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莫名的是,中国人有什么心情去听克鲁格曼先生对格林斯潘先生的批评。格林斯潘先生创造了让全世界有钱人贷款给美国穷人买房住的世界文明福利神话。这当然包括中国1.4万亿美元的美国头寸。现在美国的问题是美国金融业大量破产,美国房屋严重过剩,美国制造业大量破产重组。这本来是美国为适应时代而产生的进化现象。而问题的产生是世界的群体性思维的结果——美国霸权不行了。思想的可怕之处在于,当所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时候,有一个人说是圆的,所以这就叫思想。 奥巴马先生的思想
如果奥巴马先生掏出2千亿美元,让美国第一大制造业汽车工业生存下去。那全世界的群体性思维是不太会产生美国工业不行了的想法,而这二千亿美元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烧钱速度根本不值得一提。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奥巴马先生为什么选择了让全世界群体性思维认为美国工业不行了的做法。1999年10月,人类人口突破60亿人,到2020年将突破80亿人,而80亿人口将是我们的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字。再过二年,也就是2011年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开始进入大规模退休程序。20年后这7800万美国婴儿潮一代人将全部完成退休程序。这是全世界最富有、也是最乐意大量消费的一代。他们的退休世界会如何?到2030年美国、德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迅速上升到26%左右。而日本将高达30%以上。人退休了需要什么?医疗、护理、休闲、宠物、宗教包括最蓝的天空。所以退休的人会压缩在汽车、工业制品消费包括负储蓄。美国现在3.9个年轻劳动力对应1个65岁以上老人。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是2.4:1。全球发达国家的平均比例将是2.5:1。未来五年全球发达国家成年劳动力税负将大幅上升。如果未来五年主要新兴国家中国、印度等国不能大幅提高本国内部总需求,也就是工资收入大幅上升,那到2010年全球汽车商、钢铁制造商至少将有50%被骤降的世界总需求消灭。
所以奥巴马先生选择让美国第一大制造业汽车商们进入一个小批量生产时代。同时节约出来的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建造全球最蓝的天空,最清澈的水源与最一流的医疗体系及最一流的法律体系的开拓中。因为到2010年,全球发达国家是到处可见大批富有的退休老人们为自己寻找最环保的生活环境,最一流的医疗服务以及最一流的法律保障体系。这是一场不可抗拒的长期趋势。现在中国是非常鲜明地在2009年上半年在汽车工业、船泊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制造业投入了9千亿美元信贷,并且有不低于1万亿美元的道路、桥梁、铁路等政府工程开工。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一座大桥的工程负责人激动地的周围的人们宣布,这座100亿美元的大桥将在2015年建成,届时它将提高货物运输从目前4小时缩短到40分钟。周围的人们也在这种激动的数据与语气中同样激动着。2015年全球发达国家成年劳动力税负将大幅上升,为此发达国家成年劳动力会大幅减少消费;2015年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已经大批退休在家,为此这大批退休老人也会减少消费;2015年印度、越南的劳动成本会比我们更有竞争优势。2020年全球最流行的职业是养老代理人,他们将到处奔跑在富有的退休老人之中,向他们推销最蓝的天空、最环保的水源、最一流的医疗服务、最一流的法律体系的地方。如果以500万美元一对老年夫妇为起点,未来二十年美国能够吸引全球其它地区的300万户富翁老年家庭到全球最环保与最好医疗、最好法律体系美国去养老,这就是一笔15万亿美元的生意。2010年卖汽车的是穷人,卖医疗与法律的是有钱人,卖干净空气与水源的是富人。奥巴马先生是第一个知道地球老了,美国7800万婴儿潮也老了,该如何去做的人。所以,思想的可怕之处是群体性思维的对立面的垄断财富。
2008年大萧条的制造者——伯南克先生
1998年克鲁格曼先生极力向日本央行推销货币主义的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2001年——2006年日本央行开始执行定量的宽松货币。货币主义是弗里德曼先生从1930年世界性大萧条中美国中央银行的错误中,诞生的一种宏观货币理论思想。1930年与今天是有差别的,今天世界是信息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所以,日本央行2001年——2006年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立刻是制造出一群世界上最繁忙的日元利差套利交易者。这些交易者大量借入廉价的日元,迅速转换成高息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澳元等货币,或投资高息货币地区地产、债券与股票,或向东欧地区购房者提供日元贷款,或用美元与日元的利差优势投机高风险资产 — 美国次级债。