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周年祭”:黄金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
第一财经日报:徐以升
到9月中旬,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即将迎来“周年祭”。对于此次危机最宏大的思考,莫过于危机是否会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二十国集团华盛顿、伦敦峰会上,该议题虽然未能占据核心位置,但却赢得了广泛的讨论。在中国近日组织召开的全球智库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智囊人士也将讨论议题聚焦在了货币体系改革。
讨论的焦点,表面上是美元会否因危机而失去全球主导货币的地位,甚至因经济和财政体系的危机,导致美元出现过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信用纸币崩溃,以及谁会在新一轮的货币竞争中上位等。
而讨论的深层次角度则是,在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如何为信用货币寻求一种总量控制之锚,黄金会不会重新以某种角色发挥作用。
8月6日,在由《第一财经日报》读者俱乐部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联合举办、世界黄金协会特别支持的“全球纸币信用危机与黄金未来角色”研讨会暨《黄金保卫中国——共和国60年新攻略》新书首发活动上,多位嘉宾对此发表了观点。
危机“周年祭”:黄金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
徐以升
向松祚:黄金保卫不了中国,怎么办?
针对会议的主题,我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我认为黄金保卫不了中国。原因非常简单,即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早已超越了黄金主导国际货币的时代。我们设想一种极端的现象,即中国买了全球的黄金,对全球经济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储备黄金还不如储备原油、铁矿石。
第二,如果黄金保卫不了中国,中国应该怎么办?
目前有几个思考的角度,一是超主权货币思路;二是推动区域货币合作;三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我了解的情况,跟市场的一些讨论并不一样,即美国奥巴马政府没有任何意愿坐下来跟大家谈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美国政府的观点是,美元就是现在的国际货币。现在改革美元,美国政府是不答应的。既然不答应,我们就应该努力分享美元的霸权。我们只能把自己做大,做大之后才有谈判的筹码。
因此,中国的核心考量,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能够成为真正重要的国际货币。未来即便不是美元、欧元、人民币的三足鼎立,也要使得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之一。只有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非常重要的成员,大家才有机会坐下来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对于观察美元的前景以及如何衡量中国在美元资产方面的权益和风险,我想提供几组数据。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从3%上升到7%。经常账户赤字按5%算,美国GDP按14万亿美元算,5%是7000亿美元,6年简单相加为4.2万亿美元。6年时间,美国对外国的负债简单相加起来相当于GDP的30%。实际上美国对外的负债只有3.4%。
为什么债务下降了呢?美国人讲得很清楚。第一是让美元贬值,因为债务是用美元计价,其他货币升值,投在美元里就要折算汇率差价。对于美元贬值,有人认为根本不担心美元贬值,也不担心美国欠外债,也不担心财政赤字、经常赤字。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美国不会任由美元贬值,贬值对美国也没有利益。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一厢情愿。美元贬值对美国是有利益的,而且是巨大的利益。
第二,在对外投资上,美国要求进入其他国家利润率高、成长性好的行业,比如金融行业。美国在外国的FDI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美国的投资收益率,比如国债投资收益率。(向松祚 货币学家、
太平洋[19.72 0.92%]证券研究所所长)
张庭宾:黄金保卫真实财富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生死攸关:黄金保卫中国人真实财富”。其背后隐藏的主题是“美元信用危机与中国财富大患”。这个患有多大,我相信这个患比上一轮中国A股的“过山车”还要厉害。
我所预警的,是美元的全面信用危机或者说美元的货币危机。从现在开始,我认为要高度警惕未来3年内美元纸币的大崩溃,旧美元严重贬值,之后新美元与黄金重新挂钩。这会导致中国对外美元投资严重缩水,对内则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通胀。
我的建议是,不再购买美国国债,适时减持美元资产,大规模增加黄金、石油等储备,特别是官方和民间机构大幅增持黄金。
