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7047 37
2017-02-19
储备需求与弗里德曼的货币稳定方案

经济学的四大里程碑
    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支持自由贸易,这对于具有贸易优势的大英帝国而言是非常合乎事宜的,他的自然秩序与理性人对经济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其主张的市场自动均衡与萨伊定律一脉相承,《国富论》被称之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是重农主义、供给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代表,它的重视物质财富创造实质是实物利润,它可以让市场繁荣,也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渊源。
    马克思秉承劳动价值论、供给主义,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繁荣与衰落,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的盲目性与盘剥性,因此要公有制,并废除货币,由此掀起了跨越一个世纪的全球性阶级革命。
    凯恩斯面对大萧条,他承认古典理论的缺陷,创造了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动物精神等概念,首次用货币工具从总量上审视宏观经济,要挽救资本主义,为此要ZF出头扩大投资,给社会企业制造利润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凯恩斯主义成为ZF挽救危机的经济理论有限法宝之一,不时拿出来摆弄。
    弗里德曼紧抓滞胀不放,反对ZF的财政政策干预,强调货币的重要性,主张货币从实物货币转化为信用货币后,ZF的职责为控制货币数量,使其与产出相对应。
两个次要坐标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后,经济学理论的重心从供给侧转向了需求侧,这就是边际革命与主观效用论,它是一次有缺陷的进步。因为工业革命后,货币从内生转变为外生,发端于自然经济的供给主义逐步失去了解释力,但它却是以主管效用的形式表达的。马歇尔将以利润最大化为约束的供给与效用最大化为约束的需求端建立了静态局部均衡模型,这就是新古典,它也开创了经济学的数理化。这一体系目前具有主导性,由于它割裂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货币联系,没有考虑货币的外生性带来的系列重大变化,忽视储蓄导致的债务累积,因此,只能以复杂的数学外衣掩盖虚弱的内心,对现实经济危机采取不听不看不想的三不态度。
    卢卡斯在宏观模型中引入了理性预期,他的乐观预期被次贷危机击碎,英国女王质疑,经济学家为什么没有能够预测到危机的发生?一年之后,他给出的答案是:经济学业已证明,此类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假如此类事件可以预测的话,那么人们就会据此作出反应,从而避免它的发生——于是,这个预测就成为错误的了。几近于白痴的回答。
经济学的四大副作用
    斯密信奉的自由放任无法理解大萧条,因为它不是萨伊的行业比例失调而导致的过剩,而是全面的过剩,即它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缺乏解释力,这是由于其历史局限性造成的,毕竟《国富论》成书于工业革命前。实际上,成功的市场由于实物利润无法实现货币利润,其全面过剩是必然的。他的理性自利由于忽视了利他而凸显泠漠,商人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工人辛勤劳作,正是给自己的顾客创造了价值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即先利他,后利己。反之,如果只利己不利它,那么,这样的利己是无法持续下去的。片面极端的强调利己,导致个人原子化,社会分裂化。
    马克思发现了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一历史事实,且天才断定经济周期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现象,但他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原因却搞错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并非商品经济特有,毕竟,努力和雇农比现代工人更为贫穷;而劳动力具有人身自由只会改善其经济状况而非恶化;另外,他有指出,工人的这种人身自由是有限的,因为不管流动到哪里,总摆脱不了资本家的剥削,由此,可见,工人与奴隶、雇农本质相同。新宏观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在于工业革命导致的货币利润短缺,私人纸币与商业银行的纸币由于缺乏统一的价值标准而使交易成本高涨,纸币滥发更有货币崩溃的危险,因此,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成为现实选择,但这种有控制的货币制度在解决了货币数量约束后,又带来了系统性的货币债务,即它不同于从地下挖出来的金银货币,它是借贷来的外生货币,货币成为经济中的主导者,生产的目的只有一个:赚钱。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却存在两大部类,两个平行的生产主体与目的,这是有悖于他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这一论断的。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在给社会企业带来利润与就业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债务累积,英美欧日等老牌市场国家莫不国债高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ZF投资的偏狭性,社会资本找不到出路,它们囤积原材料,炒作房地产,制造资产泡沫,推高生产生活成本,形成滞胀。滞胀让本国企业利润空间丧失,实体产业纷纷向外转移,这让老牌经济体产业空心化,逐步走向衰落,新兴经济体开始勃发,即高物价与低物价国家之间的对流产生的顺差拉动,其本质仍是逆差国的债务拉动,即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债务拉动,它才是经济周期的根源。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指导了伯南克的量化宽松救市,它让美国没有发生全面的金融系统性崩溃,但也没有根除债务,只是债务后延,让债务悬河越来越高。
弗里德曼的遗憾
    弗里德曼代表了经济学对现实经济施加影响的最高成就,他的量宽指引与浮动汇率贡献,其他经济学者望尘莫及,而他在凯恩斯主义笼罩下孤身突围而成为的王者,更是无以比肩。
    但他也是有遗憾的,因为他早就看出了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要实施100%的准备金制度取而代之,具体而言,即现在的商业银行转变为存款银行,只存不贷;另外成立投资公司,负责借贷或投资;央行对准备金支付利息。
    实际上,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与表外业务正是这一方案的反映,银行逐步减少商业贷款,转而发展理财业务,储户自己承担投资风险,银行的偿还贷款义务在逐渐弱化。
而美国则大力发展直接投资,包括债券市场与股市,这样银行的风险被分散为储蓄者自身承担。
    弗里德曼的货币稳定方案意在解决银行的挤兑危机,但他只是从实证角度发现储蓄货币远大于高能货币这一事实,并未从理论上加以论证。
    且不论该方案的优劣,只从其被束之高阁即可断定,弗里德曼指出的系统不稳定性仍然存在,需要迫切解决。
储备需求的超越
    弗里德曼没有发现货币从内生转变为外生后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革命:生产目的从追逐实物利润转变为货币利润;货币循环主导了实物循环;库存不再是当然财富,投资需求降格为中间需求,最终需求仅有消费需求。
    由于央行创造了外生的基础债务,加上中间加工级产业的货币利润与工资储蓄的漏出,导致顶级产业发生货币性亏损。
    如果预期正确,则拒绝投资,这就是流动性陷阱;如果预期错误,包括信息不对称与利润表误导,那么继续投资,则产能过剩且债务累积。
    由于该债务是储户这一赚钱者将钱借贷给亏钱者,且持续不断,数额远大于基础货币,因此不可偿还,只有周期性强制消灭。
    新宏观主义不但从经济的内在机理上解释了储蓄货币远大于高能货币,并不可偿还;而且新宏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储备需求超越了弗里德曼的货币稳定方案,因为高能货币不再是市场个体的债务为抵押,包括国债与银行券,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基础货币的外生性;更进一步,储蓄资本购买公益资产生产准公共品为央行购买准公共品提供了充分理由,而弗里德曼的央行支付准备金利息理由是不充分的。储备需求的公共品是国民免费使用的,而弗里德曼的储蓄投资产出是收费的。免费的理由完全是因为自己借自己的钱不需要还,而ZF、企业、居民都是市场个体,不能代表全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2-19 18:36:34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9 22:50:34
醍醐灌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9 22:51:56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20 00:41:01
弗里德曼的思想看似更全面,但是后人喷的也不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20 02:47:29
支持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