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感想:
(1)上财固然不错,不过楼主真是上财经济学子乎,思维模式之科学性与逻辑性令人质疑。读到博士,还只用如此简单的两分法讨论“我国高校博士培养模式”问题,岂非笑落观者大牙?!个人以为博士培养模式,或应如何培养经济学博士;似乎不应简单以时间长短来分的;虽然现下的模式很有些数量扩张冲动,以及“末端治理”的特征。
(2)刚刚又读了一本华尔街内部人写的传记《诚信的背后》,描述大摩衍生产品机制的,很生动,很深刻,至少很是震撼我。联想到这里的主题以及一些网友的观点,则有几分质疑——其实长期有这个质疑——莫非在国内读了经济学或管理学或金融学的博士先生女士们大多“以谋求高校一席教职为平生最高理想”乎?岂非。。。太没出息了,哈哈。。。说得尖刻了,不要拍砖!因为好像欧美名校的名教授,不是家学渊博,就是在企业、市场、政府的“战场”上搏杀多年的佼佼者;以《诚信的背后》作者为例,作为大摹衍生团队的首席执行人2年内赚入10亿美元,他本人又是耶鲁大学工程和法学背景,这样的“超级牛人”进入高校当教授;作为也想在教育界混口饭吃的国内学子,大家能有多少竞争的机会;而具有这样顶级师资,国内高校能有几家可与之相提并论,比如,上财能吗?除非。。。国家把力拓“骗”去的7000个亿都要回来都给上财或会有所改善,呵呵。。。(我以为这二者都是“不可能的任务”,甚至很不现实。。。)
3、关于国内博士包括一些海龟博士的感受。这些年接触的人中70-80%是博士教育背景以上的人;大概都是有点身份的,一般不像楼主这么进行比较研究和模式研究的;有趣的是,他们都有着十分深厚的实践背景,好像也没有什么人炫耀或争鸣过“是3年博士还是6年博士”;个人以为:“严重脱离实践和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的各种“模式””,无非都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已。(此外,楼上的爪子说的对,虽然我对他们的“南开学派”的货币理论和诸多模型冷嘲热讽了很多年;但南开最近几年的确做得很好,比较像个有身份的高等院校了;已经颇有一些天赋有限的博士生很“不幸”地倒在了博士生培养资质评估机制的枪口下。这是个好现象。如能在前30位高校中推广开去,历史将会证明;这是个造福国家和社会的好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