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96 0
2009-08-15
传说在古代,舜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妃子就跑到湘水上去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泪洒青
竹,印上斑斑的痕迹,从此人们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也叫做斑竹。这就是今日各BBS上
斑竹这个称号的来历。
  儒家文化向来把灌水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门弟子颜回对上网灌水着迷,躲在破
旧的网吧里(居陋巷),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箪食),往肚子里灌一壶水(一瓢饮),结
果少年白发、深度近视。这种好好学习天天灌水的精神,使他成为安贫乐道的楷模。
庄子也非常欣赏灌水的乐趣。庄子的寓言中,充满了对灌水的智慧。其中《秋水》一篇,
最是阐释灌水的奥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天下后,嬴政对灌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
献包括:统一上网带宽(车同轨),统一发帖语言(书同文),统一帖子的字节数标准(
度量衡)。从此全国各地的子网汇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灌水也被中国人看作勇武的象征。人常说绛灌之勇,就是指绛侯和灌婴,这两个是汉
初功臣。灌婴从小灌水,练得一身好功夫.史记上说灌婴“战疾力”,大破项籍、韩信和
英布,官至丞相,封颍阴侯。从此人们就把猛将称作“勇冠三军”。此后更出了个关羽,
水灌七军,于是成为了“武圣”。后人记叙关羽和他的同时代人时,面对这个灌水人才辈
出的年代,只好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魏晋时期的人物以清谈著称(也就是在聊天室中斗嘴),偶尔跑到室外郊游,他们就
会选一个有茂林修竹的水潭,玩曲水流觞的游戏。也就是往帖子里灌水,然后把帖子放到
水池里传给别人,别人收到了帖子就喝掉水,另外再跟一个帖子。

  唐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官员都须经过灌水考试才能上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各
路高手鱼贯而入考场,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天下英雄,尽入吾论坛中矣!”这时身边的
魏征提醒他说:“别灌太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在这个朝代中还出现了唐诗这么
一种灌水的形式。其中李杜二人成就尤高。李白的著名灌水诗中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多么宏伟的灌水气象啊!他又有一首咏论坛的:“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歌颂了在灌水中结下的友谊。

  继唐诗后的宋词则又是另一番灌水风光。后人把宋词按照灌水风格分为两派,其一为
豪迈派,代表人物苏轼,写下了“大江东去”的壮丽篇章。其二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
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只要有人灌水的井边,就有人转贴柳永的词。

  明朝的灌水文化开始走向民间,其间有两位畅销小说的作家,一名施耐庵,一名罗贯
中,他们对灌水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施耐庵的小说干脆以《水壶》为名,以发扬
灌水文化。

  到了清初的文字狱,见灌水帖就砍,使得灌水帖子大大减少。鹿鼎公韦小宝水灌雅克
萨城,签订尼布楚条约,方显出灌水英雄真本色来。其后乾嘉学派则埋首于故纸堆中,专
心整理老帖子。正是由于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一些精彩的灌水之作被保留了下来,而不
至于被淹没。

  纵观中国的历史,亦可称5000年灌水的历史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