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出现原因: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与有效
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1、特点:周期短,世界性,典型性。第一次:1829
年,英国,表现其强大,10 年——6.7 年。
2、标志:危机的规模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数量:1873 年、1882 年(涉及到中国,上海市
场萧条)、1890 年、1900 年、1907 年、1913 年。
二、1873 年危机特点
1、时间缩短;2、典型性:英——德、美;3、不
平衡性;4、重工业受打击大:资本主要投向重工业,
产品卖不出去;5、物价大幅下调;6、竞争对手增
加;7、农业危机并发。
三、世界性农业危机(1870 年5 月~1890 年3 月)
1、表现;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交替出现。范围:
西欧。
①农业危机持续20 多年,影响到农业购买力下降,导
致工业购买力下降——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交织在一
起,工业危机频繁爆发(中国也受到相当大的波及)
②工业危机,工业产品卖不出,对农业产品原料需求
下降。工人大量失业,对粮食有效需求下降。
2、原因:(1)粮食供应量大大增加,但需求量并未
相应增加。
◆供应增加原因:科技发展,亩产量提高,开荒能
力大大增强。
◆需求不高原因:第一,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减
缓(经济发展,人口存活高,寿命长)。第二,科技发
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体力劳动下降。饭量减小,粮
食需求量减少。第三,替代品增多。
(2)运输价格直线下降。
芝加哥——纽约(铁路)1868:42.6 先令/蒲式耳
1880:19.9 先令/蒲式耳;1890:14.3 先令/蒲式耳
纽约——利物浦(海运)1873:7.7 金法郎/蒲式耳
1882:3 金法郎/蒲式耳;1884:1.6 金法郎/蒲式耳
(3)美、澳、新农业占优势:①这些国家是初次开发,土地
没有所有权,地租很低;②土地肥沃,天然的肥料,不用化肥,
生产成本降低;③地租低可以实行规模化经营。
印、俄农业占优势:
太落后,保留封建残余,农民对地主是人身依附关系,
工资价格极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低。“饥饿输出”——以上几
国农产品一旦到达欧洲,就是欧洲的灭顶之灾。
3、渡过危机办法
(1)自然调节:欧洲农产品无力竞争,大量农场主
破产,土地抛荒,造成结果:①供应减少,价格上
升;②购买荒地,规模经营。
(2)消极调节(人为):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现在的日、韩就是这样。
(3)积极调节(人为);改变农产品结构:粮食—
—经济作物(甜菜)。
◆中国:应改变农产品结构。
●问题:为什么出现“工业的春天,农业的秋天”?
答:工业发展,粮食供应过剩,价格低;劳动力的
机会成本高;生产资料成本高;难以机械化、标准
化;农产品完全竞争,没有垄断性。
“落后的优势”:①比较优势:劳动力便宜,土地价
格低,污染小,自然环境好,有利于生产绿色产品。
缺点是组织成本,管理成本高。
中国农业出路:两条腿走路①扶持种粮大户(自愿
交出土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②30 年联产
承包不变。人口多,劳动力难以向外转移。
第十二章 一战时期的世界经济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各国实力的不均衡:
1、英国衰落:
①辩证法反映: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具体来说,资本输出,技
术输出——落后国崛起——竞争加剧。
◆技术迟早会被他人再创造出来,不如卖出去以赚钱培育国外市
场。
②劳动力成本高;
③民众心态变化:讲享受、讲民主、讲自由,劳动积极性下降。
2、德美崛起:
①辩证法反映;②政治清明,组织成本降低;③劳动力成本低;
④民众积极向上。
◆现代化政府,对社会资源有相当的支配度,有相当的现代化导
向,文官政府缺乏力量,要依靠军政府。(德国的俾斯麦政府、
美国的林肯政府)
二、战时经济分析(特点)
1、 国有化、统制经济,将有限资源用到最应该配置的方向上
去。
2、 限制民主自由,不许游行罢工,民主生活战时化。
3、 扶植大企业,组织卡特尔,限制竞争(容易控制)。
◆问题:
1、落后国家如何奋发图强?
政府作用巨大:政治清明,对社会资源有相当控制度;现
代化导向(宁要贪污犯,不要大笨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大力
发展对外贸易。
2、英国为何对德宣战?
3、英国何以赢得大战胜利,德国为何失败?
英:老牌经济强国,海外资源丰富;表现出衰落超势,美国帮助
她,感到放心;英国与其做生意欠债多;英国统治经验丰富,按
国际规则办事。
反观德国:爆发户气质,趾高气扬,追求有力、有权就是真理,
不按牌理出牌,这是韦伯最担心的。
4、国有化合理性何在?社会民众生存受威胁;战争威胁,社会
稳定经营化。
三、大战对世界经济影响。
1、积极方面:①参战国走出经济危机,走向“战争景气”。②“第
三国”经济被带动。美、日等国,与战争双方做生意,发战争财;
债务国——债权国;亚非拉殖民地国家,宗主国退出当地市场,
殖民地国家企业获得发展空间。
2、消极方面:①宝贵的人力资源用于非生产性配置。②物质设
施损失严重;③世界贸易总量下降,只有战前的40%。相互冻结
资产。
3、世界性力量对比转变:英、法、德衰落,苏俄退出,美日崛
起——引伸出新问题;债务、赔偿问题。
《外国经济史》作业
几点要求:(1)最迟在8 月15 日前交;(2)可通过Email 发过来,也可交到经济学
院周建波老师信箱。Email:
zhoujb512@263.net
1、为什么会有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对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有什么
影响?
2、为什么英国最早爆发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世界面貌的?为什么工业革
命后,出现了重商主义向经济自由主义的转变(30 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大英帝国的衰落和德、美两个新兴国家的崛起,请分析英
国为什么衰落?德、美为什么崛起?不发达国家怎样才能成功走上现代化道路(20
分)
4.现代周期性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经济危机总是先表现为金融危机?周
期性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关系如何?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战后会有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出现?联合国的出现对二战后长达五十多年的和平
起了什么作用?(30 分)
5、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总是要出现从小生产到大生产的转
变? 在农业经营方式由小生产向大生产转变方面,你如何看待苏联的集体化(也
包括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道路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20 分)
6、苏联和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国有化运动?它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表现在哪里?
7、通过对外国经济史的学习,你对于唯物辨证观念是怎么理解的?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