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房地产专版
2490 3
2017-01-17

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因病离世 “地产元帅”传奇落幕

郭亦非 许文苗 2017-01-17  来源: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从知情人士获悉,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因糖尿病并发症,于2017年1月16日晚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此前其身体长期饱受疾病困扰,患有帕金森症。
  根据公开资料,刘晓光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现身是在去年的11月17日,在当晚的财经论坛年会上,谈及2017年的房价,他曾预测道:“房地产商不缺什么钱,价格还在那挺着,指着明年(2017年)上半年降价不现实。”
  2016年3月的亚布力论坛上,提前半小时到场准备的刘晓光,曾在与任志强进行了一场近3个小时的对谈。彼时,腾讯财经在现场观察到,刘晓光的双手大幅颤抖,手持话筒时远时近,整个对话过程中,刘晓光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
  对谈结束后,身体透支的刘晓光被立即送回房间休息,但在当天夜里,其病情突然加重随即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帕金森症的突然加重,让刘晓光不得不缺席亚布力论坛随后两天的全部议程。
  刘晓光有“地产界老大哥”的称号,在获知其去世的消息之后,原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表示:“我们的好朋友刘晓光走了。”1月16日,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亦发文怀念:“刘晓光兄走了,昨天飞达沃斯之前专门去医院探望,今天刚刚落地瑞士,惊闻噩耗。相识20年,亦师亦友,突然撒手,悲痛不已。”
  作为首创集团前任董事长,刘晓光曾拥有三重身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共产党的干部和政府前官员。
  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1995年,由原隶属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计委和市政府办公厅的17家国有企业组成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当时在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担任副主任的刘晓光临危受命,弃政从商,成为集团开拓人之一。
  此前,1955年出生的刘晓光,一路从商贸处的副处长、处长、总经济师升任计委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30多岁就当上北京市副局级干部的刘晓光,曾被认为是政坛一颗新星,甚至一度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候选人。
  1995年,刘晓光开始打造首创集团的传奇。在刘晓光的带领下,目前首创集团的四个核心主业是水务环保、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旗下有5家上市公司,集团资产超过1600亿元。
  其中,最知名的是在A股上市、专做水务市场的首创股份和在H股上市、以地产为主业的首创置业。在基础设施领域,已经运行的北京地铁4号线,即将修建的14、16号线,承建者都是首创集团旗下公司。
  2014年,首创置业实现签约金额248.6亿元,同比增长26.8%,但并未完成全年280亿元的销售目标。
  2015年8月10日,刘晓光正式从首创退休。当天的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2868.HK)发布公告称,由于董事长刘晓光先生已至退休年龄,刘晓光于当日向董事会辞任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与此同时,首创置业董事会宣布,接替刘晓光的是上市公司非执行董事、首创集团新任董事长王灏。
  掌舵首创20年,创造巨大辉煌的同时也留下了莫大的遗憾。2004年跟美国的KK2和黑石等国际大鳄的大手笔合作谈判,对首创进行国企改革,但最终功亏一篑。同年,刘晓光曾经提出要拿出150亿元,派出150个人,奔赴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的激进方案。但这笔方案也最终流产。
  在来到首创之后,与常打交道的任志强、潘石屹等成了同行。他很快地融入了京城企业家圈子,与陈东升等“92派”企业家成为了朋友,并通过首创的产业地产模式,将自己影响力辐射至华南,甚至王石也称他为“地产元帅,学习的榜样”。刘晓光逐渐在京城商圈和地产界树立了“老大哥”的形象。
  刘晓光是唯一能让“大炮”任志强收声的人。一个常被提起的段子是,2004年博鳌地产年会上,任志强正欲摆开架势开始“放炮”,刘晓光委婉提醒,“咱们不是说好不批评别人么!”任一下变得和缓,甚至有些委屈地嘟囔道,“我又没有点他们的名字。”
  财经作家苏小和曾这样写道:“刘晓光了解历史的进程,了解当下的幽暗,他对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非常透彻的认识,他对现代企业的各种工具理性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但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选择了一方面把握历史,一方面与当下妥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17 10:48:42
房地产前辈,致敬、走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7 17:15:13
光熄,光息

