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哲学实用版之迷宫导游(65) <p></p><p>价值规律的构思,推理,格式和现实印证是它的四道防御工事和城门,全都被第四代哲学军团一一攻破,看来他们做的工事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那么牢固,就象一堆朽木,一碰就破了. <br/><br/>第四代哲学军团已经攻陷了价值规律这个城堡。并且也俘虏了价值规律。那么,对它的审判和处置就交给人类了。我们可以提交它的罪证,而人类打算杀了它?放了它?供养它?崇拜它?就是人类自己的事了。 <br/><br/>如果它不危害人类的话,第四代哲学军团也没有必要去攻陷它。它的危害性就是它的罪证。那么,它的罪证在哪儿呢?实际上,要找到它的罪证非常容易。凡是出现过“价值规律”这四个字的地方,它就必然是在祸害人类,也就可以找到它的罪证了。在整个政治经济学中,它出现的地方有很多,如果有必要的话,第四代哲学军团将会见它一次就扁它一次,现在就按秩序来扁它。 <br/><br/>如:第36页写的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被我们攻陷了,第38页写的是“价值规律的作用”。这里面一定有许多罪证,只是。,他们的掩盖技巧轻易地瞒过了人类而已。 <br/><br/>如第一个作用“它通过价格的波动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能够看懂这句话的人还没有出生呢?也许要再过一万年才会出生。许多人看到这句话之后,可能全都站在了思想巨匠们这边,成为价值规律的拥护者。所以,说人类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大家看清楚这句话里面只有“价格的波动”而没有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支配的价格的波动。也就是说,只要是价格波动就会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而我们知道,能引起价格波动的事物有无数个,如:广告,质量,口才,喜爱,包装等等。那么,这么多事物能引起价格波动而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这些事物又不是价值规律中认可的能引起价格波动的事物,那么,它们通过价格波动而调节着社会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关价值规律什么事,和价值规律丝毫没有关系.又怎么能把它们的功劳算在价值规律的头上呢?价值规律冒领了其它事物的功劳不就是它的一个罪证吗?实际上,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这句话要想成立的话,就必须要有一个规律为前提,这句话是说,价格变化了,就会引发社会劳动的变化和分配。如果,商品不具备流向高价格的地方的特性和规律的话,那么,不论价格如何变化,商品将不会自发地流动。社会劳动也就不存在自发地分配到各个生产部门了。比如:水,正因为水具备流向低地方的特性和规律,所以,我们只需要改变地形地势,就能够让水自发地被分配到田地里去。如果水不具备这个规律,你挖多少条沟渠,水也不会被分配到田地里去。如果,商品不具备流向高价格的地方的规律,价格再如何变动,商品,人力,物力和社会劳动都不可能自发地被分配到各个生产部门中去。所以,通过这句话,我们发现了什么呢?我们发现了一个牢房,商品的规律就被关押在这儿。价值规律不但关押了商品的规律,并奴役商品规律并冒领了许多事物的功劳。难道这不是它的罪证吗? <br/><br/>商品不但具有流向高价格的地方的规律(追逐高价格),而且还有流向高利润,高回报率的地方的规律。商品的追逐高价格的规律,可以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的走向和生产并平衡社会中的物资供给。商品的追逐高利润的规律,可以自发地调节着企业追逐各种效率和商品的效率性流通。商品的追逐高回报率的规律,可以自发地调节着企业追逐科技创新和资金在企业中的合理分配。所以,那句话只不过是对商品规律的一小部分的描述,并且还偷梁换柱地用所谓的价值规律来奴役并冒领商品规律的功劳。所以,应该是商品追逐高价格的规律(而不是价值规律)在商品追求高价格的过程中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分配,也就是说,第四代哲学军团在攻陷价值规律的城堡之后,发现了一个牢房,打开之后,就解救了被价值规律关押并奴役了几百年的商品规律。当我们问商品规律:“你的兄弟商品价格的规律被关押在哪儿了?”商品规律哭着说:“它在几百年前就被思想巨匠们给杀害了。” <br/><br/>尽管很震惊,但在我们的预料之中。</p><p></p><p></p><p></p>第四代哲学实用版之迷宫导游(66) <p></p><p>规律是代表着事物的走向,水向下流动的规律代表着水的不变的向下流动的走向,人们只要挖沟渠,就能让水流到田地里,这是遵守水的规律而获益.人们利用水泵可以使水暂时向上流动,这就对抗了水的规律,结果是,水储存了大量的势能而变得极不稳定,如果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范围,人们就会受到水的报复性伤害.