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7-1-20 13:54:56
lwzxy 发表于 2017-1-19 19:50
这是颠倒是非了。按理说,我存了100元活期存款在银行,这笔钱是我的。但是,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例如存款 ...
你就不能多想一步?你的存款怎么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14:02:04
xwu622 发表于 2017-1-20 00:15
“恰恰是有了准备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才能得以流通”?
这年月,睁眼说瞎话的人很多

为何明明是“”有了存款之后,央行从商行征缴存款准备金“”,有些人还要认为是“有了存款准备金这种基础货币,商行才能扩张信用”呢?

即便傻子也能看到这么清晰的事实啊[titt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14:08:41
hexianguan 发表于 2017-1-20 13:54
你就不能多想一步?你的存款怎么来的?
这100元,我已经明确说的,是基础货币。OK?你能分得清基础货币和只能在银行流通的支票存款之间的差别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14:11:16
hexianguan 发表于 2017-1-20 14:02
这年月,睁眼说瞎话的人很多

为何明明是“”有了存款之后,央行从商行征缴存款准备金“”,有 ...
你就不能再往前看一步?

基础货币,变成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在银行间流通进而产生“信用扩张”。这么简单的逻辑,为啥非得把水搅浑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14:20:42
lwzxy 发表于 2017-1-20 14:11
你就不能再往前看一步?

基础货币,变成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在银行间流通进而产生“信 ...
你就自己坚持吧,
睁眼瞎的事情我做不出来 另外我们在讨论存款准备金,不要硬替换成基础货币,把央行发行也扯进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14:26:06
hexianguan 发表于 2017-1-20 14:20
你就自己坚持吧,
睁眼瞎的事情我做不出来 另外我们在讨论存款准备金,不要硬替换成基础 ...
基础货币,不一定是央行发行的钞票,也可以是黄金啊。没有央行,一样会有“信用扩张”。所以,睁开眼吧,否则,你很多事情的确的整不明白(当然,你自以为明白)。而且,所谓存款准备金,正是基础货币哈,不会连这点都不懂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14:29:40
lwzxy 发表于 2017-1-20 14:26
基础货币,不一定是央行发行的钞票,也可以是黄金啊。没有央行,一样会有“信用扩张”。所以,睁开眼吧, ...
真不懂,还是你明白啊不过谢谢你重复我前面的主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19:59:59
lwzxy 发表于 2017-1-20 13:26
如果按你的逻辑,这么多年来,美元的数量为什么还在不断增长?

如果美联储只是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来买 ...
很简单,准备金也是美联储的负债项,你提到美联储购买国债,假如从商业银行手里购买国债,资产里对政府债权就同等增加了,银行要求提现,美联储就把印好的美元给银行,然后流通出去了,准备金应当是先于纸币产生,除非拿现金去买,这种情况应当不多。至于H哥说的,真是毫无逻辑,先有了基础货币,再上缴准备金?央行跟我们又没有清算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0 23:39:36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0 07:30
一定一定记住,准备金是央行负债,央行想发行多少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你理解的那个来源,假如今天央行准备 ...
“准备金是央行负债,央行想发行多少多少就是多少”是错误的。

准备金不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发行”那7万亿元才是央行发行的。准备金(22万亿元)是商业银行上交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00:23:57
xwu622 发表于 2017-1-20 23:39
“准备金是央行负债,央行想发行多少多少就是多少”是错误的。

准备金不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发行” ...
金银可以挖来,每一张人民币都是从央行流出来的。如果你是央行,在商业银行来领人民币的时候,你会不会跟商业银行说,别都拿走了,你还要交准备金呢,多麻烦。
钞票和准备金都是央行的负债,就好比你打出的欠条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08:56:26
实际上,可以看出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货币乘数效应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下面具体简单推演一下。
我们可以吧一个海岛上一个很小的国家来推演这个问题。
假如某太平洋海岛上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只有一个村庄,一家国有银行。但是这个岛国自己不发行货币,他们使用美元作为法定基础货币。岛上美元的获取是由靠旅游由游客带入。
现在假设,该岛上的居民家中每户储备了1万美元,100户共计储备了100万美元。这个时候,假设岛上没有游客进入,该国也不进口,因此,岛上的美元基础货币总额总是100万美元,不再增加或者减少。