原创 2017-01-17 王飞 中房网


1484644438(1).png




在再次入院45天之后,首创前董事长刘晓光,还是没能扛住病魔,于昨日(1月16日)晚间辞世。

这位见证并亲历了中国房地产发展全时代的真正“大佬”的长离,激起了业内一片唏嘘、悼念和哀思,也勾起了人们对他他的一幕幕、一段段回忆……

首创和“永创”

与大多数“50后”一样,刘晓光一生的经历与时代的变迁交织前进:15岁参军,1978年恢复高考第一年报考了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攻读商业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一路从商贸处副处长、处长、总经济师直升到计委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

1995年,“有可能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刘晓光,在自己40岁整这一年临危受命,执掌首创集团。

说是“临危受命”毫无加工夸张成分。彼时的首创是个无周转资金、无盈利产品,无核心产业的“三无”企业。多年后有人问刘晓光,为什么放弃大好仕途接这么一块“烫手山芋”。他回答,“在那样一个历史背景里,我可以选择做或是不做,但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国家需要我。我也转变了思想,有了实业报国、商业报国、技术报国的志向。”

刘晓光其后的22年岁月,和首创紧紧捆绑在一起。他铸就了它的传奇,它成就了他的名气。

当年扭转首创局面,使其规模几何式增长的根本,是刘晓光与首创领导层花了9个月确立的“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先导,以产业为背景,用投资银行业务的血液去支撑产业的发展,用产业的利润支撑投资银行的发展,两个轮子一起动”的发展策略。

直至今日,“以金融为引擎”仍在被各家企业所运用贯彻,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一种极为先进又大胆尝试。

而这种尝试很快大获成功——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首创集团的总体量增长了近200倍,发展速度比同类企业快一倍。

但创业征途上从不会一帆风顺。2004年,是刘晓光的“拐点”,同一年的两件事,让他在其后十年中每每提起总郁郁沉沉。

其一是“150计划”——刘晓光提出拿150亿元,派150个人分别去150个城市拿下150块地。但集团内很多保守人士担忧风险,最终决议“不实施”。而其后的土地市场自然证明了刘晓光这一方案是“激进”还是“先进”。

刘晓光最大的遗憾也发生在那一年,他试图为首创引入美国KKR、黑石等国际投资者,但被证监会和国资委否决,功亏一篑。

如果当年按计划,外方拿出现金重组成功,与首创相关人士分别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各占50%股份,那么如今的首创已是一家纯正的国际化企业,规模和发展不可限量。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这成了刘晓光一生的痛。

在首创的20年,消耗了刘晓光太多精力和精气,他总处在压力下和焦虑中,身体随之吃不消地屡屡“亮红灯”。

但“我病不起啊”。刘晓光曾在中房网记者多年前和他的交谈中喟叹。有次他住院,首创集团一个下属公司开始收购一支股票,在病中的刘晓光眼看着这支股票从十几块钱跌到几块钱,几个亿几天间就没了。

还有一次,距一支基金上市还有两天,可还有两千万的募集资金没到位。“那时候我都想跳楼”,刘晓光在演讲中回顾时语气轻松,可在当时的关口下,他的紧绷和痛苦,只有他自己扛。

品牌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说过:“国企掌门人里,干得好的进医院,干不好的进法院。”刘晓光可算是这句话的真实映照。他短暂的一生中,斐然成就在表面,背后有多少无法对人言说的辛酸、心痛、委屈、难受,大概都会随着他的永别成为永远的秘密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刘晓光是一个“一生都在创业的企业家”,他也是最有资格去享有这个称谓的时代人物之一。

