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去强化这种“农民”身份,这本身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7 18:33:03
穷人如果不穷的话,也就不叫穷人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8 07:25:52
ahanlei 发表于 2010-5-27 18:33
穷人如果不穷的话,也就不叫穷人啦
所以就要消灭穷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9 09:51:32
林毅夫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0 20:33:09
我建了一个财经qq讨论群,号码:66504625。希望有兴趣交流的同学进入,要求研究生以上,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6 17:37:50
有道理,正因为穷人太穷,所以才显示出富人太富,但说这有个毛用,是个人都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