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43 1
2009-08-03
我认为,生活中有两样东西,便可以惬意了,一盏台灯,一本书。奔波一天之后,回
到家里,收拾完手中的家务,孩子也睡着了,这时候打开台灯,躺在床上,翻开书本,灯
下之下就是一个宁静悠然的世界。
  这几年城市生活节奏紧张,相信很多人都曾羡慕过陶潜笔下的田园生活。最闲适的人
生莫过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陋室一间,近
可闻“苔痕上皆绿 ,草色入帘青”,放眼望“淡墨轻描远黛痕”,朝来“采菊东篱下”,
暮迎“飞鸟相与还”。
  我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虽然谈笑无鸿儒,往来多白丁。天天对着山光水色荷花雨,
月华星辉牡丹云,附庸风雅在那里却是个最奢侈最可笑最不合适宜的事情。因为在农家,
只有劳动者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他们眼里仍旧是老的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吟诗
苦读,游山看水,会被村民看成异类。 尽管这样,山村生活的闲散与简单,还是培养出了
我喜欢阅读最大的爱好。白天大家都在劳动,我如果抱着本书闲坐着,肯定是要挨三姑六
婆骂的。所以只有等父母都睡下了,才能打开灯,拿出枕头下藏着书,深夜阅读。
  山村夜晚的宁静,一定要亲身体会才能享受到那份踏实与超然。很远很远的地方都听
不到一丝车来人往的喧嚷,很远很远的地方都只有湛蓝的星空,和星空下影影绰绰的群山
。唯一入耳的就是近处虫儿的呢喃,这是城市里永远听不到的。
  那时的我,对文字的饥渴达到了无书不看,无报不读的地步。只要是印上了文字的纸
,对我来说都是珍贵的。整个村子的书都看完了,我借书的范围又扩展到同学的亲戚家,
亲戚的朋友家。那个时候谁家里的书多,对于我来说,他就是富足的,令人羡慕的。农村
能收集的书本实在有限,多的
  杂志有《十月》、《故事会》、《半月谈》和琼瑶的小说,难得一见的就是一些外国
名著。
  书一直是读书人认为最宝贵的东西,不借给你看,似乎又无人与他一同分享书中的妙
处,借给你又舍不得,所以借了常常要保证在一两天内能归还。一本新的书到了手上,我
必须连夜看完它,有时候竟不知不觉熬到雄鸡唱晓。
  慢慢就养成躺着读书的习惯,而且睡觉之前总要看点什么。
  我的床头总会备几本书,防止失眠,也是让自已觉得踏实,我必须在想看的时候书就
能顺手拿到,而且台灯一定要在伸手就可以打开的地方。这样我就不怕半夜醒来无聊了。

  看的书越多,越沉默。
  中国农民给人的形象老是吵吵闹闹的,好像总在抱怨、在挣扎。是的,我们的物质生
活是贫乏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精神生活要比物质生活更贫乏呢?
  我想,有书看了,会静下来的。
  目前看来,会读书的农民都进城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一边做农民一边做读书人?将
来的将来,当所有的人都拿起了书本,成了知识份子的时候,谁来做农民?
  劳从斯的《虹》里描绘的农庄生活,虽然也有贫穷与劳碌,可是他们感到快乐。他们
每个星期到教堂做礼拜,他们有指引导着灵魂的《圣经》,他们会雕刻,会拉管风琴,弹
吉他,骑马。
  可是我们的农村生活里只有麻将、争吵、电视。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前几年农村连电
视都没有的时候,农民没事干就天天晚上拿老婆“出气”。
  也许我们的政府可以在每村设一个阅览室,提供一些农民朋友们需要的生产资料或文
学作品,也许那个时候就会出现农家文学社团,耕完田之后舞文弄墨,那么陶潜的理想田
园生活也就实现了。
  这是个好的想法,不是吗?
  躺着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最廉价的享受,我推荐给所有像我一样苦闷的农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3 22:22:14
读书确实是一种享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