这个时候,才开始部分准备金制度和货币乘数效应。
因为岛上居民家曾出现过偷盗现象而且很严重,岛上的警察忙不过来,于是国王成立一个国有银行,大家都留下很少的钱供日常流通,其中的大部分都银行里,同时银行为社会提供融资服务。
于是,银行体系内,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美元存款会在银行体系内派生,这里,只推演其中一个步骤。
假如银行中现有80万美元货币存款,美元现金货币全部在银行里。20万美元在岛上居民家日常流通。
现在某户A去想银行贷款50万,并取现,然后A在岛上用50万美元投资建设一个工厂,然后支付转移给岛上的户BCDEF,每户获得10万现金,然后把10万现金继续存入银行。
这个时候,整个银行发出了80+50万=130万的存款单,银行有现金80万美元,流通社会中有20万美元。
现在,关键的时候到了,假如岛上突发事故,岛上居民大量取款离岛。
岛上居民除了带走流通中的20万美元现金外,岛上还有130万的美元存款单,去银行取钱,但是银行只有80万美元现金,而且岛上无基础货币美元的印刷能力。于是,银行在支付其中的80万存款后宣布倒闭,社会中有50万的存款单变废纸。(其实社会上这50万存单的兑现,其实是建立在社会上户A能偿还贷款的前提下的。债务违约,必然刀子存款无法兑现。)

因此,这个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会在未来导致挤兑的,货币乘数越极限化释放,银行越容易倒闭。
也就是说,央行内的法定准备金越多,银行越容易挤兑。
假如银行实行100%的准备金率,融资由社会直接融资提供,那么这样的社会中,融资照样有,债务照样也会产生,借贷也照样有,但所有的银行,一定不会破产。没有任何破产的风险。

其他细节,字节根据这个原理可以任意推演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1:24:51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1 00:23
金银可以挖来,每一张人民币都是从央行流出来的。如果你是央行,在商业银行来领人民币的时候,你会不会跟 ...
商业银行到央行领29万亿人民币,领走7万亿,留下22万亿?商业银行为什么可以到央行领29万亿人民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1:44:52
ljclx 发表于 2017-1-21 08:56
实际上,可以看出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货币乘数效应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下面具体简单 ...
假如银行实行100%的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就没钱贷出了,相当于存款保险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3:08:43
ljclx 发表于 2017-1-21 08:56
实际上,可以看出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货币乘数效应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下面具体简单 ...
你怎么老是想避免银行破产实行全额准备金呢,全额准备金银行照样放贷啊,央行向商业银行放贷,商业银行向公众放贷就行了。但这时候银行没有动力吸收存款,市场利率怎么定价呢,又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这时候跟70年代全国只有一家银行不是一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3:15:36
xwu622 发表于 2017-1-21 11:24
商业银行到央行领29万亿人民币,领走7万亿,留下22万亿?商业银行为什么可以到央行领29万亿人民币?
对啊,既然你提到这些数据了,说明你也去查过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了,外汇那一栏占了央行资产端的大部分,其次是对存款性公司债权。外汇就是出口企业收到外汇再向商业银行结汇得来的,商业银行再向央行卖出外汇,央行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对存款性公司债权余额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果,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央行债权增加,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
你提到的存1亿商业银行交2000万不对,如果剩下都是以库存现金形式存在,银行怎么给它花出去呢,放贷款给企业一车现金拿走吗?变成准备金才能跟其他银行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3:24:28
xwu622 发表于 2017-1-21 11:24
商业银行到央行领29万亿人民币,领走7万亿,留下22万亿?商业银行为什么可以到央行领29万亿人民币?
另外你说的这1亿人民币最初也是央行发行的,这么大一堆,央行是怎么拉到你这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7:08:52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1 13:08
你怎么老是想避免银行破产实行全额准备金呢,全额准备金银行照样放贷啊,央行向商业银行放贷,商业银行向 ...
首先要明白一点,金融银行系统的功能,到底是维护社会的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还是为社会提供融资,获取收益为目标?

