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2)摘录
3)感想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相信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认为人多总是力量大,而不再进一步考虑每个个体的特质。《乌合之众》这本书所讲的群体,主要是指异质群体,诸如不同年龄、阶层、教育水平、职业等等聚集起来的群体。在作者看来,即使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从群体意识而言,却是愚蠢、冲动、非理性的。这样的断言,可以通过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加以支持。但本质上而言,我们的很多决策都是基于群体而做出来的,不能单纯看坏的一方面,同时也要意识到群体决策的优点。这些年比较流行的大数据问题,其中有一个分支叫做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大概意思就是综合多个简单分类器的结果,而做最后的『群体』判断,这类方法据说表现出奇的好。换句话讲,一个人犯错的概率有高有低,但所有人均犯错的概率可以认为微乎其微。我认为群体之所以不理性的原因,在于所谓『理性』标准的变化。事后看历史事件,难免会和当时人的认知或者道德标准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这就是『群体』导致的后果。看完这本书,觉得《乌合之众》很多观点其实有些片面而且过于主观,只能说『群体』的研究是重要的,作者提出的问题也是重要的,但其回答以及分析论证方式,实在不敢苟同。
4) & 5)
挑战60天第22天,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1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