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医的
个人认为医生收入总体上来讲是偏低的,但主任级别的医生收入还可以。但这是在"额外收入|都算在内的话。
1 医院虽说是财政拨款,但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2 医学现在的就业水平大部分是硕士和本科水平,相信未来几年博士会越来越多的,所以如果想找一个收入和其它专业本科生待遇相同的单位,你必须是硕士才行。而上完硕士一般是7到8年,而其它专业的本科生已经工作4年了,而医学上却无任何收入可言。
3医院小大夫的收入较少,而工作有很辛苦,一般5天一个夜班。大部分内科都还好说,如果在外科,特别是产科,晚上是很“热闹”的,而医生上完夜班后第二天还有上手术,呵呵,当然是站着啊。虽然这种工作性质医生很普遍,但换你去试试你就知道多痛苦了。而且不允许犯错误。
4 医闹事件时有发生,这其中可能有医生的部分责任,比如交代病情不好,态度不好,但很多情况下是疾病本身就可能已无力回天了,或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它是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或概率存在的。而病人为了这种很有可能失败的希望要付出几年甚至一生的储蓄,而结果可能并非所期望的,如果在这是医生或态度的不好,病人的期望的落差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医闹就可能爆发了。
5 从第4知医生的心里压力是很大的。
6 说句良心话,一个主治医一个月收入7000是应该很合理的。但前从哪里来?政府?呵呵,不太可能。肯定从病人身上出啊。如果挂个号几块钱,而没有其它收入,你去门诊呆一天试试。一上午看40个病人你感受感受,有时喝口水都很麻烦,而病人也都不容易,等了几个小时,就问几句话就问完打发了。你说这是谁的责任?医生?病人?
至于改革,我倾向于政府加大主导力度,财政支持力度。如楼主所言,要通过某种制度使医生的收入合法化。看病不是买数码产品,购物,是性命攸关的,如果市场化太重的话,相信这对医生的医德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那样的话,医务人员的形象会更差的。
说的形象问题,我注意到一些民营医院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在门诊有时看到一些病人在其它妇科医院就单单一个宫颈糜烂要话几千元,能不恨大夫吗?因此加大对某些医院的人文化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智者的行为。在这个追求政绩,迅速成果化的时代又有谁愿意干呢?为什么有些医生违反医德去开回扣药?如果你读了5年医学,单位给你一个月1000多工资你情愿吗?相信很多其它专业的毕业生连看都不看。而医生的成长之路又是那么漫长,40岁左右才刚起步。