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断断续续又重新把《货币战争》读了一遍,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中国股市大牛市、全民炒股大跃进,全国弥漫着盲目的乐观,《货币战争》上市两个月销售就突破十万册……
当时的感受就是通篇充满阴谋论,难以想象如此纷繁而复杂的世界居然是由一小批人在背后“导演”,更何况,这种阴谋论不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外的文献和小说作家有很多描述,我的看法是他们总是先入为主,有目的的从历史中抽取片段来组织情节,而忽略大多数至关重要的要素;
今日再次拜读,仍然持当日的基本观点,用当今职场流行语来说,作者宋鸿兵只是一位留美小硕,而且是名不见经传的美利坚大学,大家可能要怀疑怎么能写出如此“惊天动地”的畅销小说,惊天动地指的是他的观点,其实说到底,他并不能算得上是作者,仅仅是编者,看看每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他所做的工作也仅仅比我们本科论文水平高那么一些,其实本质上也都是类似的,君不见封面上明白地告诉你“宋鸿兵编著”……
当然,我觉得书中很多重要观点,也并非出自他个人,但却无疑引人深思:
1.“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围绕着政治权力斗争而展开,不理解帝王心术就无法洞察中国历史的精髓,那么西方近代史则是沿着金钱角逐而进化的,不明了金钱的机谋就不能把握西方历史的脉络”;
无疑,西方的历史,尤其是美洲的开发史,是充满着血腥、贪婪、金钱与暴力,戈登的资本三部曲《帝国的崛起》中的描述就更令人触目惊心了;
2.“美国成长的历程充斥着国际势力的干预和阴谋,其中尤以国际金融势力对美国的渗透和颠覆最令人惊心动魄,而却不为人所知”;
中国呢,崛起的中国呢?历史也是符合化学平衡中的勒沙特列原理的,中国要崛起,世界上总有势力去阻挡,然后,尽可一缓慢这个进程,却不可逆转这种趋势;
3.“斯蒂格利茨透露,遭受金融危机破坏后的所有国家,一旦接受IMF的援助,就会有同一类药方在等着他们:私有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
怪不得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不顾外交场合礼仪痛骂投机分子,并且还清在97金融危机后所欠援助款后发誓再也不求助于IMF;
4.“经过许许多多的战乱和衰退,老百姓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经济的自由就没有政治自由,没有经济平等,民主制度就失去了根基,成了任凭金钱玩弄的工具”;
当前中国“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稳定大于一切”貌似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我担心的是,没有教育公平则没有经济平等,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比例极具下降是一个危险信号;
5.“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指出,如果中国停止平均每星期几十亿美元的国债购买量,美国经济就会有大麻烦,但中国经济由于向美国出口萎缩也会有大麻烦,事实上,双方已经陷入了‘金融恐怖平衡’的状态”;
2007年6月出版的这本书里面,早已指出了08年开始的金融海啸的最根本原因;
6.“债务、债务,还是债务,人民币正在滑向债务货币的深渊。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没有美国如此“发达”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来吸纳这些增发的货币,这些流动性的泛滥将集中在房地产和股市债市,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能够遏制这些领域的‘超级资产通货膨胀’,日本当年的股市神话、房地产狂热将在中国重现。”
这分明就是中国股市大牛市的写照……
…………
这样引人深思的片段,其实还有很多;作者的核心观点是:
1.“垄断会产生超额利润”
2.“金融是所有经济市场中最高的领域”
3.“许多金融野心家试图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货币领域施行垄断,并获得巨额超额利润”
4.“债务化的美元、私有化的美联储”多年的发展史就是经典案例
5. 信心和黄金是击溃这种形势下“货币战争”的法宝,金本位制度是克敌制胜的利器
当然,逻辑上看似毫无漏洞,但金本位制度是否可以适应今日经济之发展,是否能跟的上当今师姐经济极度繁荣所需要的货币量?仅此一点,便可击溃整个逻辑大厦。 
可以说,货币制度从金本位、到金块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再到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即法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再到周小川最近提出的超主权货币体系,其实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不可否认,每种货币制度都存在一定硬缺陷,但这不能成为全盘否定的理由,这是一个“几害相权去取其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