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955 11
2005-10-16
《资本论》价值规律摘录汇集

{基本的概念}

"每一种商品(因而也包括构成资本的那些商品)的价值,都不是由这种商品本身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158]



{基本的观点}

“因此,如果供求调节着市场价格,或者确切地说,调节着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那末另一方面,市场价值调节着供求关系,或者说,调节着一个中心,供求的变动使市场价格围绕着这个中心发生波动。”[3-202]



{论述要点1-批判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除了价格由供求决定而同时供求又由价格决定这种混乱观点之外,还要加上:需求决定供给,反过来供给决定需求,生产决定市场,市场决定生产。"[3-213]{西方经济学}

"要理解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是再容易不过的了。真正的困难在于确定,供求一致究竟是指什么。"[3-211]

"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发生作用,正因为如此,商品就按自己的市场价值出售。如果有两种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发生相等的作用,它们就会互相抵销,而不会
对外界发生任何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现象,就必须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来解释。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说明任何事情,就不会对市
场价值发生影响,并且使我们完全无从了解,为什么市场价值正好表现为这样一个货币额,而不表现为另外一个货币额。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的内在规律,显然不能
由供求的互相作用来说明(.......{----HYLOO略}),因为这种规律只有在供求不再发生作用时,也就是互相一致时,才纯粹地实现。"[3-
211]



{论述要点2-《资本论》的观点}

“但是,说到供给和需求,那末供给等于某种商品的卖者或生产者的总和,需求等于这同一种商品的买者或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总和。而且,这两
个总和是作为两个统一体,两个集合力量来互相发生作用的。个人在这里不过是作为社会力量的一部分,作为总体的一个原子来发生作用,并且也就是在这个形式
上,竞争显示出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性质。”[3-216]

“因此,利润率在一切生产部门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同资本的平均构成占统治地位的中等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相等的。因此,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
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值的总和.”[3-193]{?--网络电子版在句末不是句号,而是分号;两个恒等
式??}

“因此,在这种假定下,.......{----HYLOO略};也正象在国际贸易上,不同国家的利润率的差别,对各国的商品交换来说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一样。”[3-197]

“在这里,真正困难的问题是:利润到一般利润率的这种平均化是怎样进行的,因为这种平均化显然是结果,而不可能是起点。”[3-195]

“不同的个别价值,必须平均化为一个社会价值,即上述市场价值,为此就需要在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有一种竞争,并且需要有一个可供他们共同出售自己商品的市场。”[3-201]

“竞争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使商品的各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的生产价格。这后一过程同前一过程相比,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更高的水平。”[3-201]

“生产价格是在每个部门中调节的,并且是按照特殊的情况调节的。不过它本身又是一个中心,日常的市场价格就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变动,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围绕这个中心来拉平的。”[3-200]

“既然商品的总价值调节总剩余价值,而总剩余价值又调节平均利润从而一般利润率的水平,——这是一般的规律,也就是支配各种变动的规律,——那末,价值规律就调节生产价格。”[3-201]



《资本论》卷3-715~716

“虽然食物直接生产者的劳动,对他们自己来说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但对社会来说,它所代表的,只是生产食物所需的必要劳动。并且,不同于一个工场内部分工的整个社会内部的一切分工也是如此。这是生产特殊物品,满足社会对特殊物品的一种特殊需要所必要的劳动。”

“如果这种分工是按比例进行的,那末,不同类产品就按照它们的价值(后来发展为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出售,或按照这样一种价格出售,这种价格是由一般规律
决定的这些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变形。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
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这是因为条件仍然是使用价值。”

“但是,如果说个别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满足一种需要,那末,社会产品总量的使用价值就取决于这个总量是否满足适合于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特定
数量的需要,从而劳动是否根据这种特定数量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我们在论述资本在不同的生产领域的分配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在
这里,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有决定意义的。但这不过是已经在单个商品上表现出来的
同一规律,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交换价值的前提,从而也是它的价值的前提。这一点,只有在这种比例的破坏使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其中包含的剩余价
值不能实现的时候,才会影响到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比。”