实际上,商品追逐高价格,高利润和高回报率的规律也是一样的道理.人类掌握了商品规律,就应该利用各种渠道来帮助和遵守它,如:广告,质量,包装等等,就是帮助商品实现它追逐高价格,高利润,和高回报率的规律,那人类从中所获得的就是商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相反,如果对抗商品的规律,如:统一物价,制止商品的增长,不让商品流向高价格,高利润和高回报率的地方,那人类就会受到商品缺乏,生活贫穷的惩罚. <br/><br/>政治经济学连商品的规律都不知道,就谈不上遵守商品的规律,更谈不上会带给人类富裕的生活.第四代哲学军团踏碎了价值规律的城堡之后,使得人类终于有幸一睹商品规律的芳容. <br/><br/>商品规律代表着商品的走向,商品价格规律代表着商品价格的走向,而在价值规律中,是没有商品价格的走向的,因为价值规律只认可供不应求才能使价格上涨,那么,有哪个国家敢以这种方式来追求商品的高价格呢?要以这种方式来发展商品经济的话,就得始终以商品缺乏为背景,所以,这是毫无意义的发展方式.所以,商品价格在价值规律中是不能被追逐的,是没有意义也没有走向的.所以,商品价格规律在很久以前就被思想巨匠们杀害了.所以,人类想一睹商品价格规律的芳容,就得等以后的缘分了.就连我现在也不知道它到底长得啥样.只知道第四代哲学军团能够复活它. <br/><br/>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中,最残酷的是第一条,它关押,奴役并冒领商品规律的功劳。而且还杀害了商品的价格规律。最惊险的是第二条,最可笑的是第三条。 <br/><br/>第二条不论对思想巨匠们还是人类来说,都是很惊险的。因为价值规律是错误和不存在的,是无法通过现实现象的验证的。第一条是因为它的语句中含有“价格波动”的词汇,并关押了商品规律而大胆冒领了商品追逐高价格(价格波动)而调节着社会劳动的分配的功劳。因为人类并不知道商品规律的存在。而被他们蒙混过关。那么,第二条就没有可冒充的事物而只有硬闯了。因为人类是白痴加行尸走肉,所以,他们就有惊无险大摇大摆地过关了,强行通过现实现象的验证,不可谓不惊险,不可谓不胆识过人。而对于人类来说,第二条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陷井,很容易就会掉到陷井中去。这个陷井是他们故意设置的,虽然简单但人类无人能破,不可谓不惊险。 <br/><br/>第二条的这段文字在第38页第14行“第二,它激励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上面说过,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既然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按照这样决定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那么,生产条件好,生产技术水平高,经营管理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就能用较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生产出较多较好的产品,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价值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卖商品,它们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盈利;反之,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也低的企业,投入多,产出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照社会价值出卖商品,它们不仅不能得到更多的盈利,甚至要赔本,破产”。 <br/><br/>虽然人类并不能看懂这段文字,但只要看过的话,很多人就会站在思想巨匠们这边,而拥护价值规律。没有魔力怎么配称魔咒呢?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一些新词汇。如: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可别小瞧了这两个词汇,思想巨匠们在这儿有惊无险,完全靠这两个词汇。价值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却被他们搞出了整整一个庞大的系列,如: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形式,价值尺度,价值实体,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剩余价值,价值指标,价值量,价值规律等等。他们随心所欲地创造词汇,有的词汇,他们使用一次就会过河拆桥而永远地抛弃。尽管这种词汇常常在他们陷入绝境而拯救过他们,他们也不须对这种词汇有任何交代。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就是这种本领高强却又命如纸薄的可怜虫。 <br/><br/>人类也许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把这段文字抽出来一段,再和前面的文字对照,也和我所找到的资料对照,人类就能明白了。 <br/><br/>我们把这段文字抽出来就是”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价值。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卖商品,能得到更多盈利。“。我们再对照第26页倒数第4行的一段文字“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卖商品,就会便宜,而没有盈利,)" <br/><br/>这两段文字可就相差180度了.我不知道人类看出来了没有?思想巨匠们通过随意增减一个词汇来随意地把同一句话正反颠倒着用,这两段文字使我们看到了同一个思想巨匠在同一本书中用同一个价值规律的理论来解释同一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而得出相反的结果. <br/><br/></p><p></p><p></p><p></p>第四代哲学实用版之迷宫导游(67) <p></p><p>前面我们论述过思想巨匠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是会谋杀劳动生产率的.因为他们说为了保证价值量不变,当生产率提高的时候,生产单位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变少了,价值量就变低了.就要低价格出卖商品以保证总价值量和货币量不变,这样,提高生产率并不能盈利,那有谁有必要去科技创新和提高生产率呢?所以,他们的理论是谋杀了生产率.现在,当他们为了把自己的错误理论上升到规律的地位,为了向人类宣传他们的理论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而争取获得人类的认可和放行时,竟然不是去改正自己的错误理论,而是临时创造一个新词汇叫个别价值.来占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位置.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商品体内脱离出来,而跑到社会中.成了和社会价值平起平坐的人类搞不懂的事物.这样,原来的那句话"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而便宜出卖商品不盈利)"就变成了"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价值就越少,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价值出卖商品就有更多的盈利.".这样,思想巨匠们的错误理论就从一个谋杀生产率的反派人物,在新词汇个别价值的帮助下,摇身一变而成了扶持生产率的功臣.而顺利地通过人类的检验放行并上升为规律叫价值规律.这是在搞学术研究吗?分明是在搞阴谋诡计嘛. <br/><br/>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如:由吉林大学经济系资料室编的1988年6月第三次印刷的&lt;政治经济学小词典&gt;第201页第4行"劳动生产率愈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愈少,价值就愈小,反之,就愈大."第205页第7行"劳动生产率愈高,生产一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愈少,凝结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就愈小,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愈小.如果相反,反映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大." <br/><br/>如果通过些文字对照能够打倒价值规律的话,那打倒它的正是它自己,而不是别人.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无法通过现实现象验证的胡言乱语,为了上升为规律,为了获得人类的验证放行,,不惜冒险而大胆地去推理和分析现实,结果,就要快暴露出谋杀生产率的时候,神兵从天而降,来了个个别价值顶替了原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位置.而使得这些胡言乱语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戏剧般地变成了扶持生产率的功臣.哈哈,象演戏一样.为什么思想巨匠们这样愚弄人类,人类还不肯醒呢?真是行尸走肉. <br/><br/>人类对规律是一无所知的,规律在理论界的地位就如同法官和王者,足以审判和处置其它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一旦错误的理论上升为规律的话,它所带给人类的将会是一场长达上千年的理论和现实的浩劫.