得出以上结论,第一个依据是美元纸币的灾难。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美元纸币现在进入了衰退周期。二战之后,美国各方面的实力在全世界都比较领先,但到了2008年,美国的GDP占全球是23.44%,欧元区已经超过了美国。危机之前,美国金融业高度发达,但危机后极度破碎。二战结束时美国拥有官方黄金储备2.02万吨,占全球存量黄金的75%,但到了2008年只有8130吨。即便是对世界石油资源的控制力也在减弱。尤其是,美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赤字加剧,定量宽松政策摧毁信用纸币的最后合法性。可以看到,美元背后各种支撑力在下降,越来越脆弱。
第二个依据是黄金的角色。如果进行系统梳理,会发现,黄金从来没有离开过纸币,黄金一直是美元的货币之根。对于黄金问题,美元势力在现实中的言与行高度相悖,美联储的核心资产是8130吨黄金,这是绝不出售的。另外,黄金是作为他国参加IMF最重要的资产抵押。再从历史上看,美元崛起的货币史,其实就是美联储不断增持黄金储备的历史。1895年美国财政部黄金储备12.3吨,1913年美联储成立的时候是96吨,一战之后达到6172吨,二战之前达到了1.5万吨,二战之后达到2.02万吨。
由此可以看到,黄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纸币的先行指标。为什么欧元可以做起来呢?欧洲从1945年之后黄金储备几乎为零,后来才不断地增加。欧元成为了国际交易货币,黄金储备是它的先行指标。
由此可以看出纯信用纸币和可兑换黄金纸币的根本区别,即黄金是上天或上帝发行的货币,纯信用的纸币则是政府和特殊利益集团发行的货币。可兑换黄金的纸币是由上帝信誉保障的纸币,是使用货币的人们以天道制约政府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它是人们与政府或特殊利益集团间的公平契约,是经济自由的核心。
中国应该如何来应对美元的崩溃呢?国家能做的是大规模增加黄金和石油、铜的战略储备。坚决不再购入美国国债和美国金融衍生品,并且抓住机会适时抛出。同时要限制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因为这种并购的本质,是以美元资产置换中国的实业资产。
对于个人投资者,我的建议是将资产的10%~20%配置黄金,是买实物黄金而不是买纸黄金,而且要长期持有。未来个人认为黄金每盎司5000美元是中性评估,现在2000美元以下的黄金价格都是被严重低估了。
综合来说,未来,黄金和美元的较量,黄金已经开始占上风,美元已经在间接败退。我个人认为,美元大崩溃的局势已经形成,有人认为是5年~10年。但我认为,会比这个快。这个大趋势对中国是战略利好,但是会造成短期的阵痛。如果中国能迅速增加储备黄金,将是历史机遇。(张庭宾《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黄金保卫中国》作者)
乔良:黄金规模与全球经济不匹配
在经济学意义上,信用是一种特指的借贷行为,不是一般的诚信。这种行为有四个基本原则:第一,信用是以收回本金为条件的付出,与以偿还本金为义务的取得。以取得利益为条件的贷出,支付利息为前提的借入。第二,在借贷产生的信用关系中,货币或实物被借出,所有权没有被转移,只是使用权发生了变化。第三,贷出方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建立的。第四,信用关系中借贷双方都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结果。
在1971年8月15日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前,所有关于信用的经济学理论都建立在这样的原则之上。1971年8月15日,美国人颠覆了这个理论。但问题的关键是,理论被颠覆之后没有往前走——美国人让世界继续保持了对于传统理论的认知,但是,美元自己却大步向前进了。大步向前,就是改变了债权人、债务人的关系。在信用货币之后,美国创造了债务人的特权。
例如,美国从中国买一辆车,如果美元和黄金挂钩,美国可能要付3盎司黄金,在脱钩之后,付的是美元,但100美元的成本是4美分——当然这样的美元还是有购买力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怕赤字。因为,这意味着美国用几乎价值为零的纸币从全世界换到实物。
美元当今之所以是主导货币,一是由于美元的货币结算地位。开汽车要烧油,用油就要用美元,这造成全球性的美元需求。二是国际金融危机让发展中国家主动积累更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三是美元背后有美国主导的全球军事力量。
但以上所有的情况,违背了我在最开始讲到的经济学上信用的四条原则。原则是,借的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但美国人在借钱的时候,把所有权和使用权一块儿拿走了。表面上所有权还在中国人手里,我们持有几千亿美元美国国债,但是,美国可以不断地借,并且拿新借的钱还上次的钱,拿后天的钱还今天的钱。美国人通过这种新的借贷方式,完成了资本信用的一次大转型。
我的结论是,自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完成了历史上一次最大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行动。
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如何?如果美元难以为继,全球货币纸币向何去?我个人觉得很茫然。现在有很多方案,如多元信用货币共存、超主权货币、回归金本位等。
我觉得,黄金本位应该说符合货币之船都应该有一只锚的原则。但我有一个顾虑,即黄金的规模与全球的经济能不能够匹配。在得出结论之前,我认为,人类进入了两难状态:没有等价物的不可兑换纸币,其结果必然是滥发或者是制造通胀。如果有等价物的信用纸币,规模不够,势必要束缚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在两难问题之间我们怎么解决,需要深思。
即使我不认为将来黄金能够回归到货币的王位上来,但我本人丝毫不怀疑黄金的保值作用。(乔良 空军少将、《超限战》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