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价菜”的一个解释:
一.问题的基本描述(简化)
餐馆方面的假设:
1) 一条街上有多家餐馆,每家的菜单都是一样;
2) 尽管菜单一样,但每家餐馆的菜,口味有细微的差异;
3) 每家的菜单上都有不止一个菜,一般的,会有很多菜;
4)餐馆经营模式:P*n,P是菜价,n顾客点菜数,主要由光临的顾客数决定;想赚钱,就尽可能P大一些,n也大一些。但这两个方面有些矛盾,也各自都有其限制因素:P由市场决定,餐馆差不多就是接受者,向上调整几乎不可能,向下调节幅度受成本制约;n有上限N,可能是座位数目或餐馆的生产能力。
顾客行为假设:
1) 因为顾客需要口味适当变化调节一下,所以不会守着一家餐馆一直吃下去;
2) 但也不太可能挨着每家去吃,一般选定三两家,然后换天去;
3) 顾客选择有一定依赖性,选定常去的三两家后,除非有些激励条件,否则不去变动;
4) 吃饭预算是由外部因素确定了的。
基于这些假设的一些推测:
1) 由于口味差异,最后本街区的顾客会随机分布在这些餐馆中就餐;
2) 餐馆的策略可能是这样:如果顾客数目n离N还差得远,它会着眼于提高n(降低P也会是一个可能的选项),使其接近N;如果n已经达到其上限N,则餐馆会尽量保持P不变(竞争性使提高P有很大的风险,保持不变就很好);
3) 基于顾客行为假设第4条继续,平时我一餐3个菜总共花12块钱,今天再去这家餐馆,突然服务员告诉我某个菜今天免费,我会怎么办?一种可能是我今天会省下4块钱,另一种可能是我再加一个菜,今天吃4个菜;——后者是现实情形。
二.场景:新餐馆以“特价菜”策略进入竞争市场
现在,我要在这条街增开一家餐馆,我的菜单和别人也毫无差别。我首先希望有顾客(他们之前是别家的顾客)来,我进而希望顾客数n尽可能增大,直到达到本餐馆的生产潜能—N。最初n=0,而价格P是市场给定的,这种情形下如果稍稍降低P来换取n很大的增长,非常划算。但一个新餐馆之所以没有将全部菜都定价低过市场价,原因是多方面的,后面再详细论述。总之,“局部低价”将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特价菜”就是这样,局部低价。
分析新餐馆“局部低价”对潜在顾客的激励。顾客接下来的行为几步:第一步,由于某家餐馆的特价菜,所以有动力去改变既有依赖,冲着该“便宜”去;第二步,只要在该家餐馆吃一次,就可能对该家产生依赖,该顾客的消费选项发生了变化;第三步,现在再考虑顾客行为假设第4条,“省下的4块”还是会消费在这家餐馆中,这里,特价菜降价的部分亏损已经通过产量其它盈利菜的产量的扩大而得到补偿,具体留到后面再仔细分析。
到此为止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新餐馆,在一个已经饱和的餐馆市场中,通过“局部低价”策略,可以激励市场中顾客们摆脱既有依赖,把部分顾客招徕到自家里来,即使这家餐馆的产品和菜单毫无差异。
市场中多了一家餐馆,现在一条街的顾客随机分布在这些餐馆中。明显的不同是,刚刚进入的这家餐馆的部分菜价低于原市场价格。其它餐馆对之的看法,取决于此前此后各自的状况。 假设之前的所有餐馆都达到生产上限N,那么现在要看,是否因为新餐馆拉走了部分顾客之后,老餐馆的n低于N了。如果n依然保持不变(市场的需求方足够大),那么老餐馆没有调低自己菜价的动机。而新餐馆如果很快客满,不久后就会试图慢慢取消特价菜优惠,因为在达到n=N之后的任何降价措施都是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哪家老餐馆发现自己的n发生了明显减少,则有采取措施的冲动。事实上,面对一条街上的其它餐馆的竞争,每一个餐馆在没有达到生产上限N的情况下,通过降价来提高n,都是一个可选方案。这就是说,“特价菜”不光对于新入市的餐馆,对于任何一个餐馆,都可以作为一种提高n的策略,只要在n<N的情况下采取这种策略都似乎是有利的。
三.作为经常性竞争策略的“特价菜”