它所毁灭的必定是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要阻止它变成规律,就象阻止妖怪成形一样,它一旦成形,人类必定会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只不过它们总能找到自然灾害和路线错误为替罪羊而已. <br/><br/>实际上,就算我们退一万步,认可他们临时改写的理论,也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是谋杀科技创新的.比如:如果有一种商品在科技创新之后,它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劳动生产率反而有所下降,那么,它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价值就会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卖商品,就不会盈利,而会亏损.这样,我们看到这种临时改写的理论在个别价值地帮助下,虽然是扶持了生产率,但却谋杀了能提高质量的科技.当科技创新不能盈利,有谁会去科技创新呢?这不是谋杀了科技吗? <br/><br/>不使用个别价值将会很明显地谋杀了生产率,使用个别价值却又很明显地谋杀了科技,就这样,缝缝补补,捉襟见肘,竟然大摇大摆地走过了几百年,这样的胡言乱语竟被奉成了经典理论,它们的发明者被奉成了思想巨匠,哈哈... <br/><br/>下一篇我们看陷井去.</p><p></p><p></p>第四代哲学实用版之迷宫导游(68) <p></p><p>思想巨匠们说找到了一个规律,那么,就会先把这个规律的内容和形式说出来,然后,再说它的作用.当然是说它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没有好处,人类会要这些理论吗?会用这些理论吗?所以,思想巨匠们所说的规律的作用,实际上是在推销,宣传他们的理论并企图获得人类的验证放行。只有当人类都夸他们的理论是有好处的,那么,思想巨匠的这些理论才能正式上升为理论界的法官和王者(规律)。 <br/><br/>所以,介绍他们的理论有着怎样的好处,就是他们必做的一件事情。哪怕是他们的理论是错误的和没有好处的,甚至在他们的推演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而他们通过增减词汇来临时改写理论的原意,而尽量把一个明知有错有害的理论粉饰成了一个无错无害的理论。而最终使我们通过几段文字对照就发现了这些所谓的思想巨匠们的经典理论的阴暗面。一个缝缝补补的捉襟见肘的需要不断临时修改的不能用稳定词汇来表达的胡言乱语。 <br/><br/>这就像是一个药品生产商,当他拿着新开发出来的药方去审报药管局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而向他们讲解着这种新药的好处时,讲着讲着,突然发现这种新药是毒药会伤脑的,于是,大笔一挥,加了一味补脑的药进去,虽然新加入的这味补脑药是伤肝的,但没人能发现。于是,这种新药以其补脑的功效而获得药管局通过。但在实际的批量生产中,那味补脑药也没有加进去,不管它有没有加入那味药都丝毫改变不了它的毒药的性质。 <br/><br/>在这里,我们除了能看到这种修改药方的手段外,还能看到一个陷井,当然,他们要设陷井的话,人类不但会掉进去,甚至第四代哲学军团来解救这些掉下去的人,这些人都会说他们没有掉到陷井里去,也没看见,也不知道有陷井。 <br/><br/>第二条,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文字。在前面已列举出来过,它是说当劳动量不改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的盈利。也就是说,资本在流通的时候,发生了增值,这种增值是来源于科技和管理而不是劳动量的增加,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认可的,也正因为这样,价值规律才受到人类的验证和放行。可是,这不过是一个陷井而已。当价值规律还需要人类的验证放行时,它假扮是资本流通增值的扶持者和拥护者。一旦它成了规律,成了法官和王者时,它竟然翻脸不认人,竟然会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四处拦截和追杀资本流通增值的积极分子。 <br/><br/>人类可能不会相信这种戏剧性的表演,我们看一下第43页倒数第7行,“资本总公式G-W-G’从形式上看,是和前面讲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理论相矛盾的,根据前面讲的商品和价值理论,商品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在流通中,无论商品换成货币,还是货币变成商品,都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不会引起价值的增值。然而,资本总公式却表现出资本在流通中,不仅保存了自己的价值,而且增值了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br/><br/>也就是说,思想巨匠们在讲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是认可和扶持资本在科技和管理而不是劳动量增加的作用下是能够盈利增值的。