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87303 184
2009-08-10
国内劳动经济学方面知名学者
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各位补充
田小宝:男,1953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河北藁城。19739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8月毕业于山西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年,通过劳动部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审取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现任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和首都经贸大学客座教授。

  1982年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劳动人事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先后从事资料员、课题研究、科研组织等工作,1986年任劳动科学研究所科研组织处副处长,1989年任科研组织处处长。1990年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199212月任劳动部外事司副司长。19945月任中国劳动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同年10月,当选为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199610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986月任中国劳动学会专职秘书长。19994月起任现职。

  在劳动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曾参加国家六五七五计划期间重点科研课题——《我国用工制度改革研究》、《中国工资体制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并担任主报告起草人。两个项目成果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劳动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了劳科所第一个《劳动工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究。参与主持了《我国劳动科学学科体系研究》。组织编辑《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和多种相关专业书籍。

  在中国劳动报社工作期间,组织开展劳动法与中国就业万里行大型调研采访活动。组织编辑了《中国妇女权益法律问答全书》。两次获新闻界总编辑新闻摄影金奖。一次获中国产业报协会新闻论文三等奖。

  1995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执笔起草《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报告,由中央党校印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

  2000年,主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劳动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主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信息库和网络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和规划工作。

  2007129日《人民日报》(理论)上发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0 00:04:52
李实1956104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1976-1978年曾在江苏省铜山县插队。
1978--1982年在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82--1984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1985-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曾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86年)、副研究员(1991年),研究员(1996年)。20057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现在职位: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包括发展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包括:收入分配、公共政策、贫困、劳动力市场。

国际交流:在过去20年研究工作中,多次前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进修和合作研究。这包括:

12002年,日本一桥大学任教授;

21991-2006年期间,8次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进行合作研究;

31993-2005年期间,9次前往瑞典哥德堡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419908-1991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519869-198710月,荷兰伊拉斯姆思大学进修。

过去5年出国情况:

12002年,前往日本一桥大学任教授

220048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术访问

320057-8月,前往瑞典哥德堡大学合作研究

42006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合作研究

荣誉和奖励1. 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

2. 1996年、2000年、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3. 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4. 主编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2005》获200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00:06:27
常凯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我国劳动关系学科创始人
1.19981月和19992—4月,两次应邀赴港讲学。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工联会、香港职工会联盟和香港劳联等大学和劳工组织,分别做了题为《中国的劳动关系和劳动立法》、《中国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国企业福利制度》、《中国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市场经济与工会的作用》等学术演讲。
    2
19986月,应邀赴河内为越南劳工总工会讲学,题为《市场经济与工会》。听众为越南劳动党群工部副部长、越南劳工总会副主席及产业工会和各部门负责人等。

    3.1999
9月,赴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等地,与政府劳动部门和劳工组织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4.2002
8月,应俄罗斯法律家联盟邀请,以中国法律家代表团成员身份,赴莫斯科、诺夫格勒得、彼得堡进行学术访问。

    5. 2001
1月赴美国哈佛大学、东北大学,华盛顿大学学术访问。并在美国华盛顿举办《国际劳工公约与中国的劳动法律》讲座,听众为美国劳工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

    6.2002
8月,赴瑞士国际劳工组织(ILO)总部和法国学术访问。

    7.2002
5—20035月,受聘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劳动法研究》(两学期),为本科生开设《中国人权论》(一学期)。

      
主要开设课程: 劳动关系学、劳动法学、劳权研究、国际劳工标准和劳工公约、劳工运动史、劳工组织和劳工状况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00:07:03
杨宜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职称: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

1963 10 月生于中国湖北省宜都县(现为枝城市)。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原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系经济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曾在国家计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局、国务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办公室和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工作过,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物价》杂志副主编、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有关宏观经济、工程咨询、人口与就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社会保障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有关政策建议多次获得中央领导的批示,有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计委科技进步奖 ,并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经常发表文章。现兼任科技部国家科技发展咨询顾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注册工程咨询师(投资)、中国员工福利研习会顾问,中国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网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理事。

现在辽宁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并为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暨南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人口、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科研成果:他先后主持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研究》、《九五期间就业形势总体分析与对策》、《养老保险若干难点问题研究》、《我国失业的测度、警戒线及若干建议》、《困难地区和困难行业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研究》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11 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其中 3 个课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跟踪研究(院 2002 年基础性研究课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业问题研究( 2002 年中国经济学术基金资助项目)》、《今后三年我国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 1998 年院重点课题)》)担任组长, 5 个课题(《社会稳定形势跟踪分析和对策研究( 2001 年宏观院重点课题)》、《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判断及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 2000 年中国经济学术基金资助项目)》、《社会稳定形势跟踪分析和对策研究( 2000 年宏观院重点课题)》、《解决企业社会负担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1999 年宏观院重点课题)》、《社会稳定形势跟踪分析和对策研究( 1999 年宏观院重点课题)》)担任副组长,其余 3 个课题为参与;与此同时,还担任过 ILO “地区经济发展项目顾问和 UNDP “社区就业项目首席经济学家。并且参加 2003 3 月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讲座的备课工作。

  近年以来,先后在公开刊物和内部刊物发表有关论文 ( )160 余篇,累计 80 万多字,先后与人共同主编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博士论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丛书》、《中国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丛书·社会保障卷》、《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判断及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业问题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跟踪研究》,  出版了《失业冲击波--中国就业发展报告》、《公平与效率--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中国转轨时期的就业问题》等专著。

  获奖情况:

  曾获得 1996 年度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 年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在此期间 , 先后获得有关课题、论文 ( ) 奖励 28 次。国际交流: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杨宜勇先生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欧盟(比利时)欧洲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德国埃森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在欧洲公共管理研究所和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做客座研究员。 1997 年,被英国剑桥国传记中心收入《国际传记词典》(第 25 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00:15:59
杨河清 ,汉族 经济学博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负责人、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名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
  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人才学、证券经济


  近5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权威期刊4篇、核心期刊18篇)
  近5年主持的重要研究课题:
  主持在研: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研究”。非公经济高层人才综合评价研究过劳问题研究北京市劳动人事科学30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就业能力开发研究  
3年的科研获奖成果:
  论文论人力资源开发与资源量、资源构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特刊)》2001.5。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2003年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的重要平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若干思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2。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2003年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文章:知识经济呼唤灰领人才获第五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一等奖(2005年)
  主编《劳动经济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
  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
  《现代日本的社会保障》(译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月。《社会保障精品译丛》著作之一。该译丛获引进版社科类优秀图书奖(国家级奖)。
  主持的课题企业经营者(层)薪酬激励机制研究被认定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优秀成果(2005年)。
  专著《企业经营者(层)薪酬激励机制研究》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研究课题《我国人才安全问题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第五届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0 00:16:48
姚先国男,1953 2 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2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 获硕士学位。1985 年至1987 年在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企业经济系、慕尼黑大学国民经济系进修。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劳动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LIPP)主任。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等职。自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 年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同年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3 年度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熟谙英德两门外语,曾在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访问、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转型理论与经济改革。

  出版学术著作17 部(含教材)。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Applied Economics》、《The Chinese Econom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30 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承担研究项目共30 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7 项,省部项目9 项。近三年(2002-2004 年)支配科研经费共523.8 万元,年均174.6 万元。主讲课程:比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政治经济学前沿专题;已指导硕士生60 余人,指导博士生43 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