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224 2
2005-10-27

物品的效用率与边际效用
黄焕金
“边际效用”是物品主观效用的边际性,是物品消费者在消费物品时所感受到的(最后)一个单位物品的效用程度。对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构思出另外一个概念与之对应,这个概念称为“效用率”,即一个单位的物品量在消费它的某个人那里所产生的实际效用程度,也就是单位物品量在人那里所产生的理化性质与功能对人的实际客观满足程度。虽然同是“一个单位物品量”,而“边际效用”是主观性的东西,“效用率”则是客观性的东西。比如,在各种相同条件下,一个人的身体(细胞组织)需要300毫升水就可以解渴,另外一个人的身体(细胞组织)则需要400毫升水才解渴;或者说:300毫升水在前者那里由于发挥了更大的效用率所以满足了人的解渴需要,但在后者那里则还未满足需要,因为水的效用率比前者低。边际效用与效用率之间具有特别有意思的关系:如果一个物品在某个人那里的效用率高,则由于物品容易使人满足,所以其边际效用反而低;相反,如果效用率低,其边际效用则高。比如,如果某种药品对患者病情敏感,则只使用一点药品就可以满足需要,此时,药品在患者那里的边际效用较低;相反,如果药品的效用率低,需要使用较大剂量才起作用,于是药品的边际效用较高。因此,同等量的物品,如果效用率高其边际效用则低,相反,如果效用率低则其边际效用就高。通俗地说:越无用之物所感到需要的程度就越大,越有用之物所感到需要的程度反而越小。这实际上是对“边际效用”太过强调主观欲望的一种讽刺。

(+30)

[此贴子已经被cymbidium于2006-9-21 0:15: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20 23:05:00

“比如,如果某种药品对患者病情敏感,则只使用一点药品就可以满足需要,此时,药品在患者那里的边际效用较低;相反,如果药品的效用率低,需要使用较大剂量才起作用,于是药品的边际效用较高”。以上是我引用黄先生的论据,黄先生是从边际效用还有增加余地的对比来理解的吗?在上面“一点药品”就“满足”了需要,满足两字加上引号就知到满足了的状态是效用率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人(或任何系统有一个效用率的最大绝对值是1,即确定性是1,但又永远接近不了这个值);而“相反,如果药品的效用率低,需要使用较大剂量才起作用,于是药品的边际效用较高”。这句话中因为“药品的效用率低”,人(或任何系统)的效用率的满足远未值到最大绝对值1,即确定性1,所以才“需要使用较大剂量才起作用,于是药品的边际效用较高”,这一结论成立。可见,黄先生没有了解到作为一种开放系统的人也有暂对性均衡“满足”的这一状态存在,而这也可能是使许多人范同样错误的原因!不知我说的可对否?

------与黄焕金先生确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6 12:16: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25 04:55:00

黄焕金先生,我觉得您对“效用”和“边际效用”的理解有些偏差。

效用值和边际效用值本身是毫无疑义的。比如说:某人吃4个面包,依次获得效用(也就是边际效用)40、30、20、10,获得总效用100,其实在经济学上根本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效用和边际效用,只有在比较的时候,才有意义,这也就是说,效用和边际效用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比如:该人吃3个包子,依次获得效用50、30、20,也获得效用100。只有把该人消费面包和包子这两种行为做比较分析时,效用值和边际效用值才有意义。我想,如果能正确理解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你所举的例子,就很容易解释了,是吧?

而实际上,你所说的“效用率”就是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实际内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