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531 2
2009-08-11

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0%的大广告客户在Facebook做广告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超过80%的主要广告客户正利用Facebook进行推销,这表明美国企业界正开始接受社交网站作为一种主流广告平台。

  报道称,这标志着一种惊人转变,大企业最初对于在社交网站上作广告心存疑虑,因为网站用户似乎对广告有排斥心理,而且企业担心其标识可能与一些冒犯的内容同时出现。

  然而,如今月访问量达到3.4亿人次的Facebook表示,美国百强广告客户中有83家正在使用其网站,包括强生(Johnson & Johnson)、耐克(Nike)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这个百强名单是由研究公司AdAge制作的。

  “每个客户都希望和我们讨论Facebook,”Havas Digital美国董事总经理艾德•蒙蒂斯(Ed Montes)表示。“自谷歌(Google)之后,我们还从未见过客户如此一致地热衷于一家公司。”该公司的客户包括西尔斯(Sears)、Expedia和法国航空(Air France)。

和以前大型品牌的互联网广告不同,Facebook上的广告不是抓人眼球的醒目广告或横幅广告,而是更加低调,与网站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通常这些广告会邀请用户与企业互动,指引他们访问一些网页或使用某些应用程序,让他们成为公司的粉丝,定期接收最新消息。

  “Facebook正努力打造一个平台,让消费者和企业能够以创新的方式互动,”蒙蒂斯表示。

  星巴克(Starbucks)在其Facebook页面上有370万余名粉丝,而可口可乐(Coca-Cola)有350万余名。

  “如果你浏览一下个人的档案主页,就能发现即使没有广告,也有许多商业行为,”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乐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表示。

  企业在Facebook上创建粉丝页或设置应用程序是免费的。Facebook也不打算从其应用程序上日益增加的电子商务收取佣金。

  然而,桑德伯格认为,这些免费服务的有效性,正推动大型品牌在网站上做广告。过去一年里,开始在MySpace上展开广告攻势的企业也有所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2 06:53:08
为什么校内却要转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06:54:00
校内网在首页发布公告,宣布更名为人人网。

昨天下午,登陆校内网的用户发现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这家目前国内最大的校友类SNS网站在首页发布公告,宣布更名为人人网。联系到最近一周以来,在国内各大论坛上出现的关于千橡集团将在一周内关闭校内网的帖子,校内网昨天的公告,算是正式宣布校内网引退SNS江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转型为面向所有网民的平台。

千橡集团旗下虽然产品众多,校内、Kaixin、猫扑也都为人熟知,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但是在各个领域,都未能坐上头把交椅。在SNS社交网站方面,显然Kaixin001独占鳌头,校内网和Kaixin都难以撼动其地位。尤其校内网用户群结构单一,学生为主的用户群购买能力有限,广告价值大打折扣,同时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就意味着用户群的迅速流失。而在社区论坛方面,猫扑更是处处屈居于天涯之下。

在校内成立之初,“校内”这个名字很好地避开了与Kaixin001和Kaixin的正面冲突,细分的学生用户群,为网站建立初期的顺利存活奠定了基础。不过随着校内网的发展壮大,以及老用户毕业离校带来的用户流失,这个名字反而成为了发展的障碍。细分用户的同时,其实也是限制了用户的拓展。

千橡的校内网正遭遇赢利的困境和发展的瓶颈,而Kaixin与Kaixin001的山寨之争也悬而未决,不久之前天涯社区十周年的改版、以及以百度贴吧为代表的其他亚文化社区的兴起,更让猫扑的处境越发艰难。在几方面的压力之下,千橡的战略调整几乎是迫在眉睫了。

校内网更名人人网,或许只是战略调整的第一步。千橡的最终目标,很可能是将旗下的几家网站整合到一起,进而争夺社区网站的头把交椅。不过目前千橡并未确认这一猜测,反而表示内部暂时没有整合旗下SNS平台的计划,认为校内和Kaixin“单独发展的都不错,具有广泛的用户群,因此目前没有整合的必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千橡旗下SNS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一个是以人人为基础的沟通平台,另外一个是以kaixin为基础的娱乐平台。

但是,如果校内网不继续向着整合的方向前进,而只是简单的改名就想让“校内”转型成“人人”,未免有些一厢情愿。当校内网转型不再重点面向学生群体,那么学生在选择SNS平台时,又有什么理由首选人人网,原先因为细分用户而吸引的学生群体,又有什么理由对人人网保持忠诚?另一方面,即使改了名字,人人网的用户组成仍然以学生为主,非学生群体选择SNS平台时,又有什么选择人人网呢?

夹在中间的校内或是人人,似乎陷入了某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是机遇?或是挑战?千橡下一步将去向何方,竞争对手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对于每天深夜仍在偷菜的我们来说,没有人是局外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