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复苏信心与基础主要依托扩张政策
* 刺激政策下还应尽快带动经济内生性
* 尽管培育政府投资的接棒者,民间社会投资跟进是关键
* 下半年政策应着力调结构,打破垄断行业或为突破口
作者 沈燕
路透北京8月4日电---不可否认,行政调控力超强的中国,今年上半年基本已达成稳信心和保经济的先期目标.但也带来对扩张政策过度依赖的负效应,无形中加大下一步政策调控的难度.
当市场未雨绸缪地思考中国政府如何在未来两三年间将扩张政策平稳地退出时,"调结构"这个老问题的急迫性再次浮出.
专家认为,如何尽快恢复经济内生性,培育政府投资的接棒者,以减少未来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振荡是当务之急,打破垄断领域或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下半年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调结构这一老大难问题上,突破口可以选择从垄断行业改革入手,降低门槛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这本身也是一个抑制目前虚拟资本市场和楼市泡沫的药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称.
中国政府大手笔投资对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度高达近90%,其中即拜大规模刺激计划和约7.4万亿人民币天量新增贷款所赐.不过,中国屡屡表态仍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然而,依赖政府投资支撑的经济增长归根到底仍需转化为市场的力量.目前政策的外力似乎正替代着经济内生的动力,在天量的信贷规模及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庞大投资潮带动下,中国房市及股市等虚拟经济体显然是"欣欣却未必向荣".
刘煜辉还指出,由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去年以来许多实业资本纷纷退出,"国进民退"愈演愈烈,也是导致股市,楼市泡沫不断吹大的原因.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彭龙运亦提到,政策的功效就是应该打造一个平台,让目前宽裕的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使其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良性循环,届时政府的投资才有望平稳退出,否则很难撑的下去.
**扩张政策仍可持续两三年**
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超乎市场预期,全年"保八"目标几无悬念,甚或有机会超出此一目标.
面对全球都喜迎到的经济复苏春芽,功不可没的扩张政策是否延续自然备受关注.近日无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总理温家宝,或亚洲其他各国官员均明确表态不会退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无论是财政或货币政策,中国仍然有很大调控馀地,包括政府赤字及银行信贷规模等等,但从目前经济恢复的情况显然好于预期,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已有明显好转,因此目前的政策就是保持连续性.
他称,"虽然民间投资起色并不大,但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有建设周期,扩张的政策没个两三年怎麽也退不出来....至于怎麽退,就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看房地产有一些起色,但还需要其它新领域的配合."
另一位不具名的前政府官员亦称,政策的核心就是保增长,调结构和稳信心,"即不能轻言退出,也不易轻言加大力度,只要维持目前的力度等经济稳定後自然退出.(扩张政策)维持两年应该是没问题的."
**寻找接棒者,打破垄断是关键**
不过,外需的疲弱却加剧着困扰中国多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产能过剩的矛盾.尽管中国的扩张政策声言不变,但政府投资的目的是吸引民间和社会资金跟进,目前这一功效并不明显.
受访者普遍提到,着力调结构的重点应放在打破垄断行业准入,创造公平良好环境激活民间和社会投资跟进,让实体经济尽快依靠市场及自身力量逐步健壮,届时扩张政策方有望功成身退.
刘煜辉认为,结构调整是加减法都要做的,压缩过剩产能是减法,对经济有收缩作用,但打破电信、金融保险、能源电力等垄断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却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提高现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
他认为,对于多年来已经形成强大利益体的结构调整宜采用疏导而不是弹压的方式,并通过制度性安排以及行业准入等市场管理途径,将民间和社会资金吸引到这些实体领域,才有助于减少宏调转调时的动荡.
"政府应该做的是从当初为确保信心的应急举措,逐步完善过渡到长短期目标的兼顾和均衡,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决策体系."彭龙运称.(完)
转自: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AnalysesNews/idCNCHINA-244720090804?pageNumber=3&virtualBrandChanne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