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u622 发表于 2017-1-23 00:35 
供给和需求并非常数,而是随价格变化的。消费者看到衣服便宜就多买一件,猪肉便宜就多买二两。反之,贵了 ...
供给和需求并非常数,而是随价格变化的。消费者看到衣服便宜就多买一件,猪肉便宜就多买二两。反之,贵了就少买。生产者在价格低时就会减少产量,反之则增加产量。你的图中如何表达这一现象?
上述,是人们的误会,是人们的错误的表达。
1,供给和需求,先于交换,先于价格。
供给,定义为人们提供出来,用于交换的货物。
需求,定义为人们提供出来,用于交换的货币。
有了以上,才有交换,进而,才有交换的价格,其中包括标价、喊价,要价,还价,包括成交价,等等。
如果我们考虑价格理论,考虑价格的形成,不妨假设从来没有任何价格,而先有供给和需求。
2,当人们看到市场行情,
买主们看到市场行情走低,就买了,更加的买了,则其背后,是买主们各自的最高购买力,所预备的最高购买力。
卖主们看到市场行情走高,就卖了,更加的卖了,则其背后,是卖主们各自的提供数量,所预备的产品数量。
而不能反过来说,价格低了,人们才有需求,才提供货币。
而不能反过来说,价格高了,人们才有供给,才提供出供给。
3,中国古人说,物以稀为贵。而并不是说,物以贵为稀。
价格的贵不贵,是由货物的稀少与否,来决定的。并不是反之。
如果钻石遍地都是,钻石还能高贵吗?
如果矿泉水,非常稀少,能不昂贵吗?
人们用于出售的货物相对少,人们想要购买的货物相对多,就叫“稀”。
卖方仅仅提供100瓶矿泉水,买方想要购买100万瓶矿泉水,这就叫“稀”。
在“惜售”的时候,是人为创造“稀少”,是故意创造“稀少”。
明明现成的有1000万套房子,或者,明明可以立马生产出1000万套房子,
偏不,
故意定价为1000万元一套房子,从而,导致90%以上的现成房子或者潜在房子,变成了闲置,变成了废物,就好像永不存在,没有存在过,不会出现过。
--------换句话说,这就好比,全社会仅仅只能提供100万套房子了,绝没有其他房子了,那么,房价岂能不昂贵呢?
--------这不是价格造成的,仍旧由货物数量来造就,是由故意选定的货物数量来造就。不能倒果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