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646 6
2005-10-27

2003年以来,中国的重化工业热不期而至。   当时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过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过热。与以往投资过热不同的是,此轮投资的“重型化”明显,尤其是钢铁、建材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出现了20多年来罕见的高增长。于是一些学者连续发表研究报告和文章,提出“中国正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以此来解释投资高涨的原因。   从2004年7月起,吴敬琏开始不断对重工业化趋势表示担忧,并撰文和发表讲话对旧型工业化道路提出质疑。他的这一观点也引发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和质疑。   吴敬琏把这些质疑归结为7点,并一一回应,其中有代表性的四个争论是:   质疑一:每一个国家到了高消费阶段,必然要求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以便提供足够多的金属材料和重化工产品来满足市场对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吴敬琏: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由于对住宅、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会超越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说超越对服务的需求而领先增长。同时,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并不都需要靠自行生产来满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品外,几乎所有产品都可以通过贸易取得。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最大的价值,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换回自己不具优势、因而自行生产不符合经济性原则的产品。   质疑二:和计划经济下的投资膨胀不同,这次重化工业投资热潮是由企业进行的,投资成败由企业负责,因此没有危险性。   吴敬琏:在投资是由投资人自主决策并且自负盈亏的条件下,无论他们的决策正确与否,的确,都不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政府也没有必要对企业的这种微观行为进行干预。问题在于,目前相当部分重大项目投资是按照领导机关的意图、用国家银行的贷款进行的。如果这类赢利前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经济后果又无人负责的投资规模过大,当投资决策出现失误、产品销售发生困难、企业发生亏损、又无人承担还贷责任时,信贷风险就会完全落在银行身上,我国金融系统就有因为不良资产大量积累而发生系统风险的危险,最终要由纳税人“埋单”。这时候我们必须力求避免。   质疑三:按照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服务业的发展只能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产业结构演变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顺序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服务业,再到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吴敬琏:把服务业的大发展说成是工业化实现以后的事情,这种描绘与历史事实不符。20世纪后期在产业三分的框架下对先行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服务业发展超过工业的时间是在工业化后期(第一、二梯队),甚至中期(第三、四梯队),而不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例如,英国和美国是在20世纪初期,日本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   质疑四: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它在国际分工中最适宜扮演的角色是从事装配、加工,至于致力于高附加值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至少不是10年、20年内的最优选择。   吴敬琏: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只是中国浅层的比较优势。长期停留在浅层比较优势的开发上,将会限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而且大量出口廉价商品,也会遇到世界市场容量的限制和进口国的抵制。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观点看,中国应当努力开发深层比较优势,例如,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我国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尽力向施振荣“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并借此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应当承认,我们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不可能在短期内和发达国家全面看齐。因此,要求所有的企业都要从事自主品牌营销是不现实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国所有的企业都只能沿着分销、代工(OEM)、代为设计(ODM)和自主品牌营销(OBM)的链条一步一步地爬行。   在这方面,台湾地区IT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注意。由于本地市场规模的限制,台湾IT产业长时期采取了以代工为主的经营战略。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成也代工,败也代工”,代工的利润率逐渐下降,到21世纪初期,“已经从‘微利’变成了‘纳米级利润’”。这种情况使台湾企业或先或后地改弦更张。一些企业利用大陆市场广大的优势,从这里开始营造自己的品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另外一些企业也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显然,大陆企业更应当从一开始就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尽力摆脱只是卖“硬苦力”的状况。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自主研发和开发自主品牌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例如,在信息和通信产业领域,华为、中兴从一开始就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开发投入,因而得以实现20年的持续增长,且其技术能力迅速提高,目前已经进入全球电信设备的领先企业行列,其人员结构出现了研究开发人员与销售服务人员占大部分、生产制造仅占一小部分的“哑铃式”结构。相比而言,国内一些企业却沉湎于组装环节,其生存环境日渐恶劣。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努力值得鼓励,他们的经验也值得具有相同条件的企业学习。   (邓瑾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28 14:45:00

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前人的足迹前进,要在前进中不断开拓创新。以前,你可以说中国的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现在随着东南亚国家和朝鲜的开放,我们不能再这么说了,劳动力的优势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尽快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产业链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才能不会再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9 21:17:00

地方政府仍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干预过多,这与现行的官员考核机制的分不开的。因为创新需要较长的时间且要冒风险,以及官员的任期有限,所以地方官员的选择的现有的区域比较优势,而较少的考虑区域的未来发展。这也许是“低水平陷阱”的诱因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30 18:49:00

不错,富士康的代工企业发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华为的发展才真的令人钦佩,其敢于挑战世界顶尖技术的精神和业绩鼓舞人心。

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一极,均衡发展才是根本出路,任何强调某一方面发展的产业战略都是不可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30 19:44:00
中国的工业化关键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关键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30 19:45:00

我倒是认为品牌还是要先打造几个闯出去,然后根据他们的经验带领一部分闯出去!!!!实现中国的品牌战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