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崎岖交易路 |
| 作者:本刊记者 于欣烈 出处:2009年8月5号刊 第15期 总第186期 |
保时捷收购大众汽车的宏图伟业被公司的巨额债务碾碎,金融危机的影响?不,那只是表面现象

从某种层面来看,保时捷CEO
魏德进在2009
年7
月递交辞呈,在情理之中。
尽管魏德进曾将一度濒临破产的保时捷打造成全球利润率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并在2005
年宣布对大众汽车集团发起收购。不过,以规模计,该交易过渡依赖“杠杆原理”了:大众产量是保时捷的60
倍,而销售额是保时捷的14
倍。更何况,事态已在年中出现拐点迹象。本来,保时捷早在1
月得到大众50.8%
的股份,但到了5
月,这个雄心勃勃的收购计划却被一份合并所替换。此时,外界便开始估算魏德进离职的时间了。
真正出乎意料的,是此后两个月中发生的根本逆转—大众极有可能收购保时捷的核心业务,保时捷跑车。至此,汽车业终于等来了近10
年最富戏剧性的一桩收购案。
保时捷放弃收购的直接原因颇为讽刺。谁会相信,这家能轻易获得上百亿欧元贷款的汽车制造商会为巨额债务所困。
然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时捷的跑车销量直线下滑,严重影响了公司现金流,魏德进甚至连偿还每年6
亿欧元的贷款利息都捉襟见肘。同时,信贷市场几乎大门紧闭,很难再大规模筹集资金偿还贷款和继续收购大众股份。今年3
月,保时捷高达100
亿欧元的贷款到期,公司所有者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甚至准备出售保时捷工程、保时捷设计等子公司或所持的大众股份来偿还贷款。
难言幸与不幸,保时捷最终通过抵押手中所持大众股份筹集到100
亿欧元贷款,但要在半年内偿还3.3
亿欧元。这意味着,保时捷必须同步寻求新的资金来源。
魏德进决定学习同城的戴姆勒公司,向外国投资者出售股份,卡塔尔投资局就曾为此颇为动心。然而,虑及保时捷收购大众的不确定性,卡塔尔投资局表示希望日后向那个梦想中的新公司注资。在理想的收购方案和拘谨的财务现状之间,保时捷公司陷入了一个危险的漩涡。
不过,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魏德进筹划周密的收购计划仍能让他度过难关:他可以在贷款有效期内,集中所有资金增持大众股份至75%
,从而实现对后者的完全控制。届时,保时捷会与大众签署一份控股和利润转移协议,享用大众充足的现金储备解决债务问题。熟料,德国政府对“大众法”强有力的支持却彻底击碎了魏德进最后的筹码。
根据“大众法”,无论任何公司实际持有大众多少股份,都不能享有超过20%
的股东投票权。这是为了保证拥有大众20%
股份的下萨克森州州政府的控制权:大众所有决策,该州州长均具有一票否决权。魏德进对大众劳力成本过高的批评引发了下萨克森州对其控股后大规模裁员的担忧。为了抵制这个坚定的反对者,保时捷发起收购过程中,曾上诉至欧盟委员会要求废除“大众法”。
和其他交易相比,这种漫长的纠葛几乎成为此桩收购案潜藏的主线。最终,德国政府仅仅在法律形式上做出了一些修改,而该法律的核心—下萨克森州的否决权仍具效力。简单说,即使保时捷增持大众股份至75%
,下萨克森州也不会允许他动用大众的分毫财富。从这个角度而言,保时捷和魏德进并不是倒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而是德国政治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