也就是日本央行注入日本经济体的货币一秒后是出现在美国次级债对冲基金管理者或波兰一位普通家庭购房者手中。这种资本流动现象是1930年的市场不可能产生的,所以对货币主义们来说是不可能想象的。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储蓄暴增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拉低美国长期利率及大量日元利差者进场。高息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英国、西班牙、俄罗斯与美国地区房地产价格开始上涨。随着2004年6月美国中央银行开始进入加息周期,美国的次级债成为了日元利差交易者的抢手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占全部抵押贷款市场从2001年5%上升至2006年的20%,高达6000亿美元在2006年成功发行。所以,日本央行、中国央行和美国央行,全球这三大主要央行是美国次级债共同创造者。所以,美国次级债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条件,就是这三大央行不能以本国经济为货币政策方向,而应三大央行建立统一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日元利差交易者投机美国次级债市场,其收益会大致来自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固定收益层面,也就是美日利差的稳定无风险收益,这就属于金字塔底层;第二层面——低收益层面,也就是优质AAA债券,这是属于金字塔中层;第三层面——高收益层面,也就是高风险债券,这是属于金字塔顶层。这种金字塔式的投机模式,是有一定的抗市场风险压力能力的。但这种模式的问题是——如果风险从顶层开始扩散,这种模式的抗市场风险压力是存在的;但如果是风险从底层扩散,那这种投资模式只能立刻破产。而事情的结果就是从底层开始了。2006年3月,日本央行结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2006年7月,日本央行结束了零利率政策,将短期利率调高至0.25%。2007年2月,日本央行再次将短期利率调高至0.5%。2006年日本央行为什么要结束零利率,而结束日元零利率会对美国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这问题日本央行与伯南克先生到今天也是丝毫不解。日本央行从底层冲击日元利差套利美国次级债组合效果立即产生,2006年下半年,美国房价出现回落,到2007年上半年这种回落的态势还是相当平稳的。2007初美国的次级债公司出现了倒闭的现象。但由于日本央行的杀伤力并没有严重伤害美元与日元之间的高利差。更重要的问题是,2007年早些时候,美国楼市行情还出现不错表现,以做空次级债而闻名的约瀚、保尔森的基金在2007年初还是亏损的。所以这些在2007年初倒闭的美国次级债公司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让部分日元利差交易者的退场举动,使美国次级债的融资成本开始上升。请注意这种底层冲击投资组合的做法是会迅速瓦解这种日元利差套利美国次级债组合的。
还好的是,日本央行的行动有限。在2007年上半年展期的高收益债券收益率表明,投资者估计的违约率只有1%,说明投资者对市场的长期预期是非常有信心。花旗、美林的2007年二季度的财报可以用“漂亮”两字形容。然而,真正的灾难开始降临了。2007年9月伯南克先生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5.25%,猛降50基点,至4.75%,2007年10月伯南克先生继续降息。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伯南克先生大幅降息中——2007年9月,大型银行出售的“资产支持型商业票据”利率水平急速上升近20%;为什么从二级市场价格说明,2007年10月份、11月份美国次级债市场价格崩盘。因为从纯次级债交易杠杆比率风险来说,2007年9月份、10月份伯南克大幅向市场注入货币,是会让次级债交易员补充到新的资金,是会让次级债价格至少不会在10月份、11月份出崩盘。这只能说明在伯南克先生9月份、10月份的大幅降息中,美国次级债交易员是面对的资金大量被抽干的情况。因为日元利差交易者迅速从美国次级债市场逃离。伯南克先生是从底层推倒了,2001年——2006年日元利差套利美国次级债的投资模式组合的抗风险力。2008年初花旗、美林公布的2007年四季度出现有史以最大亏损均高达近100亿美元。而这些巨亏都是产生在2007年9月份、10月份伯南克先生的大幅降息中。进入2008年伯南克先生是猛烈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向零目标冲刺。在伯南克的冲刺中,日元利差交易者是疯狂从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冰岛、东欧、西欧、巴西、韩国、中国等地区逃离。以最保守估算2001年——2006年日元利差交易者从日本地区拆借资金在5000亿美元,以最保守杠杆计算这笔资金规模也将达10万亿美元。伯南克先生虽然是全球最大中央银行主席,就是全球所有中央银行加起来向市场疯狂注资也不可能填补从2007年9月份——2008年底日元利差交易者疯狂逃离全球市场而抽离的至少10万亿美元资金规模。所以,2008年全球爆发的是世界性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