其次,需要明白社会经济的繁荣,只依靠货币流速增快,就可以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而不是依靠增加货币供应。

假如银行不是以盈利为目标而承担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的做用,那么银行存款我们就不断不会收取利息,而是反而要交保管费给银行,因此,存款就会出现负利率现象,因此,当前欧洲出现的负利率现象,才符合金融的本质,把握到了金融的本质要义。

最后,即使你因为钱存在银行要付出负利率而把钱取出来,购买物资产品,那么你的钱就会成为别人的钱,假如别人的钱很多,存放在自己家中不安全,也照样会存回银行。

你的思考假如不仔细深入下去,就会看不懂当前欧洲出现的国债负利率现象。

为什么庞大的资金会涌入一个负利率的国债中呢,无论你从什么逻辑都无法解释,但却事实上正在发生。
其次你还无法理解或解释的一个现象就是。
当前欧洲某国要取消100元面额钞票,结果导致很多人取现很多100面额的钞票,装入大箱子中,然后将箱子放入一些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柜中,并支付相应的保险柜。
这些当前世界正在发生的客观现象,假如你不深入理解这些货币体系内在的本质的话,是一定想不通的,解释不同的。
而这些现象在我的分析思维体系中,不但可以轻易解释,而且还被我提前预测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7:14:22
xwu622 发表于 2017-1-21 11:44
假如银行实行100%的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就没钱贷出了,相当于存款保险箱了。
首先要明白一点,金融银行系统的功能,到底是维护社会的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还是为社会提供融资,获取收益为目标?

其次,需要明白社会经济的繁荣,只依靠货币流速增快,就可以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而不是依靠增加货币供应。

假如银行不是以盈利为目标而承担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的做用,那么银行存款我们就不断不会收取利息,而是反而要交保管费给银行,因此,存款就会出现负利率现象,因此,当前欧洲出现的负利率现象,才符合金融的本质,把握到了金融的本质要义。

假如银行执行100%的准备金率,执行货币的存管合约,那么就不会有利率一说了,因为只有在借贷合约中,才有利率协议。

而货币的存管协议是需要支付一定的保管费用的,可以体现在存款的负利率现象中。但当前的电子货币出现后,可以执行存款的0利率政策。
追本溯源来说,当前货币体系执行100%准备金率并执行存款0利率政策,才符合金融的本质。参考思考就是当前欧洲出现的国债负利率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无法理解不合常理的金融现象,假如不认可前期的思考和观点,那么这个问题就找不到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9:21:25
ljclx 发表于 2017-1-21 17:08
首先要明白一点,金融银行系统的功能,到底是维护社会的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还是为社会提供融资,获取收益 ...
你对欧洲负利率也理解错了,我在欧洲贷款还要倒贴我钱吗?当然不是,欧元和日元的负利率指的是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实行负利率,而且日本央行是对超额部分负利率,欧洲我没具体查过。金融机构对咱们还是有利息。
你说的金融机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我一点也不同意,金融机构都是股份公司,不少还是上市公司,第一是要盈利,对股东负责。大家都受市场规律制约,利己的同时也在为全社会做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22:02:13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1 13:15
对啊,既然你提到这些数据了,说明你也去查过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了,外汇那一栏占了央行资产端的大部分,其 ...
你说的这句:“商业银行再向央行卖出外汇,央行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 就是我说的:央行用准备金买外汇。2016年末,基础货币的75.76%是准备金,22.11%是社会流通现金,其余的2.13%是银行库存现金。央行肯定不能用社会流通现金和银行库存现金买外汇,只能是用存款准备金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22:30:54
ljclx 发表于 2017-1-21 17:14
首先要明白一点,金融银行系统的功能,到底是维护社会的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还是为社会提供融资,获取收益 ...
银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投资融资获取受益,而不是“维护社会的金融稳定”。你不会以为银行家们是在为维护社会稳定做义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22:37:16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1 13:24
另外你说的这1亿人民币最初也是央行发行的,这么大一堆,央行是怎么拉到你这儿的
看来你不了解准备金的征收程序。准备金是在特定时点考核存款基数,基数乘以存款准备金率得出应缴纳的准备金数额。然后和已经缴纳的存款准备金额比较,多退少补。

①过去考核方式是时点法考核:即每月的5、15、25的时点缴纳存款准备金,根据月末,10日和25日的存款基数,实行原则是多退少补。该制度缺陷可能会放大资金面波动,比如出于月底一般性存款余额往往会多增,那么对应5日就需要补缴一大笔准备金,放大资金面波动。

②后来改为平均法考核。仅需维持期内,金融机构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了,并且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存入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点,提供了缓冲机制。

③2016年改的是存款基数,月末存款易冲高,将月末存款基数改为月均存款基数,好处在于:平滑了资金面波动,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对应急备付金的需求,可以增强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拆出资金的意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22:37:29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1 13:24
另外你说的这1亿人民币最初也是央行发行的,这么大一堆,央行是怎么拉到你这儿的
看来你不了解准备金的征收缴纳程序。准备金是在特定时点考核存款基数,基数乘以存款准备金率得出应缴纳的准备金数额。然后和已经缴纳的存款准备金额比较,多退少补。