可现在却又说资本的增值是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思想巨匠们用价值规律认可和扶持资本增值来引诱人类验证放行它,当它一旦成了法官和王者时,它所追杀的恰恰就是资本的增值。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陷井,一个很大的陷井。一个简单的陷井,可人类还是掉下去了。哈哈.... <br/><br/>正因为思想巨匠们和他们的价值规律并不认可资本能依靠科技,管理,质量,广告,包装,品牌等增值,所以,就认为是劳动量的增多才使资本增值,认为是工人多干了活才使资本增值,认为是工人多增加的劳动量(剩余价值)才使资本增值,认为剩余价值就是(唯一的)利润,而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样,全部的能使资本增值的科技,管理,质量,广告,包装,品牌等已经被思想巨匠们和他们的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给毁尸灭迹了,后来,当魔咒世界的人们感叹西方的理财高手魔术般地让资本神奇快速增值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果他们曾经不封杀无数的资本增值的途径只认可剩余价值就是(唯一的)利润的话,他们也能够魔术般地让资本神奇快速增值.实际上,这些行尸走肉到今天也没醒过来,看看他们每天学的这些教材,真是一群行尸走肉. <br/><br/>第四代哲学军团一不小心就杀进了"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个城堡,但现在却无意攻陷它,先放它一马.</p><p></p><p></p><p></p>第四代哲学实用版之迷宫导游(69) <p></p><p>价值规律的第三条作用.是"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两极分化."能够看懂这句话的人,应该是没有的.当我们正在寻找价值规律的错误和罪证,连破了第一条和第二条之后,没想到思想巨匠们在第三条上主动交代说价值规律具有促使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坏处. <br/><br/>如果价值规律真的是一个规律,如果它真的会促进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那么试图建立平等的,共同富裕的,没有两极分化的公有制社会不就是违背价值规律的吗?那么,他们的理论不就是自相矛盾了吗?一方面说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一方面却又违背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价值规律去构建没有两极分化的公有制社会.我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大意地留下一个攻击自己的把柄给对手. <br/><br/>因为他们的名气和地位太大了,就是多送几个把柄给对手,也没有人能攻破他们,反而,那些试图攻击他们的勇士会受到数以亿计的行尸走肉的嘲笑.与那些勇士不同的是,第四代哲学军团根本就不是靠几个把柄来破解他们,而是横扫魔咒世界. <br/><br/>第三条价值规律的作用的可笑之处,并不在他们的主动认错,也不在自露破绽给对手,而是在于他们想杀死这条规律,而强加给它一个死罪的罪名而已.属于"欲加其罪,何患无词?"因为价值规律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它怎么可能会促进两极分化呢?能促进两极分化的事物是政策而不是什么价值规律.只要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反之,则不会.这根本就不关价值规律的事.却把帐算在价值规律的头上.很可笑,价值规律先是关押并冒领商品规律的功劳,并杀死了商品价格的规律,再通过个别价值的帮助由谋杀生产率的凶手摇身一变而成为扶持生产率的功臣,并顺利地通过人类的验证放行.一跃成为理论界的法官和王者(规律).当它大权在握时,就露出真相,利用合法身份明目张胆地四处追杀生产率.正当它权倾朝野,红极一时,为非作歹时,"天有不测风云",思想巨匠们给他们的宠臣价值规律安排了一个促进两极分化的死罪罪名.意欲将他们自己苦心培养起来的价值规律爪牙送上断头台.哈哈,这真是案情扑朔迷离,令人费解. <br/><br/>因为思想巨匠们是要建立平等,共同富裕的公有制社会的.所以,阻碍这件事的事物就是犯了死罪,就算是规律,也同样是要被杀死的.所以,思想巨匠们给他们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价值规律爪牙,安上了一个死罪的罪名.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有许多,如: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一条是扶持价格的波动,也就是扶持自由价格,这违背了思想巨匠们想统一物价的初衷.第二条是扶持生产率的,也就是扶持资本除劳动量以外的途径来增值的.