“大哥”的大哥

比起任志强、潘石屹,刘晓光的名字在非地产人士的耳中似乎不够响亮。但实际上,他是这些被人们冠以“大哥”名头的人,打心眼里钦佩和服气的“大哥”。

以上提到的任志强、潘石屹两个名字,也分别都找过刘晓光拿批文,进而由刘晓光严谨的工作态度心生敬意之后渐成“哥们儿”。沉稳温和的刘晓光,甚至有个“唯一能降得住任志强的男人”的称号。那位火气上来总是不管不顾一通“开炮”的暴脾气,也只有在刘晓光面前会收敛和缓一些。由此可见刘晓光的为人和地位。

而刘晓光号召力的另一大体现,也是他会永存的贡献——作为牵头人之一发起成立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从2003年他偶然进入阿拉善沙漠,被滔天的黄沙震动之后,刘晓光就开始半“威胁”、半“忽悠”地拉其他大佬一起干他认定的“治理沙尘”的事。任志强、王石、潘石屹、陈东升、郭广昌、张树新……最终有80多位企业家参与其中。

2015年11月7日,阿拉善公益机构换届选举。冯仑在其后写文字明调侃实致敬地描述:“这一天,最落寞的是我身边的刘晓光,口中不停地嘟囔:不连任会长也就算了,最后连名誉会长也不让当了;名誉会长不能当也就算了,还不能直接当理事,每次都得选;选也就算了,还怕选不上,所以每次都还得来选!我跟他讲:晓光,你牛逼了一辈子,你干十个首创不如干一个阿拉善。干阿拉善这件事应该写在你的墓志铭上,你现在就应该写。'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如果再写一句话,就是“刘晓光终于被阿拉善的治理方式和制度‘关进了笼子’”。

听冯仑说完这番话,刘晓光笑而未答,旋即上台发表他的竞选演说去了。在演说最后,他重复了那番话:“冯仑说我干十个首创都不如干一个阿拉善,我很满意。”

遗憾的是,刘晓光退休后准备全身心投入的“改善中国城乡之间的人文生态环境。让富人和穷人之间握手言和的大棋”,才刚摆开棋盘,下棋人就已离席。

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愿刘晓光这道光,仍在另一个地方、以另一种方式跃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7 17:29:47
刘晓光逝世:理想者远去原创 2017-01-17 李栋 中国房地产报

[size=1em]中房报记者 李栋 北京报道


1月16日晚,原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在朝阳医院重症监护室离世。好友潘石屹发文哀悼:刘晓光这只大鸟终于冲破了小笼子,他飞走了。曾经的下属、现首创集团房地产部总经理苏健说身在新加坡,得知消息时已是1月17日凌晨,他难过地说:万事无不尽,惟令存者伤。刘总与企业家精神同在,一路走好。


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刚毕业不久、学习昆虫分类学的研究生朋友从记者这里看到刘晓光去世的消息后,在朋友圈说:“作为一个励志做生态保护的小学生,您是我们的领路人”。原来,地产圈以外,还有人知道刘晓光。


其实刘晓光尽管是第一批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一手打造了首创集团,与任志强、冯仑、王石、潘石屹同时代,是这批大佬的大哥,是唯一能够降住任志强的人。但刘晓光的知名度真的不高。他总是一身随意的西装,腰带系在腰线以上,脸上的诚恳让他带着明显的乡土气,看上去与精致的王石、冯仑完全不同。站在人群中,你不会觉得这是个在地产界叱诧风云的人物。


最近一次见到刘晓光是2016年由阿拉善SEE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刘晓光坐在任志强、冯仑的里面,显得很瘦弱,媒体人、嘉宾纷纷和任志强、冯仑交换名片、拍照,任志强仍然一幅冷傲样子,冯仑则很是活跃。