①过去考核方式是时点法考核:即每月的5、15、25的时点缴纳存款准备金,根据月末,10日和25日的存款基数,实行原则是多退少补。该制度缺陷可能会放大资金面波动,比如出于月底一般性存款余额往往会多增,那么对应5日就需要补缴一大笔准备金,放大资金面波动。

②后来改为平均法考核。仅需维持期内,金融机构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了,并且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存入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点,提供了缓冲机制。

③2016年改的是存款基数,月末存款易冲高,将月末存款基数改为月均存款基数,好处在于:平滑了资金面波动,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对应急备付金的需求,可以增强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拆出资金的意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 00:57:31
xwu622 发表于 2017-1-18 00:56
  货币乘数理论是这样的: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20%=0.2。1元钱存进银行,银行把0.2元上交央行,剩下0.8元贷 ...
你题干的问题说明你没弄懂人民币是怎么发行出来的。央行是银行的银行,不接触工商企业,怎么从企业手里买外汇?你听说过哪个企业在央行开户,去央行存取钱转账吗,你听说过央行的网上银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 08:48:19
xwu622 发表于 2017-1-18 00:56
  货币乘数理论是这样的: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20%=0.2。1元钱存进银行,银行把0.2元上交央行,剩下0.8元贷 ...
你提这个问题本来就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央行不对工商企业营业,你见过哪个公司在央行开户吗,你见过哪个企业去央行存取钱吗?央行是银行的银行,对银行结算,那你说的央行从出口企业购汇这件事本身就不会发生。
你一直受困于“央行用准备金购买”这个概念,我还是那句话,对我们包括商业银行在内来说,人民币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是资产,预计会带来收入。准备金和人民币对央行来说都是负债,央行怎么能拿自己的负债再去买资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 09:01:16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1 19:21
你对欧洲负利率也理解错了,我在欧洲贷款还要倒贴我钱吗?当然不是,欧元和日元的负利率指的是央行对金融 ...
我知道这个负利率不是存款负利率。但是你不能否认,欧美日都是存款低利率甚至0利率。

有次我去银行看,日元的存款利率0.0001%。几乎零利率。

其次,国债负利率现象是客观真实的。哪你可以用你掌握的知识去尝试解释国债负利率现象。

而我用自己的思考就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了,当前出现个各种匪夷所思的货币现象,金融及经济现象,都可以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货币乘数效应理论来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 09:05:27
这些都是外汇的存款利率,中国银行的。

红线部分都是低利率几乎约等于0利率。

CKLV.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 09:38:05
ljclx 发表于 2017-1-22 09:05
这些都是外汇的存款利率,中国银行的。

红线部分都是低利率几乎约等于0利率。
你觉得零利率就是好是吧,外国月亮就是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 10:36:04
慕容和紫英 发表于 2017-1-22 09:38
你觉得零利率就是好是吧,外国月亮就是圆啊。
如此简单的问题无法明辨是非,却扯到外国的月亮上去了。你真是。

你假如把黄金珠宝放到银行的保险柜里保存,你要交保管费吧,你愿意让银行没经过你的同意,并反而给你一点点使用费,就把你的黄金珠宝借给别人佩戴吗?肯定不愿意吧。你宁可不收别人的使用费而支付保管费也要保证你的珠宝的安全吧。

现在你只要把黄金珠宝换成货币。也是一样的道理啊。事实上银行挪用了你的货币去放贷,却反而给你利息你却十分愿意啊。

简单的类比思考一下,就知道零利率和负利率符合对自己财富的存管合约是怎么回事了。

你却来嘲笑别人外国的月亮圆些。

你人为你的思维分析能力真能过关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 10:45:17
ljclx 发表于 2017-1-22 10:36
如此简单的问题无法明辨是非,却扯到外国的月亮上去了。你真是。

你假如把黄金珠宝放到银行的保险柜里 ...
哪个国家是全额准备金?你从银行破产提出这个设想,既没有逻辑可以说通,又没有实证可以验证,经济学本身就是研究虚拟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好用实例去验证,你抛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制度然后向大家说这事最好的制度,怎么令人信服?
银行运行本身就有风险,所以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百分之四,这些都对放贷行为有了制约,这还不够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