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7-4-27 17:27:00
我感觉丁说的在理.一个人要被称为"家",至少应当在该领域作出点什么来吧.中国的这些"经济学家"们,不好好搞自己的专业,沽名钓誉,真不知该对他们说什么,还是那名俗语:"现在的人都很浮躁",所以也不能完全怪他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8 11:23:00
经济学家应该是十分关心社稷苍生的,是要深入民众和政府的,但不是喊喊口号,是要引导国家的政策发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9 18:29:00
别有用心的媒体,你们还有良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30 23:21:00

太偏激了,他凭啥说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没啥贡献,凭啥说没资格给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当研究生,他也太狂了.

没那么多经济学家,中国怎么能度过那么多危险时期呢?而且到目前为止经济还在健康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 19:14:00

呵。。。这个问题很严重。现在中国乱套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3 22:49:00

感觉丁说的有些道理。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就像麦肯锡对造汽车可能不懂,却具有出色的汽车行业分析能力一样。至少了说明中国的经济学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吧,来个法庭式的在名词概念上的反驳意思也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8 11:24:00
看不差距是好事, 不是吗?

最近两年的发展也不另人失望,相反地让我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学界更有信心. 比如国家的支助留学计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9 20:45:00
香港社会科学部教授对大陆经济学家的批评虽然比较尖刻,但也算是切中要害,真正为学术的不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8 17:43:00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1:52:00
经济发展需要过程,学术理论发展也同样需要过程,发展需要改革,改革中就会出现问题和扭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9:48:00
豁然开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7 21:00:00
现在是个人都叫什么什么“。。家”了,吹捧的很多,学校里面真的有大师风范的没见过几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31 16:08:00
我赞同9楼的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5 20:39:00
经济学家本就是为了既得利益者服务,无所谓真正不"真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9 21:01:00

可悲啊...经济学家...罕见

而且中国的学术界有点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1 15:27:00

  请问各位先生:

  有那些经济学家,在加入世贸前几年,就知道。

  1,中国的经济政策,存在严重问题,加入世贸,会带来严重后果。

  2,有人给中国下了圈套。

  3,前几年,就知道中国已经上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1 18:51:00

说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3 00:03:00

看了这么多的辩驳,觉得真正拿出真凭实据或者能让人心服口服的论据的似乎没有,这个问题本身就不能定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会有完全相反的结果。

建议停止讨论,自我反思,有些人是该骂的,否则不知羞耻。但学了经济学然后当然一种职业技能去赚取钱财似乎也说得过去,就跟学了技术然后去工作一样,但如果他工作的本身又同时代表着国家政策的参考的话,那就值得推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4 23:30:00
在看来,这种说法病算太不过分。如果有真正做学问的经济学家那也肯定不是在北京、上海。据一位给京城某著名经济学家做博士的人说,京城那些所谓一流的经济学家年收入最少在200W以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23:45:00

东西还是用数学来定义最好,永远都不会出现纰漏,当我们的世界发生变化时再来评论吧,现在说什么都是没用的,谁能告诉我他一定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1 17:04:00
要和中国的国情相联系,学术腐败的沃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3 19:10:00
哎,社会主义糟透了,骂涞骂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8 10:40:00
讲的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8 10:40: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9 21:13:00
有收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4 08:05:00

      没有人知道亚军是谁

  

  解决这些经济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易如反掌。

  如果你愿意学《经济政策学》,据说是《实用经济学》的1个分支。将来同样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些经济问题。

  如果你觉得,比较困难,《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说过,你的《经济学》还没有学好。如果你已经能够背诵,只是还没有完全理解,鬼谷子说过,再学1年,必大有涨益。

  在体育界有这样1句话,没有人知道亚军是谁。

  2战前,德国仅仅只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把经济发展起来了。2战后,瑞典仅仅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1个贫穷落后的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1个发达的工业国家。

  目前,经济学界的冠军,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是,我的启蒙老师。根据《成吉思汗传》记载,我的启蒙老师是。原来是1个来往于蒙古、欧洲的商人,成吉思汗铁木真就是第1次,听我的启蒙老师说,在西方还有白人。

  这3个经济学家的老师,都是我另1个老师管子的学生。

  如果你想现在的人知道你,你就必须超过现在的其他人。

  如果你想让历史知道你是谁,你就必须超过我的启蒙老师。

  在更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人口,更大的地方,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

  否则你的梦想,将无法实现。其实他们也是人,也不是天生就会《经济学》的,超过他们完全是有可能的。

  没有人知道亚军是谁,只会有人知道冠军是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4 08:48:00

  诚交《经济学》方面的的朋友

  

  为学习、讨论《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诚交在10年内,就可以让1个地区,发展成为发达地区,《经济学》方面的朋友。

  中国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5年内就可以了,但要发展成为1个强国,最少也要20年以上。

  联系 zyf0207@126.com 
  联系 
zyf0207@tom.com 

  新加坡用了几十年,才勉强爬进发达国家的行列。新加坡的经济政策存在严重问题,估计制定经济政策的人,《经济学》只学了1点皮毛。

  将能君不预者胜。李光耀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估计李光耀只用1点皮毛的可能性不大。

  新加坡的经济政策,只沾了1点边。所以新加坡的发展,非常不顺。

  没有能够象瑞典1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的经济政策,连3流的水平也没有达到。

  1流的经济学家,5年内。

  2流的经济学家,10年内。

  3流的经济学家,20年内。也应该把1个贫穷落后的的农业国家、地区,发展成为1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地区。

  只有已经打过胜仗的方法,才是《兵法》。

  只有已经打过胜仗的人,才是有可能是军事家。

  只有已经发展过经济的方法,才是《经济学》。

  只有已经把1个贫穷落后的的农业国家、地区,发展成为1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地区的人,才是有可能是经济学家。

  最少也应该把1个县、市、1个乡镇、1个村,发展成为1个发达的地区。瑞典的人口、大小相当于中国的1个地级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4 9:01: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4 09:05:00

  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军事家。

  只会纸上谈经济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8 20:14:00

有人见到这样赤…的比较很不高兴了,说什么不能乱比;

我却要大声叫好!!!!这位老丁很好,至少知道要比比才能进步(怎么怎么先不说)!!

我问:我们干嘛不去和老外做比较??是因为我们自卑??还是因为我们高傲??

情况不同??好嘛,那我们干嘛老喜欢和老外比什么“历史悠久”什么“文明古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1 17:25:00

我们才搞了好久的经济学哦,人家有搞了好久的了,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而且一段时间以内是赶不上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0 14:43:00

我个人认为,是不是经济学家是个人能力在公众中的反映。就目前来说,能够称得上的人很少。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还没有完善、发展到非常有利于创造一流学者的时候,比较多的是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生活压力及社会压力大。现在的“经济学者”基于环境很多的都为既定利益集团服务,这也使得他们没有可能去做更好的研究。

我们往往说自己很谦虚,但是心里又不那么肯承认,再加上一些不当的教育使得我们的民众不能很好的认识评估自我。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不能否认的,必须奋起直追,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秀的东西,要鼓励那些努力学习的人,尤其不能以崇洋媚外的帽子打压他们。

我还是比较认同丁先生的一些看法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0 14:43: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