“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
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在这里界限是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社会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只能把它的总劳动时间中这样多的劳动时间用在
这样一种产品上。”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市场价值(关于市场价值所说的一切,加上必要的限定,全都适用于生产价格)包含着每个特殊生产部门中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人所获得
的超额利润。把危机和生产过剩的情况完全除外,这一点也适用于所有的市场价格,而不管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有多大的偏离。就是说,市场价格包
含这样的意思:对同种商品支付相同的价格,虽然这些商品可以在极不相同的个别条件下生产出来,因而会有极不相同的成本价格。(这里我们不说那种普通意义上
的垄断——人为垄断或自然垄断——所产生的超额利润。)”[3-222]

“此外,超额利润还能在下列情况下产生出来:某些生产部门可以不把它们的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从而不把它们的利润化为平均利润。在论述地租的那一篇,我们将研究超额利润这两种形式的更进一步的变形。”[3-222]



{综述论述要点1与2-《资本论》的观点}

“生产价格包含着平均利润。我们把它叫作生产价格,——实际上这就是亚·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李嘉图所说的“生产价格”、“生产费用”,重农学派所说
的“必要价格”,不过他们谁也没有说明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区别,——因为从长期来看生产价格是供给的条件,是每个特殊生产部门商品再生产的条件。【马尔萨
斯。】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反对商品价值由劳动时间,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来决定的经济学家,总是把生产价格说成是市场价格围绕着发生波动的中心。他
们所以会这样做,因为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一个已经完全表面化的、而且乍看起来是没有概念的形式,是在竞争中表现的形式,因而是存在于庸俗资本家的意识
中,也就是存在于庸俗经济学家的意识中的形式。”[3-221]



{其它}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hyloo略}在这种形式上,资本就意识到自己是一种社会权力;每个资本家都按照他在社会总资本中占有的份额而分享这种权力。”[3-218]

“因此,撇开价格和价格变动受价值规律支配不说,把商品价值看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3-19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6 11:21: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16 11:24:00
[v-ppp]指《资本论》第V卷ppp页。
对还没有读过第一卷之后部分的学习者会有参考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19:08:00

很有价值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19:52:00

补充

一. 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

“资本由于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象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因此对待工人就象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饭吃,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资1,294 -- 295]“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正象贪得无厌的农场主靠掠夺土地肥力来提高收获量一样。” [资1,295]

“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 [资1,324]

二. 马克思用价值理论描述剥削

“工人阶级是生产全部价值的唯一的阶级。因为价值只是劳动的另一种表现,是我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用以表示包含在一定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一种表现。但是,这些由工人所生产的价值不属于工人,而是属于那些占有原料、机器、工具和预付资金,因而有可能去购买工人阶级的劳动力的那些所有者。所以,工人阶级从他们所生产的全部产品中只取回一部分。”因而,“一方面是不可计量的财富和购买者无法对付的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口无产阶级化,变成雇佣工人,因而无力获得这些过剩的产品。社会分裂为人数不多的过分富有的阶级和人数众多的无产的雇佣工人阶级,这就使得这个社会被自己的富有所窒息,而同时它的极大多数成员却几乎得不到或完全得不到保障去免除极度的贫困。社会的这种状况一天比一天显得愈加荒谬和愈加不需要了。它应当被消除,而且能够被消除。”(选1,348。此文由恩格斯撰写。)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选1,257]然而,“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而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象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资1,8]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才能证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资1,12]

在马克思的显微镜下,他认为,人类劳动力的单纯的生理耗费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劳动力的价值也只有这唯一的源泉,不取决于劳动的技能与技巧。

(1)劳动力的单纯的生理耗费凝结为商品价值

“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尽管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人类劳动。这只是耗费人类劳动力的两种不同的形式。”[资1,57]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资1,60]

(2)劳动力的价值不取决于劳动的技能与技巧,而取决于生产它所耗费的商品的价值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就劳动力代表价值来说,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物化的一定量的社会平均劳动。”[资1,193]

“活的个体要维持自己,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资1,194]

