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650 100
2009-08-04
一:
爱情中的劣币驱逐良币很多时候,优未必能胜,劣也不一定败,做好人常吃亏,好产品卖不出去,以致于雷锋越来越少,假冒伪劣越来越多。其实可以用一个经济学原理——“劣币驱逐良币原则”,来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劣币驱逐良币原则,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久而久之,良币就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储藏,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好的劣币——劣币渐渐会把良币赶出市场。

社会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比比皆是:挤车的人总能捷足先登,排队的人总也上不了车;大锅饭盛行的单位,年轻力强水平高的人都另谋高就去了,老弱病残和平庸之辈留了下来;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的人只能吃苦受穷,就算你独善其身,也会成为异己分子被排除出局……

事实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适用的经济学原理,放到爱情中来看,也是如此。一个女孩子有个难缠的男朋友A,尽管她对他有种种的不满,但是始终难以摆脱他;后来她和另外一个中意的男孩子B相爱了,两个人感情很好,于是,女孩子不得不在两个人中作出选择。但是选择的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轻松,选择的结果也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简单明了。女孩子要跟A分手是要付出代价的,他缠着她,威胁他,把她弄得焦头烂额。这个时候B看不下去了,他并不愿意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受着这样的煎熬,他认为要女孩子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违背了他们当初对幸福的向往。为了不增加这种混乱,他选择了退出,也给了她时来处理这些事情。因为真正的爱,B放弃了爱情;而A,就这样成了既得利益的获得者。所谓“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原理就这样在爱情中应验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最终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和社会效率低下——挤车大行其道,大家就都挨挤受累;单位的“良币”越来越少,业绩就更差,待遇就更低,良币就更流失;廉洁者越少,腐败就会蔓延,导致整个社会法制不张、道德滑坡……而爱情呢?当爱情和劣币相遇的时候,留下的也许不仅仅是遗憾。

为了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经济学家们研究了种种办法,设计了很多机制来加以控制。而对于爱情中的同类问题,似乎还缺少应有的关注。滚滚红尘中的男男女女们,是到了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市场经济时代,还因为早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一样事物——爱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4 11:00:19
二:
 经济学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当然,其中的一些包含数学公式的诸多模式除外。一些看似深奥而难以自明的道理用经济学来说明,简单而深刻。诸如,这一条: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也称格雷欣法则。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同时,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其实纸币不算是货币,只能被用作运算(或流通)符号。真正的货币应该是真金白银(也包括古时候的铜币,贝壳等),是等价交换物。可是由于流通的必需,真正的货币存在各种困难,诸如管理成本高等,因而纸币(也就是所说的劣币)驱逐了良币(也就是说真正的货币)。
                 
  在爱情当中,如果引入这样的理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诸如,某MM貌美温柔贤淑等等总之是个好姑娘,于是就会出现一大堆追求者。我们给追求者们分类编号,A男帅有才,B男有钱,C男众多方面平平,D男较差(四个人就差不多了,做人厚道点好)。此四人同时仰慕那MM,一起发起攻势。可以猜想,在MM眼中,肯定有一个排行榜之类的排序。AB并列,其次是C,最后是D.可如果事情按照MM的想法运转下去就好,然MM矜持,A、B二兄自持NB,内敛,因而显得冷淡了些,当然,这也不排除A、B二仁兄普撒网,广收鱼的可能,因而对MM的态度更少了殷勤。C兄或者会显殷勤,但也存得过且过之念。D兄不同,自知不能广撒网,只好集中火力猛攻,万般武器用尽。这时候A、B和MM都由于自身的自尊心作怪:我喜欢你,可我就是不说,我等你说。到最后,A、B二兄由于厌倦,于是撤退。C兄也自觉无望,撤也。这时候,如果足够不幸,MM的芳华都快尽了,恐怕再开始一段感情就迟了,只能选D了。好了,一个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故事就诞生了。
                 
  这个故事之所以屡屡发生,原因有几:
                 
  男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可以用一个绕口令般的语句说:她不知道他爱不爱她,他也不知道她爱不爱他。这个时候如果存在一个可靠的第三信息传递方,那么故事就是俗套的王子公主的模式了。这个第三方需要的条件是:
                 
  1.男女都认识,并且对男女的想法都很了解。
  2.具备说服力。
  3.不是第三个插足者。
                 
  于是,这时候婚介所出现了,但由于人们遵循着性本恶的原理,消息越来越虚假,到最后不知道该信谁了。最后,只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要认识对方的朋友或者身边的人,并成为他们的朋友。
  2.别把自尊心用错了地方。大男子主义和女子极权主义都是毒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4 11:01:53
挺有道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4 11:11:23
分析的有道理,把经济学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4 11:11:41
这是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啊,能够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能够对婚姻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4 11:13:33
也不能随便就乱套什么理论,这些东西大抵是心理层面的,硬塞个法则定律的进去,不免太那个了,要不您试试这么找个美女当老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