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间接融资决定着社会物价整体水平,这里尤其是消费者的间接融资,更是最重要的决定社会物价整体水平的核心要素。
这个观点,只能描述性概括引发思考,无法用数学模型来体现。或者说只能体现在现有数学模型的输入因子上。
费雪公式MV=PT,其实也可以认为是供需决定价格的公式。
流通货币供应*货币流速=物资价格*物资产出(GDP)
这里可以理解为社会流通货币供应量*货币的平均流速,决定着社会经济交易中的物资综合总量和平均价格水平。
所以我们人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1.我们确实需要它。2.我们能为我们的需求买单,我们有货币完成支付实现交易的完成。
整个的经济活动中,交易时最关键和核心的活动,所有的供需关系,都必须以交易是否完成为依托。
而要交易的完成,一般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买方使用货币和卖方出售物资产品和服务。任何一方出现问题交易则无法达成。
啰嗦了这么久,无非就是想说明,交易的重要性,而且还没说到重点。
重点是近代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中大量融资行为产生。
也就是说,交易中的买方使用货币+信用作为自己的支付能力。
关键的重点在这里,所有的融资资金,都是付息资产,都具备强烈的支付转移压力。都有刺激交易尽快达成的作用。
因此,社会间接融资不仅派生货币增加了社会流通货币的供应,更会增加买方货币支付转移的压力,尽快促使交易完成,并实现支付转移。大大加快了货币的流速。
因此,是银行间接融资的行为大大从费雪公式的M和V两个因素上,同时作用提高了社会物资产品的购买力,大大刺激物资价格的上涨。
因此,这个因素,会令微观上的供需因素是失去作用了的。
例如社会上的住房,明显供应充足,实际生理居住需求不足(因为真没几个睡大街上的),但在社会房贷融资的作用下,房价明显迅速上涨,形成房地产泡沫。
因此,是社会融资,尤其是消费者融资,消费者的间接融资决定社会的价格水平。这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观点。
 
以上为经济的交易模型,经济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而生产和消费的循环是通过任何买方和卖方的交易来完成的,买方通过使用货币和信用购买卖方出售的物资产品和服务,交易同时始终遵循零和原则,卖方的货币收入始终等于买方的货币支出。
经济社会中,没有交易就没有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