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6-1-10 15:53:00

有点言过其实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5 09:43:00
不管丁学良的话是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管他是不是搞经济学的,他给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提了一个警钟!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思考一下,仔细的观察一下,他说尽管有些偏激,但也揭示了中国经济学界一个弊病。我们不可否认我们的一些号称“经济学家”的人是滥竽充数,但还是有一些对中国经济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如孙冶方,薛暮桥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1 01:20:00

这些都是老一辈了,不管是怎么说,当时有很多是受时代所限,比如当时很多人都学的是苏联的东西,后来又在牛棚和知青下乡的年代学习西方的新东西,不容易啊。

不管怎么说,国内的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这么复杂的社会和国情,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们的努力离不开,如果让获过诺贝尔奖的来搞,不见得能比他们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3 19:23:00

储蓄率居高不下,教改和医改的失败,稍有财力者纷纷移居国外就证明了目前经济学家的失败.现在好象经济学家的方向都集中在大城市.毕竟决定中国经济的是中国的大部分小城市甚至农村.

经济学不能脱离社会科学.兼职太多的经济学家还有精力去研究学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0 20:37:00

囯内大学使用的经济学教材绝大多数都是引进的。虽然也有不少中国学者出版了自己的经济学著作,但是这些专著都没有走进大学的课堂。中国的经济转型确实为广大从事经济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经济研究工作者可以发表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所以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那就是某某政策或事件的发生,往往可以造就一大批经济学家。另一方面,因为因为没有经济学家的标准,所以只要是经济学院系里的教授这样的高职人员,都被称为经济学家。很少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工作岗位。按照这种逻辑,中国的经济学家是有很多的。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这个问题经常被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而冲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1 17:24:00
以下是引用akula03在2005-11-17 6:26:00的发言:
唉,看了这么多觉得中国人真的很擅长做文字游戏,那些写文章捍卫主流的人还是多读点英文版的经济金融教材吧,就知道什么是差距什么是水平了(如果读懂了的话)。丁教授的话没有错,就算他错了,他也是用他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毕竟是一家之言,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写文章骂他,就好像他砸了谁的饭碗似的;写这些文章的人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他们懂点经济学,但又远没达到什么水平。怎么不见这些"主流经济学家"自己写文章反驳呢~丁的意思也不过是让那些经常抛头露面的人多读些书,多些心思做研究,提高知识水平,这是学者的殷切希望和本分。不过媒体确实很乱,有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我赞同。

赞同,果然有见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6 16:46:00
至少有一点说的很对,“经济学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而不是损人利己、为个人谋取暴利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9 18:34:00

我认为,如果将丁学良所讲述的“经济学家”严格概定为在经济学有权威的人士,有职业道德,有社会道德的人士,应该算是对当前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看法。

而网络贺媒体由此产生的问卷,调查之类的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8 11:40:00
做经济学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 18:38:00

记得以前听谢国忠说过,全美几乎一半的经济学教授来自他们麻省理工学院,我这样跑到大摩挣钱的算是不务正业的,呵呵。

又听田国强老师说过:北美的经济学博士培养,5年能拿下来的那是牛人(指的硕博连读估计),6年、7年、8年的都大有人在...;要是3年能拿下来的那都是天才级别的...

还听人说过:美国最牛的经济学家都在象牙塔里做学问,以得到同行的认可为最高嘉许(而不是纽约时报的嘉许);投行里的都是奔挣钱去的,在美国只能算是二流水准

谢国忠在麻省理工这样的学府,3年时间拿下MIT这样级别的经济系的博士,而只进入了投行作首席经济学家。用他自己的话:我们麻省理工经济系的讲课方法就是——全数理,数不尽的模型和推导。

按照上面公认的标准,谢在美国只能混个二流经济学家水准。而Andy谢的经济学研究水准,我们国内众多一大摞“著名”的经济学“家”们,有几个人可相提并论否?貌似虽然他自己有极深的数学知识,他的文章里也从没有出现过数学模型吧?可是他的分析和预测往往能够一针见血,以及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人文和社会习俗的相当了解。

