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是,7月CPI同比下降1.8%.,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2%。这个数据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就业困难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保民生核心是保就业
7月份的CPI数据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在继续,今年以来一直处在向下的态势。它考量的是物价水平在居民生活领域的情况。最新数字显示,生活日用品依然供过于求,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供应增加,消费没有随之增加。另一种情况是供应没有变,消费下降。笔者认为,应当是后一种。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影响,一是外向型企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由于缺少收入,消费水平下降;二是近几年来,国家的信贷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全力扶持房地产业,大力压缩中小企业贷款,因而有半数的中小企业处在极端困难之中,许多中小企业关门歇工。企业在困难之中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非常困难,以至于不停地裁员,或者无奈到企业关停并转。前不久,北京青年报报导有浙江中小企业老板将工厂关闭了,拿出资金到大城市购房保值就是典型。在顺境时我们没有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在困境中要实现升级换代,这个难度太大了。我们应当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眼前应当先保证就业,以最大努力来实现就业。
工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小企业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从7月的数据来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8.2%,这一数据更是值得关注。笔者据此认为经济回升的态势没有得到基本确立,还需要努力。因为,从前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复苏情况在继续。工业品的价格回落幅度较大。比如,山西的焦煤,从最高峰将近1200元/吨下跌到600元/吨左右,然后再缓慢回升。工业品价格指数回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价格过高,回落到供需均衡的水平,一种是过了均衡点后,市场需求继续减少或大量消失,产品需求继续跌落。市场的供需两旺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担心以后还会涨价,被迫杀入市场,比如房市;一种是企业困难无法周转,被迫跳楼在甩卖。看起来市场很火,实现是严重困难的前兆。我们面对的是供销两旺但是生活资料价格继续大幅度下跌的问题。这是经济学传统教科书没有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工业经济困难是由两个原因构成,一是经济危机后通胀预期,资金流入楼市与股市保值。一个是许多中小企业因经济周转困难而跳楼大甩卖问题。最大的难点是有限的资金过多流入楼市与股市,实体经济缺血,银行过于亲睐楼市的保值功能,楼市高涨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大家对企业的困难不是去救治而希望是等其自然转好。中小企业越困难资金越少,越困难越得不到贷款,连缓和一下的空间也没有,只有每况愈下。中国的经济研究人员最大的问题是,许多人是书本知识,没有实践历练,看问题看不准。在现象面前过于乐观。希望学者们沉下心来,拿出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摆脱困境,保证就业。要知道,中小企业占国家GDP的60%,更占去城市就业人数的80%。
中小企业是就业之本,是社会稳定之本,是可持续发展之本,只有努力去扶持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顺利生长,我们的经济才能顺利走出困境,实现再次振兴。
应当审视政府资金投入方向,保实体经济需要雪中送炭的财政投入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全面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市场上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强的通胀预期,那么,值得思考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需不需要有所调整?应怎么调整?
笔者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国际上屡试不爽的应对措施,不值得怀疑,应当坚持不懈。但要注意的是巨大的财政投入是否投对了地方。目前绝大部分是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近几年来,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已经过度投入,超前投资,超前消费,许多城市不大,大马路、大广场却比国外的超大城市毫不逊色。究其原因,一是城市建设需要形象工程,当然也是招商引资需要。二是近些年政府从房地产这一块,包括出让土地这一块有了巨大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也增加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发展。三是与一些官员的腐败有关,没有项目投入,就没有腐败机会,就没有办法化公为私。在我调查的多个城市,许多基础设施投入都是超前消费了。道路平均流量不大,仅仅满足了高峰期的需求,而高峰期需求过高应当在城市规划中解决,而不是增加投入来解决。一个偌大的停车场,白天没有车停,只到晚上小区居民回家了才有车,一些城市高架桥原本可以通过功能调整来解决,或者用小型的交通设施来解决,五千万能解决的问题,要花出两个亿做大转盘,高架桥来解决问题,贪大求洋,形象工程不在少数。一条环城路修成了,不多久在其外环再修一条环城路,中国的许多城市修环城路快有病上瘾了,二环三环甚至四五环。研究美国的许多新城市建设道路全是米字形骨架,我们显得浪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