活动有个环节,是让嘉宾分别扮演开发商、客户,就绿色建筑问题展开对话,刘晓光和其他几个职业经理人被请了上去,我在猜想主持人究竟是否知道被她请上去的刘晓光实际上是台下稳坐的任志强和冯仑的大哥。台上的刘晓光,说话时有些模糊,手和腿令人难过地不停抖动,不知是否是为了防止手的抖动过于明显,与其他人正襟危坐相比,刘晓光不停埋头写写画画。他患有帕金斯综合症,潘石屹回忆说,刘晓光当初涉及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案,在中纪委调查三个月后平安归来,当天潘石屹见到他时脸色极差,并第一次见到他手不停发抖。


在论坛活动上甘当配角是刘晓光愿意为了阿拉善SEE付出的一个瞬间,当他在阿拉善沙漠看到绿色被黄沙掩埋时,这种付出已经开始。另一个故事是,任志强上台时回忆阿拉善SEE成立的背景,刘晓光从阿拉善回来后把他和冯仑等一批房地产企业家召集到一个小屋里,强逼这些企业家跟随他参与生态保护。后来,当初的被逼无奈成为一种自发与热爱,冯仑为了阿拉善SEE会长选举的民主化,还把刘晓光这个创始会长的选举资格设法取消了。刘晓光开始有些委屈,看到民主化带来的好处,又选择了释怀。


理想主义是刘晓光身上的特质,阿拉善的万里黄沙让他双膝跪地,对于房地产界来说,他的诸多尝试也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刘晓光曾是权力巨大的原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北京市把原来市计委、财政局、市委办公厅的多家经济实体进行重组,首创集团由此诞生,刘晓光是主要参与者,从此由批文件的官员转为报文件的商人。


面对业务涉及40多个行业、6000名员工、不足1亿元现金的企业现状,刘晓光选择削减枝蔓,突出地产、金融、基础设施、科技、贸易、酒店等六大行业,截至2015年,首创集团的销售收入309.95 亿元,总资产超过了2200亿元。


身为国企掌门人,又曾是政府官员的刘晓光在企业治理上也让外界看到了理想主义者的色彩。这意味着他挑战的是长期僵化的国企体制。


2004年,首创集团尝试引进美国的黑石、KKR等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意图实现集团的国际私募,私募金额高达上百亿。2006年,在引投工作接近尾声时,证监会叫停了此次股权合作。这次失败让刘晓光一直耿耿于怀,“如果我们谈成功了,那就是中国第一例特大型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资重组,这意味着不同的市场、资金、体制机制融合在一起的首创集团将被重新塑造,脱胎换骨。”


从刘晓光身上,一直可以看到他把开创的渠道、资源转化为家国情怀下的可以实施的市场化运作方面的努力。虽然喜欢写诗、画画,从首创集团退休后的刘晓光并没有选择休养,而是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出席各种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论坛活动,刘晓光想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展示更大抱负,试图打造城镇化投资银行,建立四大平台,目的是带动国民机制、产业、体制、经济制度、人民权利的改革与升级。


如今,蓝图犹在,斯人已逝。


作为建国后不久出生、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房地产企业家,刘晓光有着现代职业经理人身上难以发现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与市场经济的杂糅也让曾经的“对手”对之起敬。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活动上与刘晓光就市场经济展开争论,争论没有输赢,却让柏文喜看到了国企掌门人身上的胸怀与雅量。


如今,任志强退休,冯仑退居二线,王石在艰难进行退休前的最后一场战役,第一代房地产企业家中,“带头大哥”刘晓光早早远去。这些企业家奠定了中国房地产走向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打造了一批优秀企业,培养了众多后辈地产人,并热心推进环保、体育等事业。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发生新的变化,新的职业经理人正在前仆后继,生生不息,回头仰望,英雄身影犹在。


延伸阅读


潘石屹:纪念刘晓光

来源:soho


突闻刘晓光走了。周围的朋友都在惊讶和悲痛中。最痛苦的是他的家人,他的亲人们。我妈妈走了之后的六个月里,我常在噩梦之中惊醒。晓光家人和亲人们的悲伤和痛苦,我想在朋友们的关心和爱护中会得到一些减轻和释放。


