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36 0
2009-08-17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月宣布,中国政府将动用其外汇储备,支持并加速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和收购。这种“走出去”的战略将惠及欧洲,因此理应欢迎。中国外汇储备估计已突破2万亿美元,位居全球之首。与所有海外投资一样,来自中国的资本将带来就业、税收和相互的市场准入。更泛泛地说,采取欢迎的立场,从长远上讲(在一定程度上)能鼓励前来投资的企业采纳符合欧洲经济利益的企业治理及社会责任准则。
不过,欢迎来自中国的外资,并不是说政府只需袖手旁观,坐享其成。有时,这种投资可能会与所在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为了保持监管,应建立一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审查制度。这样的制度还将有助于平息公众毫无来由的焦虑情绪——因为这些投资来自于政治、经济体制都与我们不同的国家。这进而会促进来自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持续增长——与当前的双边贸易规模相比,来自这些经济体的投资规模依然很小。
已经在某些欧洲国家(尤其是德法两国)引起焦虑情绪的,是这样的一个事实:中国最重要的企业、银行及投资基金均为国有。因为欧洲人认为,中国的专制政治体制与欧洲自身的民主规范互不相容,中国在欧洲企业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敏感的问题。
欧盟的投资审查制度与美国、澳大利亚或日本都不可同日而语。最著名的审查机构是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该机构1975年成立,通过《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ct),其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对于涉及外国政府、国家安全威胁或关键基础设施控制权的交易,Cfius都会进行调查。尽管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有对敏感收购进行审查的制度,但都不如Cfius那么成熟。更重要的是,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有必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审查制度。欧洲承担不起冷落包括国有实体在内的外国投资者的后果。欧洲对中国投资的需求可能会上升,而如果欧洲方面没有集体谈判力,那么中国就能够挑拨欧洲国家彼此对立。
建立欧洲统一审查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挠特定的投资。一旦建立,这套制度不应按照国籍或所有权类型,区别对待不同的非欧盟投资者。眼下,中国企业和基金并未谋求欧洲企业的控股权。而一旦它们开始这样做,欧洲各国也已经有办法阻止对安全构成威胁的收购交易。建立上述制度,更大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外国投资者安心。一个透明的欧洲统一审查机构,能够驱散外国投资者的担心——即保护主义和不相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某些收购交易——由此增加外资的流入。
统一审查制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将激励政策制定者和专家们思考来自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计划的含意。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识别哪些企业对于欧洲安全至关重要、何种程度的中国投资会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外资带来的好处与国家安全利益有哪些关系。主要问题不在于中国人收购具有重大战略重要性的欧洲公司;而是如何应对中国等国在欧洲经济影响力的长期累积。
有一种担忧是有道理的:即目前由国有企业进行、受商业利益驱动的投资,有朝一日可能会被外国政府用于政治诉求。政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应尽早开始思考个中含意,越早越好。
本文作者为荷兰海牙Clingendael国际关系研究所(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lingendael)亚洲研究项目研究员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