“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因此,这种教育费---对于普通劳动力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包括在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价值总和中。”[资1,195]

“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劳动力的承担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过程的那个商品量的价值,也就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假如劳动力的价格降到这个最低限度,那就降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因为这样一来,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和发挥。但是,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提供标准质量的该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资1,196]

“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交换或出售是理所当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规律。”[资3,209]

三. 马克思把剥削描述为价值规律

(1) 无产者没有权利按大于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劳动力

“包含在劳动力中的过去劳动和劳动力所能提供的活劳动,劳动力一天的维持费和劳动力一天的耗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前者决定它的交换价值,后者构成它的使用价值。维持一个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半个工作日,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工人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劳动力能制造棉纱或皮靴的有用属性,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劳动必须以有用的形式耗费,才能形成价值。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资本家希望劳动力提供的独特的服务。在这里,他是按照商品交换的各个永恒规律行事的。”[资1,219]

“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资1,219]

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当资本家生产其他商品,无产者生产劳动力,每投入100元时,资本家有权利按大于100元的价格出售其他商品,无产者却没有权利按大于100元的价格出售劳动力。但马克思认为:“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

(2) 无产者没有权利按劳动的技能与技巧索取劳动报酬

马克思主张共产主义。其中,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选3,10-11] 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至于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选3,11]这是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仍然保留的“资产阶级的法权。”[选3,11] 据此,有人以为,实现按劳分配后,劳动者不仅获得比劳动力的生产耗费更多的劳动报酬,还能按劳动的复杂程度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甚至有人以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也或多或少地遵循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降底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幅度,避免了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说到底,这仍然是马克思的功劳。

然而,关于复杂劳动的报酬,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已经指出:“现在怎样解决关于对复杂劳动支付较高工资的全部重要问题呢?在私人生产者的社会里,训练有学识的劳动者的费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负担的,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的较高的价格也首先归私人所有:熟练的奴隶卖得贵些,熟练的雇佣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在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里,这种费用是由社会来负担的,所以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比较大的价值也归社会所有。工人本身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选3,241]

由此可见,根据马克思的逻辑,劳动的技能与技巧不是商品价值的源泉,那么它就只能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吸收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然后被活劳动将其价值转移给劳动产品。

据此,我们就完全理解了,为什么从1949年到1982年,中国大陆最明显的只有人口增长,没有文化素质的增长;为什么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会发生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偏离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而正是运用这个理论的必然结果。但是,当代西方国家,所遵循的却不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23:43:00
以下是引用阿名在2005-10-16 19:52:13的发言:

据此,我们就完全理解了,为什么从1949年到1982年,中国大陆最明显的只有人口增长,没有文化素质的增长;为什么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会发生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偏离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而正是运用这个理论的必然结果。......

摘录的语句很有用,可是最后这一评价还是没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7 01:32:00
以下是引用zhangweiguo在2005-10-16 23:43:48的发言:

摘录的语句很有用,可是最后这一评价还是没理解。

根据马克思的逻辑,劳动的技能与技巧不是商品价值的源泉,那么它就只能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吸收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然后被活劳动将其价值转移给劳动产品。

依据这样的解释,各种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已经化为活劳动的吸收器,它们之间的差异完全消失了,马克思的理论就自圆其说了。

但是,依据这样的解释,假定一个高级劳动力需要20年的教育,然后工作40年,忽略受教育的其他费用,那么在他工作的40年中,他每1小时的劳动就比简单劳动力多转移出1/2小时的价值。(这已经不同于我们经常看到的并已经被恩格斯所理解的“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比较大的价值”。)并且,在他的工作时间中,即使又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或者提高了原有的技能和技巧,但由于等量的劳动时间只能创造等量的价值,所以他不可能一方面把劳动时间用于产品增殖,另一方面又使他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增殖。依据这样的解释,只要把受教育的时间视为劳动时间,在一个人一生的总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则无论是否受过教育,都不会改变一个人一生中创造的价值。

因此,从1949年到1982年,中国大陆最明显的只有人口增长,没有文化素质的增长。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也必然发生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偏离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而正是运用这个理论的必然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