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时沉重得难以置信!
日前,在网上看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关于“股市有没有泡沫”的话,文章里吴所长的原话为“如果我们假定这个市场是比较透明的,我的财务是真实的。所谓的泡沫那只能是给投资者自己去判断了,卖的人把肯定说是存在泡沫的,那买的人他可能说我认为他没有泡沫。所以这个泡沫是相对的,因为市场上有买必有卖。所以你很难说这个就一定是泡沫。否则为什么还有大量人在买呢?当然你可能会说那买的人信息可能不真实,那我就问你,那卖的人信息就真实吗?所以投资者你要根据你自己的预期来判断。就是泡沫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某人说市盈率超过多少就是泡沫,这完全是个人观点”。
老百姓随便说说也就罢了,但这些话竟然出自吴晓求所长之口,的确是弱智得匪夷所思!首先是概念问题。众所周知,所谓泡沫是指一定环境一定时期内股价背离了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基本面。有无泡沫以及泡沫的大小,与市场的透明度、财务的真实度是正相关的。换言之,有无泡沫就是在拷问这个市场是否透明、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没想到,吴所长居然把人们要了解的答案当成了隐含判断:“我们假定这个市场是比较透明的,我的财务是真实的”,那样剩下的自然只是投资者的主观判断问题,而不是人们所讨论的客观上的有无泡沫问题,这是堂而皇之的诡辩。其次,泡沫既是相对的,同时在一定环境一定时期内也是绝对的。人们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判断和预期不能建立在抽象的可能性之上,否则就会陷于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就会得出“泡沫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这样的结论和“市盈率超过多少是泡沫”这样的疑问。第三,“有大量人在买”居然是吴所长判定没有泡沫的标准。呜呼!这不正是“资金为王”的理论吗?这不正是弱肉强食者的口吻吗?
在当前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的形势下,散布乃至鼓吹股市无泡沫和泡沫无标准的言论是非常有害的。毋庸讳言,在国内,由于股市在市场化法制化方面任重道远,由于上市公司不向国际惯例接轨,分红派现还停留在可怜的可有可无状态,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除了你把钱送给它外,不会真正给投资人任何有利的回报!股市本身是不会生钱的,每个人都想在股市里赚钱,还不是从你的口袋挪到我的口袋!?西方股市与国内股市岂可等量齐观!?唱多这种非双赢经济模式是自私而迂腐的。
我们奉劝某些同志,要珍惜荣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学问,不要有意无意地充当某些财团或庄家的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