那年大概是1992年,我们来到北京开发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刘晓光当时是专管批文的官员。好像是中央又有什么政策,要压缩投资。我们项目批文一直在等待中,我十分着急。半夜一点多钟,我还在北京市计委的门口等着。刘晓光加完班出来看到我,说大冬天的别冻着了,明天下午你来我办公室吧。结果,第二天我就取到了批文。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刘晓光,跟他打交道。


那之后不久,北京市副市长开枪自杀,此副市长当时还兼北京市计委主任,是刘晓光的直接领导。此事抓了一批人。我与一朋友又见到了刘晓光。这位朋友说:“晓光,你怎么还没有被抓呢?”晓光开玩笑说:“就是啊,不应该啊!”


……


又过了许多年,晓光担任首创集团董事长。我们都成了开发商,但交往并不多。


到了2006年,北京市全市上下都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回收了大鸟巢边上一块土地。这个项目叫摩根中心,现在叫盘古大观。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要公开“招拍挂”,我们与首创公司都参加了,参加的还有华远公司。首创出价17亿元,我们出价15亿元,华远出价13亿元。我们与首创都是一次性付款,华远的13亿元是分期付款。现场唱完标后,我们就认输了!


过了几个月,刘晓光突然又被抓起来。社会上纷纷传言,我和任志强也被抓起来了,传的有鼻子有眼。三个竞争对手,本来同行是冤家,莫名其妙被视为一伙的了。我忙让任总出面辟谣。任志强让我出面,去博客上写文章辟谣。他的理由是我的粉丝比他的粉丝多。于是,我就写文章辟谣了。


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一天,一位领导说,让我配合中纪委调查,把当时招标前后的情况做笔录。我说,刘晓光被抓起来的理由就是“配合调查”。他说,你担心的话,就来我办公室做笔录吧,实事求是的把过程说一遍,你就回去了。于是,我做了中纪委唯一一次笔录,证明我们几家的行为都是合法的。


三个月后,刘晓光被放回家了,但那位副市长再也没有出来。晓光出来后,任志强说,今天晓光出来了,我们一起吃顿饭,给他压压惊。饭桌上,我问晓光在里面多长时间。晓光在桌子下面伸出三个指头。我说,是三个月吗?晓光点点头。我发现他气色很不好,手抖的厉害。


从此,晓光就病了。病的一天比一天重。这是不是在里面落下的病根儿,我不知道。平时不吃药时,晓光的手、脚和头都有些失控的抖动。他就用了一些日本的新药来治病。按规定,这些药费不能报销。晓光又没有钱,我们几个朋友每人出了同样的钱,为晓光凑足了药费。我们公司一位同事说,当了这么多年房地产商,自己竟然连药费都没有?我说:“是真的,他工作的房地产公司是国营全资的,晓光一直清白、廉洁。否则,抓起来了好几次,早就出不来了。”


两个月前,晓光参加一活动,要上台做演讲。他为了防止手、脚抖动,多吃了几片药,于是药物中毒昏迷了。


一个月前,我去医院看望他。医生说,先在外面等一会,我们先收拾一下。等医生收拾好了之后,我换上消过毒的衣服进去。


看到晓光后,我心里一震。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怎么都这样了呢?身上全是管子,他吃力地喘着粗气,在挣扎着。我问医生,他现在似乎醒了。医生却告诉我,没有。


我安慰了一番晓光夫人和女儿,她们都很坚强。


从医院出来,晓光挣扎着喘气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他如同一困兽,也如同卡在小笼子中的大鸟。刚刚知道了他走了的消息,我觉得晓光这只大鸟终于冲破了小笼子,他飞走了,让我们为他送行,让他飞的更高更远。善良、高贵的灵魂一定会飞的更高更远。


【个人简介】


刘晓光,男,汉族(1955年2月——2017年1月16日),河北定州人,1974年2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北京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


曾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商贸处处长,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总经济师,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备负责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2015年5月21日,首创集团召开集团系统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首创集团主要领导的决定:刘晓光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2017年1月16日,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去世,终年62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