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852 2
2009-08-14
2009年08月13日 16:04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报讯 现今的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日前在新民教育讲坛以“求解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局:教育体制和思想”为题展开讲座,他认为,盲目追求知识多、学历高的思想误区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症结所在。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办”,朱清时首先引述了钱学森的一段感叹,他随之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的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大师级拔尖人才却越来越罕见。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教育思想方面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总以为知识越多越优秀,学历越高越突出,所以学校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多。
  朱清时对此表示,事实上,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强;有时甚至要警惕知识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桎梏,因为如果所学的知识是垃圾知识,所学的文化是垃圾文化,创新思维就有可能被这种知识和文化扼杀。而要防止出现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彻底转变过分看重学历教育的思想,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记者 丰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5 22:44:10
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9 22:29:27
没有对现存知识的批判能力,当然就不可能有思维创造可言。任何知识,都必须要接受批判,而不是“学”。而中国的教育思想,恰恰太过强调“学”,而不懂得单纯的“学”对创造思维的桎梏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