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在昨日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二季度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过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但通胀预期已经有所显现,CPI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末触底,并存在反弹可能。
央行报告仍建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下一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
专家则认为,在欧美没有调整货币政策前,我国不宜率先行动,否则易导致欧美“热钱”进入国内的资本市场。经济企稳:
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
在经济增长趋势方面,报告指出,从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监测的经济景气指数看,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目前仍处于下降阶段,先行合成指数也处于下降阶段,但降幅减小,显示出未来经济企稳的趋势,一致合成指数预测更显示出经济回升的趋势。
报告在物价发展趋势部分指出,从物价景气指数看,人民银行测算的CPI先行合成指数目前仍处于下降阶段,物价水平下降趋势在近几个月会持续。一致合成指数的预测显示,CPI会在今年三季度末触底。报告指出,2009年二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一季度的-15.6%收窄至-8.9%,出现了较大幅度反弹。全球商品市场整体呈现触底回升之势,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同时,国内需求继续回升,流动性持续宽裕,通胀预期有所显现。总体来看,CPI将会在下半年走稳,存在反弹可能。
报告还分析了货币信贷发展趋势,指出信贷投放上仍存在多种推动因素。首先,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增加;其次,新建投资项目的陆续下达,正在建设的投资项目还存在着大量后续贷款需求;最后,房地产市场可能继续上升的资金需求。警惕热钱:
货币政策不宜过早掉头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披露,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显示,二季度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较上季上升7.8个百分点至-30.8%,是连续5个季度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尽管仍处于不景气区间,但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偏冷的担忧明显弱化;二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上升4.6个百分点至12.1%,结束了自去年3季度以来逐季下滑的势头。
不过报告认为,二季度国内投资需求虽然强劲反弹,消费稳步增长,但出口增长仍然乏力。不过,在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同时,进口增速环比回升,季度环比由负转正。
CPI触底、通胀预期显现是否预示着货币政策应该掉头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在各方面显示了复苏迹象,由于CPI本身滞后的属性,CPI触底反弹其实是经济复苏的表现,不完全代表通胀。他建议,一方面,央行应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市场供给,继续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在社保、医疗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利用项目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炒作行为,加强外汇账户管制。他强调,在技术层面,我国要坚持与欧美货币政策保持一致,即欧美没有调整货币政策前,我国也不宜率先行动,否则易导致欧美“热钱”进入国内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