接下来就要讨论的是:为什么一个餐馆不是普遍的降低价格,而是“特价菜”方式。这个问题其实好理解:如果普遍的降价在长期是可维持的,那么它早就降了。我们前面分析得出2个结论:第一,在产量n远低于上限时,餐馆宁可降价来使n增大,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餐馆降低平均成本更重要;第二,这种降价只有在n远小于N时才是必要的。如果采取全面降价,而不是“临时性的、部分降价”,那么在降价很快取得效果,即n=N之后,再维持这种状况,就要损失很多利润。如果一个餐馆市场上因此而掀起价格战,势必有人破产退出,使得剩余者不存在n<<N的情况,从而结束低价状态。
但“特价菜”或“部分降价”策略却可以作为一种经常性策略来使用,只要n<<N时都可以。第一它是一种临时性策略,在n=N后或者任何时候,餐馆可以随时将“特价”两字拿掉;第二如前面所分析,特价菜的利润部分损失在非特价菜方面实际已经得到补偿,也就是说它的损失没有直接看到的那么大;第三,它没有引发价格战的危险,每家餐馆的特价菜单并不相同,均衡没有被打破。
在n=N时常挂特价菜的情况也有,满街餐馆每家都挂特价菜的情况也有。这是竞争的痕迹,所有餐馆都采取如此措施时候,顾客的分布比例也许没有明显变化。但对消费者整体而言,其实面对了一个更灵活的消费选项列表,这也许等同于市场全面降价,也许效果要更好。值得深入研究。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可能所有餐馆的生意都不好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普遍降价都很难见到。散发打折卡、送折扣券、挂特价菜,这些措施都很常见。有一点共性很明显,那就是这些措施非常“临时性”,一旦生意好转,它们就将消失。
四.关于“特价菜”/顾客依赖性/的一个现实经验
曾经,我住处附近吃火锅有2个选择:老石和小肥羊。这两家都去,大约各50%。它们的生意很火爆,顾客都要取号排队。后来,多了一家叫川风的火锅店,但它的地理位置要稍差一点,尽管只有不到200米的距离。起初的两个月,这家火锅店门可罗雀,冷清。其实,它开业后两三天我就去光顾,但有些失望,因为对它的超辣口味很不适应,我跟老板讲,你这样不行的,这个口味大家不接受,他们开始还挺固执。三五个月后,这家生意终于好了起来,门口也开始有人排队。我也常去,对我而言,后来我有3个选择:老石,小肥羊,川风。
我个人最终选择川风,主要原因是,它将脆皮肠/鸭肠/毛肚/猪红等列为了它的特价菜。与之相比,小肥羊几乎没有特价菜,而老石的所谓特价菜只是些素菜。在川风的特价菜单上,只有脆皮肠是我喜爱的,但我也会选择多几样特价菜,这样前两次发现,原本在老石和小肥羊每次需要120元一次的火锅,在川风只需要95元。但后来自己就无意识的在川风多点些菜,最后总的花费还是保持在了120元。
也许前面部分有人会说,所谓的消费者依赖不是那么重要,人多处随便开家餐馆,早晚有人进去吃。但川风火锅从开业到真正为市场所接受,花了半年时间。不到200米的距离,新的略微固执的口味,这里那里稍微存在一点问题,就能将顾客挡在门外。所以,不制造一个激励,还真别指望人们自然的光顾你的生意。
我后来回忆这个过程,觉得确实很有意思。如果特价菜特别对你的口味,那么你该去,因为这下你直接赚到了。即使对不上口味,在你的众多选菜中不妨选择几个特价菜,会让总体消费省出一些。然后,这省出的部分,你可以选择其它你的口味,即使它不是特价菜。用消费选择理论应该怎么表述?在消费约束既定的情况下,备选物品价格比率的调整,都可能使消费者调整边际替代率,到达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去,从而增加了效用水平。对川风火锅店而言,在n比较小的情况下,它们的特价菜单,实际上是给消费者一个更加自由的选择,从而成功的将部分等候在小肥羊和老石门口的顾客争取了过来。当最后消费者重新划定了消费曲线时,川风实际付出的代价要比看得见的降价小得多,它们确实比处于N状态的老石和小肥羊少赚一点,但随着n逐渐增加,生产规模的增大使平均成本不断下降,这是它们初期阶段最希望的。现在,它们也接近N了,我估计他们正在考虑怎么逐渐减少特价菜。也许是经济危机使得他们愿意更加稳妥一些,快两年了,它们的特价菜还保持不变。

学的不好,分析很粗糙,有胡言乱语处,请各位见谅。期待指正!3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