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铁路建设投资计划表已经敲定,平均每年投资资金都将在7000亿以上。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铁道部还将争取批准新建铁路2万公里左右,投资2万亿元以上。2008年11月,国务院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成为重要举措。去年四季度以来,铁路部门按照中央扩大内需部署,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拉动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当年完成投资3375亿元,同比增长88.6%。今年全年我国铁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前7个月也已经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474.9亿元,同比增长136%。
目前国家已批准的新建铁路里程有2.3万公里、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按照规划,2009年,国家还将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左右;2010年,国家将再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铁路新增运营线路56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新增2500公里,从而使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将超过俄罗斯,仅次于美国,居于全世界第二。我国铁路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经测算,从2004年-2010年,国家批准新建铁路4万公里以上,总投资达到4万亿元以上。预计《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全部实施后,到2020年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可以说,近期以及未来几年如此多的铁路建设里程和投资规模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铁路投资力度的加大既出于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源于铁路运力紧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虽然我国近几年铁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增长和货运需求增长的速度相比仍然滞后,总体上的运能不足仍是将来长期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铁路是我国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运输方式,56%的煤炭、84%的石油、24%的钢铁、22%的粮食和58%的棉花都是通过铁路运输。可是投资不足造成全国平均请车满足率仅为54%,近一半的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矛盾尤其尖锐的煤炭大省山西,请车满足率仅为33%。铁路建设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巨大。铁路投资带动的是更为宏大的经济大盘。具体来讲,铁路建设将对劳动力就业、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等产生积极影响。那么,铁路投资拉动内需的效果将如何显现?其引发的“乘数效应”又将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
扩大铁路投资将有力拉动钢铁、水泥、机械、有色金属、电子电器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劳动力的就业,这对于刺激中国经济将发挥很大的功效。业内人士预计,按照2009年铁路完成工程投资6000亿元安排,根据定额水平测算,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以直接带来全国GDP增幅提高1.5%的拉动效应。如果初略按照钢材价格每吨3000元、水泥价格每吨350元计算,所拉动的钢材和水泥消费分别将达到600亿元和420亿元。加快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还将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橡胶、合成材料、电子电器行业、玻璃、铝、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需求,预计对相关产业总产出的拉动为1万亿元。
此外,相关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工程机械如旋挖钻机、起重机、混凝土设备、铲土设备等也将在铁路大建设中受益。根据客货运输发展的需要和新建铁路建设投产情况,今明两年我国计划安排机车车辆购置投资总额3000亿元左右。目前铁路新建以高速客运专线为主,这类工程桥梁和隧道较多,在施工中除了使用大量的专用设备外,对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设备的用量也较大。以京沪高铁为例,工程机械总采购额占京沪高铁基建投资总额的10%左右。如果未来3年内铁路基建投资额达到3.5万亿元,那么用于采购工程机械设备的资金量就可能达到3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