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
作者:蔡昉,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定价:29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是一个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二元结构,这已经成为一个思维定式。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导致了体制和发展诸方面的巨大变化,与之相应必然要发生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年中,作者从经济增长、人口转变、劳动力转移、市场发育、宏观经济周期、参与经济全球化、制度建设等角度的观察和研究中,发现并论证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正在中国逐渐消失。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用发展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是达到了所谓的“刘易斯转折点”的阶段性变化。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这个转折的成功意味着一个崭新发展时期的到来,另一方面,这个转折期间充满了严峻的挑战。本书开创性地把发展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相结合,揭示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及其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总体上,本书分为三篇来论述。
在第一篇中,作者从中国成功的入口转变及其后果入手,通过估算农村劳动力的真实剩余现状,描述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再次论证了经济转折点的到来。
在第二篇中,作者从长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等角度着眼,论述在转折点到来的条件下宏观经济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同时论证了政府在其中能够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在第三篇中,作者揭示了在转折点到来之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涉及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建设和政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政策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目录
第一篇
第一章 人口转变与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变化
第三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形势
第四章 二元经济发展新阶段
第二篇
第五章 长期增长与宏观经济
第六章 转折点与宏观经济周期
第七章 参与全球化:平衡与失衡
第八章 二元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第三篇
第九章 库茨涅茨转折点
第十章 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
第十一章 自然失业与劳动力市场匹配
第十二章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第十三章 增长方式与减排激励
第十四章 十字路口的中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