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88 0
2009-08-13
7月31日,海通证券(17.90,-0.33,-1.81%)首席机械行业分析师叶志刚的办公电脑被正
式封存,知情人士称此举是为了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叶志刚的前女友举报其与私募合
作,获利上千万,此事监管部门已经介入。”知情人士透露。

    证券业界人士对此事议论诸多,研究员利用其影响力代客理财甚至与私募合作被视为
见怪不怪的潜规则,而叶志刚此番被调查,被北京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评价为“这是一个
好的信号,市场在变得健康。”

    金牌分析师

    现年35岁的叶志刚原本前途无量。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的他,从2006年2月至今,在海通证券研究
所任首席机械行业分析师。2006-2007年带领海通机械小组连续两年夺得 《新财富》行业
排名前三、21世纪金牌分析师机械设备类第二。

    接近叶志刚的人士称,他为人低调,而且工作勤奋。

    “此前10年工科学习经历使我具备了扎实的机械知识功底,在业内拥有较广泛的人脉
资源,凭着我对证券分析行业的热爱和兴趣,研究工作使我找到了一个快乐执着的自我。
”叶志刚曾公开透露过自己的心声。

    据《新财富》杂志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里,参与该评选的分析师们人均撰写报告45
份,其中,撰写报告最多的便是海通证券研究所机械行业分析师叶志刚,一年中共撰写报
告121份,相当于每周都要撰写2-3份报告。

    入行不到三年,便屡屡在研究员评选中入围三甲,叶志刚的事业开局可谓顺风顺水。

    “海通的工资不高,研究员奖金按新财富名次来,排名是看前一年的新财富排名。”
一位了解海通证券人士介绍,“按行业普通分析师来算,月入也就是3万左右,去年行情不
好,就算有排名也不会有多少奖金,叶志刚他去年的年收入最多不超过60万。”

    而业界普遍传闻,叶志刚和私募合作,赚了1000万元。

    熟悉分析师行业内情的人士透露,“我觉得他是一念之差,做这个事情的机会不是天
天都有的,早些年一般好的研究员,都有资金跟着,相互捧场,研究员说了就涨,信誉就
高,形成循环,但现在研究员年轻啊,没那么容易有资金跟,就找个常年的合作伙伴。”

    该人士透露,研究员和私募的合作路径通常是私募找到证券公司的研究员,研究员编
个报告发给机构,同时私募先用钱,把推荐的上市公司图形弄得漂亮点把趋势做出来,中
间研究员不断出推荐报告,但公募等机构资金争相杀入股价大涨后,私募便可以获利离场
,与研究员进行利益分配。

    “如果是这样做的话,研究员是在出卖自己的信誉,以后谁还会相信他的消息和报告
呢?”一位公募基金人士感叹,“作为一个有名声的研究员,这样做太草率地出卖了自己
的努力。”

    海通证券研究所多位人士均对此事保持缄默,而公司授权对外人士则称此事为叶志刚
个人行为,监管部门调查结果出来前不便评论。叶志刚的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信任危机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应该见多了研究员报告一推荐,股票高开低走放量跌,”一位证券公司研究人
员坦承,“这都是很潜规则的寻常事,国内的卖方研究员群体存在着信任危机。”

    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季先表示,对于监管部门调查券商分析师一事,
很多业内人士并未认真对待,只是认为相关分析师“点背”而已,明知故犯的侥幸心理依
然普遍存在。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在公开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证券分析师存在这种情况
,就是在调研时发现上市公司问题,在报告中却不对公众披露,而是采取“基金经理想听
什么,就讲什么”的策略。“如果定位在商业信息,定位在卖方为买方服务,建立在与基
金经理的利益互动基础上,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你对市场有效性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基金经理因为掌握了券商分仓和研究员排名打分的权利,研究员不得不迎合这些衣食
父母。市场上的其他群体则有着更多意见。

    “实话实说,国内的研究报告没几份是合格的”,上海鑫狮资产管理公司的迈克吴认
为,国内的研究员的报告主观因素太多,所以根据研究报告操作,大多数时间是赔钱的,
或者跑不赢大盘指数的涨幅。

    深交所也曾不留情面地指出,“一般而言,研究报告是分析师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公开
信息,加上分析师行业研究,达到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价值重估的目的。遗憾的是,近期
一种不良的风气正在一些研究报告中蔓延,过多的主观臆断和大胆猜测、甚至传言出现在
报告中。”

    深交所公开指出,某券商对H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公司主营产品VB2价格从240元/公斤上
涨至340元/公斤的说法,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大胆猜测“公司2007年业绩为0.77元,至未
来4个季度的业绩1.1元”,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另外,已经有证券分析师由于在网站上连
续发布不实信息,导致相关公司股价大幅波动,被证监会立案查处。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深交所所指的H公司事件就是联合证券研究员宋华峰对广济药业(
17.50,-0.40,-2.23%)的推荐,由于涉嫌参与广济药业股价炒作,并涉嫌利用职业优势买卖
该股票,宋华峰被深交所调查后,联合证券将其除名。

    海通证券研究员叶志刚涉嫌与私募合作牟利事件一经披露后,证券分析师的诚信危机
愈演愈烈,行业内也开始反思其背后根源。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认为,“分析师这么做要是在国外就是会被定罪,金融诈骗罪,在
国内的话不犯罪,只是道德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