这会冲击剩余价值理论和整个政治经济学业.(因为剩余价值理论只认可增加劳动量才能使资本增值).等等原因.所以,思想巨匠们就不得不给它安排了一个死罪的罪名来杀死它. <br/><br/>思想巨匠们如果真的想杀死价值规律的话,他们可以做到不需要自己动手,不留下任何证据就能杀死价值规律,而且,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好像很神奇,其实也很简单,只是人类永远也不懂其中的奥秘而已.人类是不懂这些,但意外的是,有一个人确实是破了思想巨匠们的这一迷局,这个人就是伟人邓小平.</p><p></p><p></p><p></p>第四代哲学实用版之迷宫导游(70) <p></p><p>下过围棋的人知道,围棋中有个术语叫打劫或劫采.它是指双方针对同一个地方的棋子的死活的轮流对杀.最后一个落子的并迫使对方无法落子的这方就会赢得这个劫采,而占领这个地方. <br/><br/>我们现在所要见识的,就是思想巨匠们为信徒们布下的一个理论劫采.对弈双方是物价统一方和物价放开方,为什么我们在改革开放前会毫不理会价值规律所说的价格应该是要上下波动的而用统一物价来废除价格的波动.也就是废除,违背和杀死价值规律呢?是因为思想巨匠们布下了一个对物价统一方有利的理论劫采,使得物价统一方在物价的决策上战胜了物价开放方. <br/><br/>我们现在可以来模拟一下当年这场有关物价决策的理论劫采. <br/><br/>如:物价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放开的.于是物价统一方就说:"按照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应该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和计量的.而民众是不知道商品所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只有国家知道,所以,应该由国家来制定价格".而物价放开就说:"按照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且,这种波动能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所以,应该放开物价."而物价统一方又说:"放开物价会促进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会冲击平等均富的公有制社会的建立,所以,应该统一物价."而放开物价方又说:"放开物价能激励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统一物价就没有这些功效,所以,应该放开物价."而物价统一方又说:"放开物价是可以提高生产率,但它会促进社会贫富分化,使人类无法进入公平,平等,均富的公有制社会而违背和对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了遵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建立平等均富的公有制社会,就需要禁止放开物价而统一物价."等等.就这样,在思想巨匠们的理论中,有哪个规律能大过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呢?就算价值规律也是大不过的.它无法对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思想巨匠们在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三条就是安排了一个死罪罪名给它,也算准了在实践中的有关物价决策的双方的争论中,必定会是物价统一方获胜.也就是说思想巨匠们想杀死价值规律,就布下了一个物价统一方必胜的理论劫采,最终,信徒们在讨论物价的决策时,自然就是物价统一方获胜而杀死了价值规律.但实际上,是思想巨匠们给它安排了一个死罪,而不需要自己动手,不需要留下任何证据,就真的杀死了价值规律.信徒们并不懂这些,也不相信会有这个理论劫采.但这个理论劫采真的被伟人邓小平破解了. <br/><br/>从这个理论劫采的最后一招来看,除非人类真的肯忍痛割爱,放弃建立平等均富的社会,那么就会破了物价统一方必胜的劫采,或者是阻止人们去打这个劫采.这两点是唯一的破法.而邓小平就是这样做的.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允许社会两极分化,那么,思想巨匠们最后安排的那个打劫(放开物价会使社会两极分化)就被化解了.并且,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也就是阻止人们去讨论去打这个劫采,这样,这个横行几十年的理论劫采就被化解了.当然,人类是不会相信的. <br/><br/>当人们尝到了放开物价的好处时,就又搬出思想巨匠们的价值规律中的价格应该上下波动的理论.说当年统一物价是没有真正领悟和遵守价值规律.真是一群行尸走肉,如果不是邓小平破了那个理论劫采的话,就凭价值规律中的价格应该上下波动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打赢那个理论劫采,到今天,我们也还是会统一物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