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的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内容中有几个重要概念: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等价交换。
确准这几个概念的意义是理解价值规律的关键。
观点1:
价值量是劳动量(单位商品的劳动量),社会劳动时间是平均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交换是商品之间的交换(商品与商品交换),等价交换即商品与商品等价值量(劳动量)交换。
这样价值规律的内容就变成这样了:
(1)商品的劳动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且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商品与商品交换,要以劳动量为基础,实行等劳动量交换。
观点2:
价值量是货币量(单位商品的货币量),社会劳动时间是平均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交换是商品之间的交换(商品与商品交换),等价交换即商品与商品等价值量(货币量)交换。
这样价值规律的内容就变成这样了:
商品的货币量(单位商品的货币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与商品交换,要以货币量为基础,实行等货币量交换。
笔者倾向观点2。因为这样才能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协调,这里的价值意义显然是单位商品货币量不是单位商品劳动量。不能说“价格围绕单位商品劳动量上下波动”。
但是笔者还有一个疑问,商品经济,商品交换到底是什么意义?价值规律又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规律。商品经济商品生产是为了换什么?这大家都知道,商品生产其实是为了换货币。也就是说所谓的商品交换其实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
如果把商品交换理解为商品与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又应该如何表述呢?
(1)商品的单位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商品与货币交换)要以单位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方以单位价值计算的的总货币量与需求方的应该付出的总货币量相等)。
事实上,每一次成功的商品与货币交换,供给量(与售出量对应)与需求量(与购买量对应)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供求永远都是平衡的,直接点说,单位价值与价格就是一回事。不存在价格围绕(单位)价值上下波动的事,而是价格与价值是一回事。价值正是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价格表现的就是价值不是其它。
那么问题来了,价值规律正确吗?
单位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吗?可以肯定回答,不是。单位价值由需求与供给量决定。
商品交换(商品与货币交换)确实是以价格计量总价值的交换。
正确的价值规律(其实就是供求规律)如下:
(1)单位价值(价格)是总体需求与总体供给量决定的。
(2)个体商品与货币交换以价格与数量计量的总价值进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