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58 9
2009-08-07
2009年08月06日 13:43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半年前的一桩抄袭事件,而且当时已在小范围内处理过,如今突然在媒体上曝光;曝光时机又是那么微妙,正逢当事人要角逐中科院院士之位,有这么巧的事么?
  不过此时此刻,再谈“阴谋论”已然不必;因为民间有句俗话:“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话糙理不糙啊。
  事到如今,站在“危机处理”的角度看,也许最可遗憾的事情,就是事发时没有下重手,而是以批评为主,“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轻描淡写地消化了此事;没想到终于被“有心人”发掘、放大、发酵。试想,如果在发现论文抄袭的第一时间,就“自曝家丑”,并严肃地按照学术道德规范处理此事,还会有后来的这些纷纷扰扰吗?
  不过,如果我们能站得更高一些,就会发现,只要学术圈的潜规则不改,没有周祖德事件,也会有李祖德、王祖德;就算不发生在武汉理工大,这类事件也完全可能发生在其他大学。

  “学生写论文挂上导师名字,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署上别人的名字,学生不是傻瓜,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1、挂名有额外的好处;2、不得不挂名,否则要吃亏;3、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挂名也不心疼。
  如果中国学术圈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等着一起又一起的丑闻爆发吧。而那些掌握中国学术圈话语权和规则制订权的人们,应该十分谨慎:当你们不再爱惜自己的名字,允许别人随意“挂”你们的名字,那么,你们的名字蒙羞,将只是迟早的问题。
●李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7 10:43:01
潜规则还不止这些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0:44:31
急功近利之下大家都会遵照各取所需的规则去行事,管它是不是潜规则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0:58:01
哪里都一样,都是中国氛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2:30:28
其实现在挂导师的名字发文章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很多期刊都不愿刊发研究生的文章,它们看重的是作者的学历、职称、资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12:40:03
好象国外也有的.   最近读了一篇文献,  想要其数学附录, 给第一作者去了EM,  结果最后是第二作者给我寄来了.信中说是第一作者通知他的.怎么感觉文章就是第二作者写的,第一作者署名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