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认为,CPI将会在下半年走稳,并存在反弹可能。 央行编制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合成指数显示,CPI会在2009年三季度末触底。目前,该指数仍在下降阶段。央行认为,物价下降趋势在近几个月会持续。
7月28日,央行发布了《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并作出上述表述。
央行还认为,全球商品市场整体呈现触底回升之势,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同时,国内需求继续回升,流动性持续宽裕,通胀预期有所显现。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2009年上半年,CPI同比累计下降1.1%,其中,新涨价因素为0.4%,翘尾因素为-1.5%。
从走势看,2009年2月至6月,CPI同比持续下降,连续五个月在底部震荡。央行将CPI季节调整后,2009年1月至5月,CPI环比一直处于正增长,2009年6月为负增长。
央行在报告中还指出,2009年二季度,上游价格出现企稳走势。尽管同比仍然继续下降,但是,经季节调整后,央行认为,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环比连续七个月下降后,2009年4月至6月开始上涨,呈现走稳迹象。
2009年上半年,PPI同比累计增长-5.9%,其中,6月同比增长-7.8%,延续了2008年8月以来的下降走势。
央行监测的商品批发价格(CGPI)还显示,2009年6月,初级产品价格降幅先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价格下降势头趋于稳定。同时,季节调整后CGPI环比连续五个月低位震荡,6月降幅较5月收窄0.2个百分点。
另外,2009年二季度,央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一季度的-15.6%收窄至-8.9%,出现了较大幅度反弹。
央行还指出,受美元近期贬值影响,国际商品价格环比在2009年一季度已出现企稳迹象,二季度同比降幅减缓。2009年6月,国际原材料期货价格CRB商品指数同比增长-24.3%,环比增长-1.1%。
未来信贷增长不确定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消除季节因素后,6月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较5月大幅上升,并且,6月货币流动性也显著增强。
6月末,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24.8%和28.5%,均创十年来最高记录。
央行指出,消除季节因素后,6月M1和M2环比折年率分别为76.5%和43.5%,分别比5月末上升52.1和19.1个百分点。
反映货币流动性的指标——当月新增M1与当月新增M2之比,在6月上升至53.9%,比前五个月累计水平大幅上升32.4个百分点。今年2月,该指标降至1997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
央行在报告中还指出,6月贷款增长速度和新增额均创近年来最高记录。其中,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4.4%,增幅超过上月末和上年末。同时,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7.4万亿元,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还多2.5万亿元。
央行认为,未来货币信贷发展趋势较不确定。
一方面,存在推动货币信贷继续增长的因素。首先,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增加。其次,新建投资项目还将陆续下达,正在建设的投资项目存在大量后续贷款需求。最后,房地产市场资金需求可能继续上升。
另一方面,货币信贷增长也受到几个因素制约。首先,票据融资置换为中长期贷款的空间较大。其次,一些建设项目也预先储存了部分项目资金,上半年贷款有一部分没有实际使用出去。接着,合格项目的开工节奏估计相对上半年放缓,新建投资项目增长将有所减慢。最后,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和风险管理加强对银行业持续快速投放信贷资金产生一定约束。
经济现回升趋势 企业家信心增加
央行对经济走势判断是基于其调查统计司编制的一系列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央行在报告中指出,该指数中的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目前仍处于下降阶段,先行合成指数也处于下降阶段,但降幅减小,显示出未来经济企稳的趋势,一致合成指数预测更显示出经济回升的趋势。
另外,央行企业家问卷显示,二季度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较上季度上升7.8个百分点至-30.8%,降幅连续五个季度下降后首次回升。央行认为,尽管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仍处于不景气区间,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偏冷担忧明显减弱。2009年二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较上季度上升4.6个百分点至12.1%,结束了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逐季下滑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