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81 0
2009-07-30

刚见起色的经济仍需进一步夯实。前提:决策者必须在猛药和副作用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看看最新数据所展现的中国经济令人振奋的一面—股市大幅反弹、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6月份发电量同比由负转正、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数月环比上升。曾在去年金融危机中“破产”的“脱钩论”似乎已经回来了—在全球经济继续恶化-人们讨论美国需要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时,中国却有可能令人大跌眼镜地在二季度实现7%乃至8%的增长率。 摩根大通、高盛、中金公司、国家信息中心等多数机构对二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从6.9%8%不等,甚至有机构预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世界银行也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将2009年全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之前预测的6.5%调至7.2%。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回暖,世行还将继续调高预测。
中国经济似乎也在演绎着一波独立行情。但是,创造这些令人振奋成绩的因素却充满争议。经济学家认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催生中国经济回暖的主要原因。今年前6个月,信贷增量达到7.37万亿,同比增幅201%,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年全年的信贷增量。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宽松的货币政策仍需坚持。但在79日,人民银行在暂停了近8个月后,重启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这意味着,回笼资金的技术程序已经开启。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天量信贷在刺激经济回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忧: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银行不良贷款的前行、产能过剩、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如影随形。
若经济能够持续复苏,上述“副作用”不足为惧,问题在于经济复苏远未夯实,决策者在坚持经济刺激计划时,仍要提防弊病积重难返。


通胀隐忧
累计4万亿的资金投下去,面临的第一个敌人是“通胀”。 充足的流动性催生了股市、楼市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在实体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增加的货币供应会首先进入股市和楼市。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市场紧密相关。从今年318日开始,美国已经在通过开动印钞机的方式来减少救市带来的赤字,对于美元贬值的担心使得全球资金纷纷流出美元,流入石油、黄金、股市、大宗商品等资本品市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霍德明教授称这些资本品为“国际美元”,因为它们和美元一样具有很高的国际流动性。他认为,在世界原油需求总体疲软,经济依然负增长时,油价从去年12月份的每桶32美元反弹到6月份高峰时超过70美元,已经不能用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解释,而是反映了金融需求的驱动。
上述资产价格的上涨意味着通胀来临吗?庄健演示了通货膨胀的产生机制:信贷增长—M2(广义货币)增加—资本品价格上升—一般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成本提高—终端消费品价格上升—通胀产生。现在正是资本价格上升,而一般原材料价格刚刚有所抬头的阶段。不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负增长,多数研究机构预测,6月份的CPI增幅同比仍将为负值。因此,通胀在目前仍仅是停留在预期阶段。
看起来像是完美的画卷在徐徐展开:高增长、低通胀。不过,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通货膨胀作为一个拐点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他的理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土地价格上升,而政策又限制企业降薪、裁员和拖欠工资,这样生产成本将会上升,从而导致零售产品价格上升。
谢国忠笃信,明年的情况可能更痛苦:通胀产生后,政府将不得不重拾加息手段,而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的推动,政府投资在明年降下来之后,加息会进一步限制私营部门的投资。如此一来,就有可能产生滞涨。
财富幻象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和投资的大幅下滑,使决策者们意识到内需的重要性。股市和楼市的红火通常被认为是扩大内需的成果,其创造的财富膨胀亦会进入到消费渠道。
430日以来,沪深股市开户数从每周的224410户增加到现在的408533户,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去寻求虚拟资产的升值。中国A股最近几周与美股分道扬镳,突破3000点大关后涨势仍在延续;与此同时,3月份以来,房价一直涨势不改,连续四个月出现上涨,部分地区上涨势头甚至超过了2007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支撑经济回暖的最坚实支柱,中国的企业盈利状况并未获得大幅改善。据国家统计局称,中国工业企业第二季度的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5.4%。标准普尔公司估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润将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中国企业的利润状况并未明显优于美国企业。
谢国忠最近警告称,扩大流动性稍微刺激一下经济是应该的,但政府已经在这方面走得过远,过高的流动性已经在为投机实施补贴。中国正在重蹈美国的覆辙:通过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泡来替代已经破裂的泡泡。
“既然美国市场现在因看不清未来方向而暂时偃旗息鼓了,中国市场还要继续闭着眼领跑吗?”
在资产价格上升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5个月下降,并且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这实在是一个糟糕的信号,反映出中国历次经济刺激计划都会产生的一个后遗症:产能过剩。“中国积累起来的产能远远超出了美国经济的需求,就好像买了一个巨额的美国看涨期权,取胜的前提是美国经济重现活力和强力反弹。但后者前景暗淡。”资产管理公司Eclectica Asset Management的创始人Hugh Hendry近日表示。
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使得一些本应该被淘汰的产能、本应该被调整的结构无法实现。另外,也加剧了行业的垄断。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近日在央行主办的《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称,由于经济刺激方案主要关注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加之受体制因素影响,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并未给中小企业带来多大益处。
真正值得忧虑的或是其背后的体制原因。霍德明不无忧虑地表示,政府动用财政及货币手段刺激经济屡试不爽,这会让政府对于干预经济产生自信,从而减缓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而为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设下障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