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本身并不是问题
于德浩
2017.1.15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一直向往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人人自由平等”。但是,人们一直被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所困扰,“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是贫富分化。”不论是东方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西方的高税收高福利,他们一致认为,只有消灭或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实行所有人的平等自由。
我也向往“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但我认为“劫富济贫”不应当成为唯一的手段或目的。通俗的说,“先富带后富”才能距离理想更近一步。人类的目的是“自由平等”,至于是否均贫富,那只是一种副产品。财富的流转有其自身的市场经济规律,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本身无所谓好坏。当水流向一片洼地,它就形成湖泊;当钱财流经一个人,他就成为富人。如何利用资本为人类造福,顺其自然,“疏”比“堵”要更好。
任何平等须以自愿为前提。“来工厂上班,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每人1000元工资。”暂且不论,是否有人偷懒怠工,工资太少不够花。这里面潜在的最大不公平,是有人不愿意干这个工作,有人只喜欢1天工作4小时。人们宁愿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只给100元工资都乐意。所谓客观的平等,本身就不存在。有的人一顿两个馒头,有的人一顿吃六个馒头;还有人愿意暂时饿肚子只吃一个馒头,少干点活,多玩会儿。真正的平等是个人的主观自由,客观的机会均等。
自从人类脱离原始社会,贫富差距就如影相随了几千年。历朝历代都有过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所以贫富分化与建立和谐的文明社会并无根本矛盾。相反,历次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均贫富”都很快以失败告终。
富人和穷人本无怨恨。“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就是穷人的心声。“你门路多,有活想着给我点。我不怕累,也不嫌给钱少。”穷人更希望和富人合作,或者说“被剥削”。少数的富人和大多数的穷人共同创造了社会财富,所以他们应该平均劳动成果。这话前半句对,但后半句不妥。至于他们之间如何分配财富,他们自由协商,我们不应该插手干涉。也许,我们要可怜穷人,可是更坏的关爱结果是“富人和穷人没法合作,没有任何财富被创造出来。”富人分1万,穷人分1千,我们可能觉得不够公平。但是,富人和穷人都平等的一分钱也没有,这就公平吗?
财富的集中比财富的分散往往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统筹运营,不论是集中到国家手中,或是某些资本家手中。比如抗震救灾,国家直接拨款,要比民众募捐更有效率。投资建厂,资本家个人出钱招工,要比工人群众集资办厂更快更直接。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人们互相协作,生产并享有更多的总财富。到底是私有企业,地方集体企业,或者国有企业,都无所谓。我们应该都让其充分自由发展,不要刻意限制或扶持那一种形式,每个地区都有地方特色,要因地制宜。反正有一点大家务必谨记,“穷山恶水多匪患”。发展经济才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如果为了“防止贫富分化”而阻碍了经济发展,那必将得不偿失。
财富来源于创造,而不是被分配。当“均贫富”成为目标时,最受伤的其实是穷人。当富人的财产被剥夺后,他失去了资本赋予的号召力,很难组织起协同作业。而穷人更悲惨,因为富人没有钱给他发工资。更坏的可能是,“均贫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折腾经费”,穷人的三间瓦房被平均成了两间甚至一间。
普通民众往往只看表象,很容易被蛊惑。比如,一个工作职位,两个工人竞争,他俩就会互相仇视。他们就没有想过,换个工作或自己创业。工人要求涨工资,组织罢工,但是首先他们要斗的是不愿罢工的“工贼”。同是难兄难弟,相煎何太急!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恨黑车司机,恨份子钱太高,恨网约车软件;这与150年前的失业工人砸机器有什么差别?有些人仇富,认为富人把穷人的钱“巧取豪夺”了;更有甚者,还仇视老人,说老人的退休金就是他们现在交的社保,就是他们现在缴的税。公众是愚昧的,他们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只会把矛头指向自己人,内斗。
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是市场隔断,有些是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但大多数是人为制度使然,而且很多是“好心办坏事”。“要致富,先修路”,这种消除市场隔断的方法现已深入人心;但是摆脱“人为特权”却依然是一个心结。比如,产业政策,初衷是好的,扶持企业家创业。可是,实践起来却是把企业家当贼防,设置各种条条框框。若符合条件,就大量补贴;否则就没有,甚至禁止入内。这就是典型的帮倒忙,再严密的制度都会有漏洞,真正拿到补贴的是“钻研条文的野心家”,真正干事的企业家没这些闲工夫。防止冒领补贴的最好办法,是彻底放开,进来100个人,可能有10个坏蛋。但是如果设限防贼,那么就只能进来15个人,其中10个是坏蛋。
特权利益,是权钱交易的基础。有些社会福利,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受;而权钱交易,使得富人也可以享受;而穷人没钱也没特权,所以无法享受。穷人只看到了“钱买权”,但他没有进一步思考,“废除特权”才是安享福利的根本。
我国历朝历代都是以“轻徭役,薄税赋”的休养生息政策兴起,以繁重的苛捐杂税导致内乱而灭亡。当一个王朝运行久了,就会形成大规模的特权阶层,所以容易造成各级市场隔断,关税林立。从而税赋被迫逐年累加,直到底层人民忍无可忍为止。而新王朝的崛起,原来的特权阶层自动取消,使得低税赋再次可行。农民起义实质反抗的不是地主,而是繁重的税赋。只不过当时还有粮食的地主,恰巧成了饥饿农民的附带牺牲品。
特权经营是主要的市场隔断顽疾,说好治,一纸文件即可;说难治,可能几十年都通不过废止的法令。当年英国的《谷物法》废除就折腾几十年,现在各国城市的“运营执照”废除估计也类似。网约车技术如此利国利民,而且从长远看,各个阶层都会受益。我现在真看不出来,到底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我只能说,现在是损人不利己。当年,大清帝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他以为外国人会把中国的钱赚走,但实际是清政府为此赚了不少关税钱。当然,现代的人都想明白了,各个国家都竞相引进外资,鼓励进出口贸易。
人们太想保护一般公众的利益,所以总是过度干预市场。比如,上市公司实行审批制,给各个中小投资者把把关。结果,上市公司成了稀有投资品,哪怕是阿猫阿狗的垃圾公司也被捧上天。注册制现已搁浅,怕未经证监会挑选的企业会坑害中小投资者,怕股民被诱导损失钱财。我们为什么就不想一想,恰恰是因为阻挠了市场的选择,才使得股民很受伤呢?
人们对贫富差距诚惶诚恐,所以设置“非法集资罪”“财产来源不明罪”,据说,其主要目的为了防范“老百姓的钱被卷走”。在我看来,好像是怕老百姓变富。因为,我们已经有诈骗罪了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法律就是阻碍市场经济资本自由流动的“莫须有罪”,从长远来看,必将被废除,就如同当年的“投机倒把罪”一样。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是得益于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中国人做事以实事求是、简便易行为准则,这是一个优良的民族传统。“民不告,官不究”看似执法不严,但恰恰成就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民营企业家说,“我们就是被圈养的猪,之所以没被杀,是因为我们还有用,还不够肥。”话糙理不糙,企业主只要能主动捐款,主动交税或补税,没人会较真的。
但在西方国家,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执法成本越来越低。西方人很较真,所以高税收高福利被严格执行,结果养成了一批懒汉和一堆叫苦不迭的就业工人。也好,让他们感受一下“均贫富”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实证。咱们中国在50年前已经领教过饿肚子的平均主义了。
贫富差距本身不是问题,也许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消失。但若强制消灭贫富分化,往往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导向“落后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