这就是差距。

个人认为,不管你是作学问还是“入世”挣钱,这都无所谓,是价值取向问题;但一个前提,就是要——“厚积薄发”。没有足够水平的积累,必然只能像国内一筐又一筐的经济学“家”们一样,成天只能在一个概念又一个概念间跳来跳去,却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中国目前最欠缺的和最不缺的,就是踏实和浮躁。虽然我们不提“大跃进”这些东东了,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和落实在行动上的政策仍然是“大跃进” 的思维。不仅如此,还穷横穷横的,看不上别人的研究。

“中国人”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从未拿过诺贝尔任何奖,然而到了国外至今已有6位杰出华人拿到。这或许说明了点什么。。

虚心学习,不卑也不亢,这是当前每位国人都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2 17:55:00
丁的话未免太绝对 中国还是有很多不错的经济研究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9 12:3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9 16:51:00

中国的经济学家只有5个。也有点太夸张了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在某些观点上和别的经济学家有些不同。但是我不大赞同政府引导经济的发展。毕竟别的国家不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有原因的。中国现在还在发展,他的经济发展体系还在完善。我们不应该过分忧虑。但是应该要居安思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1 20:08:00

有感于此:

对于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无从判断。但是,我以为丁老师的话对我的意义在于:要把经济学当成一门科学来追求。从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目前全民齐心协力学习西方科学的发展大势看,这样做才是我们这个文化的通过比照西方文化,对自身进行反思之后的决策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显然是这种集体行为中的一个。因此:要把经济学当成一门科学来追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7 19:20:00

合格的社会学家呢?几个?他怎么不评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8 13:02:00
一句话,我们要有自己的头脑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08:20:00
先弄清什么是经济学家再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14:20:00
毫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21:17:00
说的好!没有经济学家这个头衔,那来得了这么多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6 17:18:00

国人的仕途观念让经济学家们都无法摆脱

学而优则仕的困境

而且市场经济的价值评判标准

又让他们成为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这样的行为放在一个公民身上不成为道德的沦丧

但是经济学家这个概念

至少应该包含一些起码的良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8 09:40:00

谈论谁是经济学家,谁是经济研究者很有意义吗??

非要比出谁是第一,谁比谁强又有什么意思?有本事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啊,大家又不是瞎子,你出了多大的力气我们回看不见吗?

有力气还是多研究一下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4 18:56:00
媒体有时候就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5 14:59:00
的确是这样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者是不同的,中国经济学者是不少的,但是经济学家,尤其是大家鲜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5 22:01:00

我这人有点那个---就是看不惯一个中国人说话总是中国中国的,好像给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很是丢脸一样!

我对丁先生的话不敢沟通,但不否认其认为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比较少的观点的正确性!但是媒体大肆的炒作就太不应该了,丁先生的意思很可能被某些报纸曲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0 00:22:00
其实其它学家中国了没有什么大家,不然诺贝尔早就要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2 15:04:00

丁教授的话对于擅长做文字工作的人来说当然可以被批的体无完肤,但是就实事求是来说,就其对于中国改革和实践的意义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值得深思呢?特别是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经济学领域的震动。我看了一次后的最想说的话是经济学科的发展思路的确应该改观了,经济学人做研究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3 19:53:00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我们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心态就好了!有什么就说出来啊!为什么要统一呢?我们不就是因为太统一而丧失了很多吗?怎么还不悔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7 20:01:00

媒体这样的报道,虽然有一些不好.但是对我国经济学界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我们不能只从感性出发,了解经济学知识的大概都应该知道,从哪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1 20:21:00
丁先生所言有一定的道理,我还是相信中国人是能作学问的。关键是体制怎么进行革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1 22:31:00

哎呀!

争这些东西有用吗?
管他有几个经济学家,只要有就说明经济学在中国存在哈!

老毛说过:“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